读书时,鲁迅先生的笔下,少年闰土在大雪天捉鸟雀的事情是永恒的经典画面。四五十年前或者更早以前的农村孩子,谁还没有过闰土的经历?尤其在北方地区,冬季时间长,雪又下得大,或许根本不屑闰土的本事,即使比他的本事小,抓住的鸟不是很多,但从中得到的欢乐却依然不少。
曹妃甸野生鸟类多,既有本地的留鸟,也有过路的候鸟,如俗称的白老鹳(东方白鹳)、天鹅(大天鹅、小天鹅)、燕子(家燕)、家雀(树麻雀)、老等(苍鹭),还有喳喳起(东方大苇莺)、高腿娘子(黑翅长脚鹬)、哇呴(黄苇鹣)、叼鱼郎子(须浮鸥、红嘴鸥、普通燕鸥等)、野鸡(雉鸡)、大雁(豆雁、灰雁、鸿雁等)、野鸭子(斑嘴鸭、赤麻鸭、鹊鸭等)等等,但最常见的就数麻雀了。
老人们从小就教育孩子严禁去捅燕子窝,谁要是捅了谁就会瞎眼,但并没有禁止掏麻雀的窝。大概那时还把麻雀视为“四害”之一,对于孩子们掏麻雀窝的行为,最多就是叮嘱几句注意安全而已,也助长了捉麻雀的行为。有时掏出的是雀蛋,有时是雏鸟,羽翼渐丰,很快就要离巢,据大人们说,从此时开始喂养,就可以养熟。
深入芦苇荡去寻找鸟窝、拾鸟蛋,是每一个男孩子都喜欢做的事情,也是一种探险行为,颇能锻炼胆量。(www.daowen.com)
夏天来临,曹妃甸本地的夏候鸟进入繁殖期,陆续开始求偶、恋爱、筑巢、生蛋、孵化、育雏等,从端午节之前,芦苇荡热闹起来。找鸟蛋要掌握好时机,早了不行,鸟还没有筑好巢,此时如果破坏了环境,极有可能造成弃巢;太晚了也不行,等到了孵化期,即使找到鸟巢,往往都已经孵成“毛蛋”了。芦苇荡充满了诱惑,也充满了神秘感,绿油油的一片,密不透风,没有边际,钻进去后感觉是有些瘆人,但耳闻到不远处的鸟鸣,就仿佛听到了召唤,义无反顾往前探索。那时找的最多的是东方大苇莺和黄苇鹣的窝,都是建筑在芦苇之上,产卵差不多在同一时间。苇莺的窝小巧精致,利用三四根粗壮的芦苇架起,像个草制的小碗。苇鹣鸟稍大,它的巢也是搭在芦苇中间,上部是将苇枝折断覆盖起来,比较隐蔽。一旦看见了鸟窝就马上走过去,顾不得脚下水草缠了一腿一脚,走上前伸手把鸟巢搬斜,一眼就看见了里面有四五个蛋,惊喜异常,赶紧把鸟蛋放进口袋里。有时候,正掏鸟蛋,大苇莺就在头上盘旋,唧唧呱呱拼命地叫个不停,小孩子们会全然不顾。
回到家里,迫不及待地学着大人的样子,拿铁锅炒鸟蛋吃,有时也煮着吃。吃完了,大家又憧憬着放暑假,可以放心地去玩去耍,更可以去更远的、更深的芦苇荡。
每个人都有童年,童年的记忆往往是最深刻的。想起童年的趣事,总能让人会心一笑,爬过树、打过鸟,也找过鸟蛋、掏过鸟窝的童年,无疑会平添很多乐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