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乡居的生活无时不在创造着欢乐和精彩,一年四季的轮回中,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乐趣,夏季戏水,冬季的娱乐则离不开冰和雪。那年月北方的天气出奇的冷,特别是下大雪之后,更是滴水成冰。在孩子看来,正是天赐良机,每逢雪后堆雪人、打雪仗,成为孩子们最为快乐的日子。
雪的晶莹洁白,自古以来,博得人们的赞叹;雪的可塑可玩,千百年间,深受人们的喜爱。在那万木凋零、冷风袭人的冬天,雪,这种六角的小花,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喜悦与欢乐。古代的墨客骚人赋予雪很多华丽的想象,即使务实的北魏贾思勰,也在《齐民要术》里指出:“雪汁者,五谷之精也,使稼耐寒。”至于在那些“仙藻”“剪水花”“瑞叶”等比喻里,雪花已经不再轻盈了,反而成为文人情感的负载物。冬季的严寒里,漫天大雪飞舞,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雪、赏雪,孩子们忙着打雪仗、堆雪人,做各种各样的雪游戏。
打雪仗游戏自古属于传统的“冰嬉”范畴,尽管远远不及滑雪、滑冰那样刺激,但由于简单,参加者也很多。雪后初晴,小伙伴就迫不及待地在屋外滚雪球、堆雪人了。专心修整雪人的孩子,甚至等不到“工程”完全竣工,来不及欣赏那憨态可掬的雪人杰作,就被身后偷袭飞来的雪团打中,毫无疑问,这自然是有“好事者”在挑起“事端”,一场雪仗由此开战。最初,也许只是两三个孩子的小打小闹,往往一会儿工夫就不知从哪里冒出“大部队”来,形成“全民皆兵”的阵势对攻起来。雪球飞掷好似炮弹,雪花漫天犹如硝烟,如雪后晴空一样,爽朗的笑声无处不在。
好像没有任何前兆和导火索,“战争”就打了起来。大家都是先随手抓起一把地上的雪,好歹攥成圆疙瘩形状,称之为“手雷”,手雷扔出去,大声喊:“卧倒。”有的手雷炸开,有的成了“哑雷”。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双方敌情难料,你来我往间,浪费很多手雷,也很耗力,待隐约看清敌方阵营情况,就专门瞄准人,往人身上扔手雷了,想法提高命中率,你扔过来,我砸过去,雪仗就逐步白刃化了,有时还夹杂着“冲啊”“杀呀”“缴枪不杀”“举起手来”的呐喊声,都是些从战斗片电影中学来的台词。往往雪下得越厚,雪仗打得越激烈、越热闹,这与“武器”资源有关。有时地上的积雪还不多,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发起进攻,结果抓上手扔出去的,常常不是雪而是泥巴或者其他东西,这就有违“战争协议”了。(www.daowen.com)
打雪仗,多是打阵地战,双方借助屋檐、墙角、大树等做掩体,将雪球猛烈地扔过来,投向敌方阵地,对方也不甘示弱,“火力”更猛,常砸得人抬不起头来。阵地仗打起来非常惨烈,双方拼的是火力、勇气和顽强的意志,越怕疼越挨打,可千万不要小看雪球,它虽不会让人“挂彩”,但砸在脸上,还是有些疼痛的。游击战则在小树林或胡同里展开,敌我双方可能是村东的和村西的,也可能是一班和二班的,大都是同龄的发小,平时是要好的朋友,今日就划清阵营,短兵相接,打得不可开交,大有一决雌雄之势。战斗持续进行,你进我退,你躲我藏,左右包抄,相互周旋,在跑动之中寻找战机打击敌人。这时的游击战大家都无法储备雪球,都是临时抓起一把雪来,快速一捏就扔向对方,常常因匆忙来不及攥瓷实就投出去,雪球不等落地就天女散花了,漫天飘洒着雪雾冰晶,有的竟钻进脖子里,大家也不觉得什么是凉、什么是冷,全然不顾,雪水和汗水很快就湿透了脊背。这样的雪仗,打得十分过瘾有趣。
一场雪仗打下来,需要消耗很大的体力,但小伙伴们乐此不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