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蚂蚱的种类、习性及影响

蚂蚱的种类、习性及影响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蚂蚱是民间的俗称,学名叫蚱蜢、蜢蚱、蝗虫。又因蚂蚱产卵多,人们以之为比兴,寓意多子。叫蚂蚱是夏日的歌者,孩子们豢养百日之久,会成为有感情的宠物,常伴左右,直至有一天叫声稀落或不再鸣叫。大规模地逮蚂蚱是在天气转凉的秋季,这一时期的秋虫还有很多。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庄稼地里的各种蚂蚱等昆虫还是有的,但已构不成灾害了,种地为生的农民们不必为此担忧。

庄子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其中所指“夏虫”,蚂蚱当为其一,春生而秋亡。蚂蚱是民间的俗称,学名叫蚱蜢、蜢蚱、蝗虫。又因蚂蚱产卵多,人们以之为比兴,寓意多子。蚂蚱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昆虫之一。

夏季,从小麦抽穗开始,是叫蚂蚱最活跃的时节,可以捉来笼养,每天喂食喂水。只有精心呵护,它才会日夜不停地欢唱,天气越热越卖力气,叫得越响亮。叫蚂蚱是夏日的歌者,孩子们豢养百日之久,会成为有感情的宠物,常伴左右,直至有一天叫声稀落或不再鸣叫。

大规模地逮蚂蚱是在天气转凉的秋季,这一时期的秋虫还有很多。油蚂蚱全身像抹了一层油似的发亮,后足发达,善飞善跳,个头要比叫蚂蚱小,有的草绿色,有的土褐色。体型巨大的弹弹勾,也有叫扁担勾的,有一个奇特的头部,前额部分变尖、拉长,看上去非常夸张,以至于眼睛都被变形呈条状,尖尖的脑袋再配上两只张开的触须,很富有漫画形象特征。常见它身上背着一个很小巧秀气的小弹弹勾,别以为那是它的孩子,它们是在交配,那是它的老公。还有一种克隆版的弹弹勾,不是又细又长,而是又短又粗,呈三角形,让人不由地想起矮胖子。再就是笨拙的长虫枕头,方方正正,憨头憨脑,尤其头部,与老解放牌汽车前脸那个大鼻子还真有几分相像,不擅飞行,蹦得也慢。蝗虫虽然不能再兴风作浪,数量依然很多,它们既能跳跃又擅飞翔,通常为绿色、褐色,也是昆虫中的好玩具。喜欢恶作剧的孩子逮住蝗虫,会用细线绑住它的大腿,需要它们做苦工,线后面绑上小树叶等,比赛看谁的速度快、拉力大。但人的命令在昆虫界是毫无作用的,尽管孩子呐喊连天,蚂蚱一心只为求生,奋力逃脱,连蹦带跳,折腾着走不了几步,大腿就掉了,孩子们还不甘心,把线绑在它的尾巴上,直到活活累死。那时的孩子是在大自然里上自然课的,同伴之间互为师长,或询问长辈,获取了许多书本以外的关于动物植物的知识,他们对大自然的见识远比城里的孩子多得多。

小孩子嘴馋,经不住美食诱惑,那年月人们的肚子里都极缺油水,将蚂蚱在火上一烤,渐成金黄之色,并伴着噼啪作响的声音,香味直沁心脾,诱人至极。捉蚂蚱是有讲究的,脚步要轻,动作要快,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捕捉,也就是用手去捂蚂蚱,看准了它停留的地方,以速度取胜把蚂蚱抓住,但捕获量不会太大。另一种方法是用专门的工具,将一个磨薄了的旧布鞋底,缝在一根一米左右的木棍上,俗称蚂蚱拍子,见则拍之,手到擒来,效率大增,这样捉拿回去,只简单用盐水搅拌,放在油锅一炒,立即满屋飘香。至今,鲜香油酥的炸蚂蚱仍是北方一些地方的名吃,不过那同一品种、大小个头整齐的盘中小虫,都是经过人工养殖的。(www.daowen.com)

逮蚂蚱既讲究技巧,也讲究时机,一般清晨去捉效果最佳,因为入秋之后夜里就开始有露水了,昆虫的翅膀一旦粘了露水,行动就不太灵活了,弹跳飞翔都会受阻,捕获起来更为便捷。还有就是晚上,在路灯下去逮,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在光亮之处往往手到擒来。

曹妃甸历史上常闹蝗灾,如云似雾的蝗虫遮天蔽日,一般发生月份都在初秋,飞蝗所到之处,农作物穗尖叶稍全部吃光,只剩下光秃秃的秸秆,造成绝收。地方志所记蝗灾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尤甚,1950年前后,当地政府曾组织多次大规模人工灭蝗,那时已经有了“六六六粉”,从此蚂蚱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肆意“蹦跶”了。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庄稼地里的各种蚂蚱等昆虫还是有的,但已构不成灾害了,种地为生的农民们不必为此担忧。

时已中秋,草色开始由绿变黄,又是一个秋虫啾啾的季节,各种昆虫在经过夏季的草木滋养之后,个个丰腴肥美,村庄外的荒地里,苍耳、狗尾草等杂草一直延伸到天边。偶入草丛,从一片片或深或浅的枯草中穿行,会故意让动静大一点,便见一只只蚂蚱从眼前展翅飞过,落在不远处的草茎之上。不由地想起儿时的情景,那时的眼睛看得准,动作也灵敏,乐此不疲地跑来跑去,有时是把捉住的蚂蚱放在瓶子里,也可以用细草穿成一串,再拾点茅草,架起一小堆篝火,在上面烤着吃,虽然没有什么作料,但吃得满嘴是油,心满意足。这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记忆中永恒的画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