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手影戏:古代与现代儿童喜爱的游戏

手影戏:古代与现代儿童喜爱的游戏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手向灯造型,投影于壁或帷幕上的游戏,在古代也罢,今天也罢,均谓之手影,或添一“戏”字,呼为“手影戏”。邻国日本的传统游戏中,也有弄手影,用日本汉字“影绘”表示。手影主要是做给儿童看的,孩子们喜爱小动物,于是动物就成了手影的主要表现对象。民俗学者研究认为,儿童手影戏与民间皮影戏同出一辙,二者在根本性质上的一致性是显而易见的,都是以光照取影,区别只在于被照射的物体一为人手,一为雕镂的影人。

手影戏:古代与现代儿童喜爱的游戏

以手向灯造型,投影于壁或帷幕上的游戏,在古代也罢,今天也罢,均谓之手影,或添一“戏”字,呼为“手影戏”。手影游戏很简单,是利用光照物体远处成像的原理完成的。它无需复杂的设备,只要有一烛,或一灯,甚至一轮明月,谁都可以展开巧思,通过手势的变化,创造出种种生动的形象。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游戏,说它简单,是因为有光源、用手就可以完成;说它复杂,是因为最后显现的图案,是通过手形的变化而来的,手形不同所呈现的图案也不同,所以,是要花费一些心思来研究“造型”。

玩这个游戏一般是在晚上进行。一盏煤油灯散发出昏黄的光芒,照在墙壁上。那时家家孩子多,每天总要玩一会儿才能安分地睡觉,翻花绳呀,猜谜语呀,弄手影起初是依靠大人们的指导,变化手形弄出狗、狼和鸟等影子。尤其那张着嘴巴的大灰狼形象,逼真动人,乐趣无穷。如果月亮特别亮,就借着月光照到墙上,大家围在窗户边有亮光的地方,一起玩“动物世界”,天上飞的、地下跑的都尝试比画一番。

其实,手形的变化,没有具体的规定,把手放在光影下,随意变换手的形状,常常能呈现出意想不到的图案。比如小兔子,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对拢,形成兔子圆圆的头,食指和小指向上翘起,就成了兔子的长耳朵。拇指扣一扣:小兔子在吃草;食指伸一伸:小兔子支起耳朵,似乎在听风吹草动……将双手的四指并拢,与大拇指呈45°角伸直,接着把两手的大拇指叠放在一起,双手同时缓缓相对左右摆动,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就出现了。戏曲电影《朝阳沟》上演后,豫剧唱腔俏皮有趣,大家纷纷模仿,也学会了变幻人物、扮出贫下中农:拳头靠指节的错位,可以变成下巴很硬的倔老头;手掌向下,四个手指作“介”字形,像个站立的小人;手腕拱起,上面蘸唾沫粘张撕成三角形的纸,就成了个戴草帽的老农民。老农民的双手握柄头——拇指、小指间别住一根铅笔,一幕好戏就上演了,电影里贫下中农教知识青年锄地的演唱也就成了这幕手影的配音:中指弯弯,唱“恁的前腿蹬”;无名指撇撇,唱“恁的后腿绷”;拇指、小指夹紧“锄头”,摇晃手腕做几个锄地动作,唱“心不要慌来恁手不要猛”。大家唱完、表演完,也忍不住嘎嗄笑起来。

手影的历史,在我国应该很久远,然而,和许多民间游戏一样,向来不被古代文人留意,直到南宋洪迈著《夷坚志》时,才捎带着记上了一笔。该书《普照明颠》卷云:“华亭县普照寺僧惠明者,常若失志恍惚,语言无绪,而信口说人灾福,一切多验,因目为‘明颠’。……尝遇手影戏者,人请之占颂,即把笔书云:‘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南宋人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社众伎》所记临安瓦市“杂手艺”中有“手影戏”一项,与“弩子打弹”“攒壶瓶”并列,显然,南宋市井中,已有专门弄手影的人。(www.daowen.com)

邻国日本的传统游戏中,也有弄手影,用日本汉字“影绘”表示。在中国古代绘画传世作品中,我们尚未见到手影,而在日本浮世绘中,发现“影绘图”一幅,其形成与我国的手影游戏完全一致,几个儿童正聚精会神地观赏着一只兔子手影,这也是我国手影中常见的图形,看来这个儿戏在外国也古已有之。

手影主要是做给儿童看的,孩子们喜爱小动物,于是动物就成了手影的主要表现对象。“像不像,三分样儿”,手影动物不求形似,必要的联想是不可缺少的,这样反而能够训练和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民俗学者研究认为,儿童手影戏与民间皮影戏同出一辙,二者在根本性质上的一致性是显而易见的,都是以光照取影,区别只在于被照射的物体一为人手,一为雕镂的影人。皮影戏表演故事,是民间戏剧之一种,而手影只是游戏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