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绕口令及其影响力,成为训练口才的利器

绕口令及其影响力,成为训练口才的利器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绕口令是我国流行很广、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民间口头游戏,也叫“急口令”“拗口令”“吃口令”。绕口令不但在游戏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且早已成为训练演员、播音员口齿的方法。即使这种为教学而设的绕口令,同样具有一定的游戏性,我们平时在收音机、电视里都没有少听少看,也为孩子们争相效仿。

绕口令及其影响力,成为训练口才的利器

绕口令是我国流行很广、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民间口头游戏,也叫“急口令”“拗口令”“吃口令”。它是祖先利用汉语特有的声、韵特点而创造的一种娱乐形式。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需任何游戏用具就可以玩戏,这就决定了它的群众性和普遍性,雅俗共赏,初学语言的儿童更喜为之。

先人们早就发现,当某些声母、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连绵使用时,能增强语言的音乐性,《诗经·陈风·月出》就是一例:“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这首月下怀人的优美诗篇,在形式上采用双声叠韵的技巧。如果说拗口令的源头,那么在这里已经微露端倪。人类有寻趣的天性,既然有趣,何不寻之造之!于是就诞生了绕口令。唐人姚合曾作《葡萄架》,诗云:“葡藤洞庭头,引叶漾盈摇。皎洁钩高挂,玲珑影落寮。阴烟压幽屋,濛密梦冥苗。清秋青且翠,冬到冻都凋”(清·赵余《陔余从考》)。全然一副游戏笔墨,格律、韵脚无不合,大量用双声、叠韵字而使全诗拗牙违捩。

绕口令是人们从长期的语言经验中得出的规律,一经文人摆弄,雅则雅矣,却苍白无生气,就不如来自民间的拗口令活泼有趣,令人解颐。“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舅舅搬鸠,鸠飞舅舅揪鸠。妞妞赶牛,牛拧妞妞扭牛。”它是将一些双声、叠韵的词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词,组成有趣的韵语,快速地念出来,念好了得大家称赞,念不好逗得大家哈哈一笑。

这种语言游戏、要求通俗易懂,口齿流畅。其结构主要有对偶式和一贯式两种:前者要求句子两两相对,平行迭进,如“东洞庭,西洞庭,洞庭山上一根藤,藤条头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响,风停藤定铜铃静”。后者句句相扣一气呵成,如“墙上一根钉,钉上挂条绳,绳下吊个瓶,瓶下放盏灯,灯下有只盆。掉下墙下灯,脱掉钉上绳,滑落绳下瓶,打碎瓶下灯,砸破灯下盆。瓶打灯,灯打盆,盆骂灯,灯骂瓶,瓶骂绳,绳骂钉,钉怪绳,绳怪瓶,瓶怪灯,灯怪盆。叮叮当当当当叮,乒乒乓乓乓乒。”(www.daowen.com)

“木头木头疙瘩,我是和尚爸爸。木头木头墩儿,和尚是我孙儿。”这是旧时在李八廒一带流行的一段绕口令,翻来覆去地说,看谁说的流利又不出错,可是说不了几遍,很多人都会把意思说反了,便会引起周围小朋友哄笑。

绕口令不但在游戏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且早已成为训练演员、播音员口齿的方法。即使这种为教学而设的绕口令,同样具有一定的游戏性,我们平时在收音机电视里都没有少听少看,也为孩子们争相效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