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儿童游戏丢沙包在民间由来已久。尽管文字记载难以找到,但人们推测,它的出现可能与远古时期用石头等物掷击追打猎物有关。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玩耍游戏的过程中,就选择了攻击性较小的沙包代替了石头等硬物。还有人认为,中国最早的球类运动是手球类,可能沙包就是这种早期球类运动。
沙包的制作很简单:先选择几种不同颜色的旧花布,用剪刀剪出6片正方形,再缝成正方体的布袋,布袋上预留一个小口,翻过来后再装进多半袋高粱、玉米、大豆、小米等物,随后用线缝住袋口就做好了。想必最初填充物就是沙子吧,才叫沙包。因沙子过重,布也容易磨坏,后来的沙包中多填有豆类或谷物,圆鼓鼓的煞是好看。其大小依各人的喜好而定,常见规格边长5~10厘米。在旧时,哪个女孩子没有几个自己喜欢的沙包呢?连男生的书包里还带着呢,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玩几把。缝制沙包也许就是女孩子学习女红的第一堂课。如果针脚不齐,布袋里塞进去的小米之类就会漏出来,这样一来二去,她们再缝起来就会更加细心,针脚也会更加细密,沙包制作的方法就完全学会了。在曹妃甸地区称沙包为瓦口袋。
丢沙包是一项集体游戏,参加的人越多越热闹,男女皆宜。一般先通过“手心手背”把参加游戏的小伙伴分成两队,这沙包就是来投杀对方的武器。游戏场地要求宽敞,又要平整,在地上画上两条线为界,一般两端相距大约5米,太近了施展不开,太远了人小力气小,投不到对面,游戏就无法进行了。宽度一般在3米左右就足够了。一队站在长方形长边的两端,作为攻击方,相互呼应,另一队人全部站在长方形的中间,作为躲避方。沙包拿在攻击方的一边,躲避方面朝沙包。在场界外的攻击方的一名投手用沙包投击线内的“敌人”,如果中间的人被击中且沙包落地没被接住,就算被击出局,主动站到长方形外面;如果没击中任何人,则沙包穿过人群,会被对面的另一名投手接住或捡起,中间的人必飞快地转身,仍面对沙包,否则一定会被击中后背。投手们往往不吝惜力气,穷追猛打,被击中者就淘汰下场,若被对方接住就得分,可以为自己增加“一条命”,即可免掉一次被罚下场,还可以救助一个本已“阵亡”的队友重新登场。在两旁扔沙包的人有力气,也很机智,经常声东击西,假装向左边扔,其实会向右边飞去。躲避沙包的人也会时刻高度警惕,像足球守门员那样准确判断和反应,敏捷地躲过每一次袭击,场地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千万别看小小的沙包,在激烈的对抗中,打在身上还是很疼的,尤其打在脸上,可能半天都睁不开眼。因为是群体游戏,一场激战下来,浑身湿透是常有的事,男孩子会玩得泥猴一般,女孩子似乎还斯文些。这种游戏有一定的运动量,适合高年级的孩子玩,需要有眼力、有技巧,还要善于观察,既练习臂力和瞄准的能力,又锻炼躲闪腾挪的功夫,既开发智力又强身健体,还是一次团结合作的活动。
这样两队人马打来打去,直到一队的人员全都出局,两队交换角色继续游戏。丢沙包第一要求速度,两边投掷的人投得快,线内的人才会躲闪不及被砸中;丢沙包还要求命中的准确率,投向目标的沙包尽量打中对方人员的四肢某部位,不要投向对方的胸口、肚子等部位,那样的话很容易被对方接住,正好投其怀抱,白白多送给对方“一条命”。有人就很擅长拦截沙包,这就颇有点像打棒球——尽管农村孩子压根就不知道啥是打棒球,这需要很好的眼力和把握时间的判断力,拦截敌方的“飞弹”成功,那份喜悦无法言表。(www.daowen.com)
当年国营农场的村队里一般都有小学,那年代没什么课业负担,曾经有一个阶段,满脑子净是热衷的某项游戏。下课铃声未落,小同学们就会迅速跑出教室分头游戏。操场、教室前的空地,几乎每天都有玩丢沙包游戏的,奔跑、躲闪、跳跃,大家玩得满头大汗,乐此不疲。沙包里还隐藏着情窦初开的男孩女孩内心的秘密,喜欢哪个女孩子,玩耍时就拼命朝哪个女孩子掷去,越喜欢就越扔得起劲,甚至把女孩子打疼了哭了才暗自高兴。
人生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尽管不知因陋就简、以碎布裁剪而成的中国沙包口袋源自何时,由何人发明创造,但它为儿童带来的欢乐却是无穷的。这游戏虽然多年不玩了,但游戏中得到的团结协作精神却永远留存下来。这大概就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珍贵的记忆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