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十分新奇的玩具:一个直径约4厘米、长约15厘米的纸筒,外面贴着花纸,里面衬着三块长条水银玻璃,镜面向里围成个等边三角形的菱柱,内放一些大小不齐、形状各异的彩色玻璃片,两头用圆纸片封死。在一头的纸片中间,开有一个黄豆粒大小的圆孔,孔里粘一块透明玻璃。这样,闭上一只眼,另一只眼凑近小孔,只要稍微转动一下纸筒,里面的五彩缤纷的图形立即发生变化,转动不停,变化不止,变幻无穷,十分奇妙。《现代汉语词典》这样释义:“圆筒形玩具,两头镶着玻璃,筒的内壁装着玻璃条组成的几面镜子,筒的一端放着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碎玻璃。向着亮处转动圆筒,由于镜子的反射作用,可以从筒的另一端看到各种图案。”这种玩具就是万花筒,也叫转花筒。
在所有的玩具和游戏中,每一个第一次从万花筒中看到的那个绮丽炫目的幻彩世界,都会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一只稀奇的万花筒,经常是在同伴们的手中传递,大家轮流看,当把眼睛凑上去,眯起另外一只眼的时候,里面的世界足以让人惊呆,那随着手的转动而不停变换的、立体的、活灵活现的图案组合,完全是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让人完全沉浸其中而忘却身边的世界。
直到在物理课上学了光学知识后,才明白过去一直觉得很神奇的玩物,原来里面变幻莫测的“万花”,是靠玻璃镜子反射制造的图像。其成像原理,中国古人早已掌握,《庄子》里就有“鉴止于水”的说法,即用静止的水当镜子。资料显示,真正的万花筒是英国物理学家大卫·布鲁斯特爵士于1816年发明的。他在用多面镜子研究光时,看到了几面相对放置的镜子里经过多次反射呈现出来的景象,便受到启发,将三面成角度的镜子放在一个圆筒里,再在筒端的两层玻璃间放置一些花纸,不停地转动圆筒就可以看到不断变换的各种图案。这一发明不久就传到了中国,当时只能作为清王朝达官贵人的私室珍藏。到19世纪中后期,随着国门的洞开,各种洋玩意也堂而皇之地摆进了国内大大小小的商铺,加之中国民族手工业的不断发展,万花筒等各种儿童玩具的价格也渐渐变得低廉,进而进入寻常百姓之家,奇妙的万花筒,更成了无数孩子快乐年华不可或缺的小巧玩物。(www.daowen.com)
基本制作方法,就是用玻璃片先做个三棱镜,最好是用带水银的玻璃镜片做,在封上一面后,在锥体里面放上一些小的彩色纸片或者塑料碎片,再把最后一面封好,留个小眼,其余的地方用纸壳这类的东西封上,使其不透光,这就做好了。万花筒里面的花蕊是核心,只是用的印着多种颜色的印花纸,剪成了碎片放在里面。当轻轻转动做好的万花筒,奇妙的场面就出现在了小孔里:各种各样盛开的花朵,而且图形绝没有重复。奇妙的变幻仿佛有无数只神奇的手在控制,有时发现会有很多诡谲的造型在不断出现,如同华美的舞蹈,绚丽至极。小孩子不光眼睛变大了,连心也跟着激动起来了,陶醉在那奇幻的世界里。有人做过特大号的万花简,奇怪的是,看起来反而没有小的精彩纷呈。后来才知道其中的原理,空间太大了,里面的纸屑无法产生静电,纸屑就“立”不住,自然无法折射光线了。其实,万花筒的镜体结构有很多,二镜、三镜、四镜、锥形、旋转等,让人们看到的景象,不光有圆的甜美、多边形的嬗变,更有礼花一般的迷人魅力。
在孩子们的眼中,万花筒里的华彩世界是美丽的,更是神奇的。尽管岁月匆匆,年华易老,但对万花筒中奇妙世界的美好记忆,却永远不会消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