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抽打陀螺:青少年传统游戏渐失,老人依旧热衷

抽打陀螺:青少年传统游戏渐失,老人依旧热衷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玩耍时需用鞭子连续抽打,才能使其不停地旋转,往往被抽打得越狠,旋转的速度就越快,所以有的地方把抽陀螺又叫抽贱骨头、打懒老婆等。只有靠它的鞭挞抽打,才能使陀螺获得不竭的力量。可惜,对青少年身心有益的传统游戏越来越少了,如今已经很难见到打陀螺的情景了,倒是在一些健身场所或民俗活动展演中,还能看到鞭陀螺的游戏,但参与者几乎是清一色的老人。

抽打陀螺:青少年传统游戏渐失,老人依旧热衷

旧时的街头巷尾,经常会看见举鞭抽打陀螺的孩子,他们或单独玩,或三五成群在一起玩,伴随着清脆的鞭声和欢声笑语,小小的陀螺在地面上不停地旋转着。这样快乐而淳朴的画面,至今留在许多人的记忆里。

打陀螺,曹妃甸地区叫打皮猴或抽皮猴,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游戏。陀螺有竹制、石制、陶制、木制等多种,但以木制居多,为圆锥形状,上大下小,锥形的顶部钉上钢珠或铁钉。玩耍时需用鞭子连续抽打,才能使其不停地旋转,往往被抽打得越狠,旋转的速度就越快,所以有的地方把抽陀螺又叫抽贱骨头、打懒老婆等。从古时起,打陀螺就以儿童参与为主,参加者以男孩子为主。

据史料记载,陀螺最早出现在后魏,当时称为“独乐”。宋代时有类似陀螺的小玩具,名叫“千千车”,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中有相关记载,就像现在儿童玩的手捻陀螺,是古代宫女为消遣打发时间的一种玩具,用手指捻动使其在圆盘中旋转,转得久者获胜。至明代才正式出现“陀螺”一词,始见于刘侗、于奕正所撰《帝京景物略》:“陀螺者,木制如小空钟,中实而无柄,绕以鞭之绳而无竹尺,卓于地,急掣其鞭。一掣,陀螺则转,无声也。视其缓而鞭之,转转无复往转之疾,正如卓立地上,顶光旋旋,影不动也。”不仅描述了当时儿童玩陀螺的场景,还记述了当时京城流传的民谣:“杨柳活,杨柳多。小孩小女闲不过,丝线结鞭鞭陀螺。鞭陀螺,陀螺起。陀螺起,鞭不已。”

最简单的陀螺,只需将木头削成圆柱体,上平下尖即可。在过去大都是自己动手来制作的,即选一段直径约三四厘米、长约四五厘米的木头,将其一端削尖成圆锥形,就算大功告成了。但需要注意的,圆锥与圆柱的比例非常重要,通常两者以2:1的比例最为恰当;身高与腰围的比例更为关键,太细高了容易倒,太矮胖了又不容易玩转,保持一个接近圆球的体形最好。选取的木头千万不能是朽木,一般都用硬杂木制作,一定要沉实细腻,密度大,有分量感。最关键的是锥尖,一般使用磨钝的钉子,但钉子时间稍长就不行了,便想方设法寻找安装小钢珠,以便减少摩擦阻力和磨损,使陀螺旋转得更快。钢珠一般是用自行车轮轴里的钢珠子,镶嵌于正顶端,这是一个技术活,一定弄稳弄正,不能歪斜。珠子易得,修理自行车的摊位周边通常会有散落的。较复杂一些的陀螺还把圆柱体内挖空,外面留一个长方孔,内部形成腔体,这样陀螺旋转起来可以发出“嗡嗡”的声响。有的还在陀螺外表涂上颜色,这样转起来视觉效果非常好,却犹如静止不动,恰似一个沉思的小精灵。

抽打陀螺的小鞭子制作也有讲究,先选一根木棍或竹棍做鞭杆,大小随意,在一头拴上绳子,用麻绳是肯定不行的,麻绳用不上力,也容易松散断裂,得用废弃的马达皮带,把它拆开剥除橡胶,才是比较理想的鞭绳;还有一种更好的皮绳,即赶大车长鞭子末梢的细皮条做成的皮鞭最有档次,使用起来不仅有力量,也更耐久。在孩子们的眼里,这根小鞭子不仅是玩耍时的重要工具,还是一种权力与威严的象征。只有靠它的鞭挞抽打,才能使陀螺获得不竭的力量。

虽然古人曾有“杨柳活,鞭陀螺”的说法,认为春天是玩陀螺游戏的好时节,但在北方冬季最佳,冰面是最适合鞭陀螺的。村子周边的池塘和河面已经结冰,冰面如镜,或者大雪过后,村中道路也光滑无比,大家纷纷走出家门,呼朋引伴,开始欢天喜地地游戏。虽然天寒地冻,却阻挡不了孩子们玩乐的热情,挥舞着小鞭子,抽打的陀螺在冰上欢快地旋转着。人们跟随着陀螺滑动游走,身上头上冒着汗、升腾着热气,洒下一片欢声笑语。

抽陀螺看似简单,其实需要不少的技巧。在开始起步时,首先要把陀螺发动起来。将陀螺尖头朝下,用鞭绳按顺时针方向一圈一圈缠绕在陀螺上面,如果习惯用左手的话就按逆时针方向。绳子不能全部缠上,要留出一段,方便手握住和抽回绳子。缠好之后急速拉动绳子,陀螺就会在地上旋转。接着赶紧上前用鞭子持续抽打,为其加速,让陀螺不至于倒下来。抽打的过程中,用力要适度,用力太大很可能会使陀螺飞奔出去,鞭绳子打偏了也会将其打倒致死。(www.daowen.com)

玩抽陀螺,一般都会在相对平整的地方,那时在农村还没有今天这样的柏油路水泥路面可供游戏。但是有时候大家为了竞赛,也为了提高难度或寻求刺激。会专门挑选路面不平的地方,甚至有时会专门找斜坡为比赛场地,目的就是看谁能把陀螺从低处抽到高处,又能从高处再抽到低处,这样反反复复,坚持到最后的就是胜利者。

那些技艺精熟的孩子,如果不嫌劳累,可以无休止地抽下去,那陀螺真像一只永远不知疲倦的猴子,在地上旋转跳舞。更有那功夫好的,还能够同时玩几个陀螺,不停地穿梭迂回在几个陀螺之间,轻盈地挥舞着鞭子,俨然一个运筹帷幄的指挥官,又像交响乐队的指挥者,得意之情令人羡慕。尤其是听到周围旁观者的赞叹之后,他们更加骄傲和兴奋,甩鞭子的动作更加潇洒,声音更加响亮。

争强好胜是男孩们的天性,玩游戏仍然可以找到对垒的机会,那就是斗陀螺,比如比赛旋转的时间,或看谁一鞭子能把陀螺抽得最远,最激烈的是陀螺相撞,让两个飞速旋转的陀螺相互撞击,看谁的先倒下。只要孩子们钟情,再普通的游戏也能玩出花样来。

可惜,对青少年身心有益的传统游戏越来越少了,如今已经很难见到打陀螺的情景了,倒是在一些健身场所或民俗活动展演中,还能看到鞭陀螺的游戏,但参与者几乎是清一色的老人。

大凡一个有生命力的传统游戏,都有一个看似简单却极为深刻的原理,据说陀螺的稳定旋转,曾给原子反应堆的发明家恩里科·费米以极大的影响。愿陀螺之类的玩具,永久伴随人们并将启迪一代又一代人的头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