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几乎没有天生的画家,幼年时期的学画,往往始于胡乱涂鸦,有一笔画,也有多笔画,固定的程序,简单的笔画,很容易让孩子掌握,逐渐演变为人人喜爱的儿戏。画老丁就是一项儿童边玩耍、边画画的民间娱乐游戏,20世纪中后期在各地广为流传,曹妃甸也有叫“丁老头”的。
“画老丁”的游戏,笔画略微复杂,难度会大一些。首先准备一支粉笔,然后在村子里光滑的石面、地面和墙壁,或者在教室里的黑板上一画就成,也可以在练习写字的小石板、小黑板上画。画老丁有个歌诀,边唱边画,随儿歌中唱的数字,组合成丁老头的模样:一个丁老头——用粉笔画出一个汉字的“丁”字,当人的眉毛和鼻梁;借我俩泥球——在丁字两边画两个小圆圈,当眼睛;他说三天还——在丁字上面画三横,是抬头纹;四天也不还——丁字下面写一个“四”字,算是咧开漏牙的嘴;买了个大鸭蛋——围着刚画的圈一个大圆圈,当作人的脸;花了三毛三——画在圆圈左右两边当耳朵;买了三根韭菜——圆圈上画三竖当头发;花了一毛一——在人脸下往下画两条线为身体;买了一根扁担——身体的肩膀处画出向两旁伸展着的胳膊;花了六毛六——画出双手;买了串糖葫芦——画身体上衣服中间的纽扣;花了五毛五——最后在身体下面画上两条腿。这是流行于落潮湾一带的游戏歌谣说法及画法。歌谣实际上是指导、提示孩子绘画的步骤与相关的形象特征。歌谣说完了,丁老头的形象也跃然而出。儿童在这个游戏中可以体会到浓浓的塑形、创作的乐趣。幽默的儿歌口诀、丁老头夸张的外形给孩子们快乐,从游戏中学习了认字、写字和绘画,也锻炼了手指小肌肉群的灵活性。
丁老头乃三四十年前游戏中的虚拟人物。小儿涂鸦、画画是天性,想来,当初发明画老丁者也可谓聪明之人。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有些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还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编自演出多样版本的顺口溜,其中融入了他们喜闻乐见的形象元素,最终结果都是通过口诀画出一个完整的人物来。旧时,本地还流行这样的画法:一个丁老头,买了俩鸡蛋,炒了一盘菜,花了三毛三,买了三根韭菜,花了四分钱,买了两根黄瓜(胳膊),花了五毛五(手),买了一块肉(肚子),花了六毛六(腿)。这也是一个完整的形象,就是没那个三条皱纹,画出来就是小孩子。在柏各庄农场的总场,还有一个画小人儿的版本:两个鸡蛋一毛一(眼睛和眉毛),一个窝头四分钱(鼻子、嘴),一盘菜三毛三(脸、耳朵),三根韭菜八分钱(头发和胳膊),一块饼干六毛六(身子、腿),再送一串糖葫芦(纽扣)。这个画出来身子是方的,仍是一个稚气可爱的小孩儿。(www.daowen.com)
在曹妃甸东部地区的九农场,孩子们在画老丁游戏的启发下,还发明了“画丁老太”:“一个丁老太,眼睛弯又弯,她说吃了三碗饭,一碗没吃完,买个大蛋糕,花了八毛钱,买了一朵花,花了三毛三,买了个裙子,花了六毛六,买了俩袄扣,花了七毛七。”画出来是一位头戴小花、身穿裙子的小脚老太太,分明就像大秧歌里丑角媒婆形象。
小孩子们经常聚在一起比赛画画,于是,地上、墙上到处可见各样憨态可掬的明星人物——丁老头及丁老太,还别出心裁地画出滑稽幽默的“小丁丁”们,以及其他各种“妖魔鬼怪”,造型各异,夸张怪诞,引人发笑,更令人叹为观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