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弓是一种带有攻击性的发射玩具,就像布娃娃之于女孩子一样,成为男孩子的专属玩物,绝大多数男孩子在童年乃至少年时代都有过玩弹弓的经历,都为能拥有一支得心应手的弹弓而自豪。
弹弓早先作为用于射出弹丸的兵器,但因其威力较之弓箭而言要小要逊色许多,故多用于狩猎。在古代“射”的工具范畴,弹弓与弓箭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弹射力来进行发射,只是弹弓用的是弹丸,而弓箭用的是箭弩。《吴越春秋·弹歌》记载:“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诗歌以二字短句和简单的节奏,写出了砍伐竹子、制造弹弓、射出弹丸、射中鸟兽的狩猎过程。唐代诗人白居易《长庆集·和大觜(读zī)诗》云:“主人憎慈乌,命子削弹弓,……数粒未入口,一丸已中胸。”弹弓比弓箭轻便且易携带,使用方便,近距离杀伤力也不弱,故而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并演变成一种儿童玩具。
儿童以打弹弓为戏的文字记述,大约以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为最早,该书卷十有云:“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下,迎而欲弹之。”南朝陈徐陵《徐考穆集》、唐人白居易《长庆集》、吴筠的《两同书》、陆龟蒙《甫里集》等诗集中,都有不少记咏弹弓打鸟游戏的诗作。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条中,记载市井中专事打弹者,如杨宝、蛮王等十人。清代北京街头有专卖弹弓的小贩,儿童花上几个铜钱就可以买到一个。王隐菊等编著的《旧京三百六十行》一书记述说:“卖弹弓、卖袖箭的小贩,多赶庙会或到厂甸摆摊出售。弹弓系用竹子制作的,其弦的中间附有圆形小槽,是丝编成的,弹槽内安上泥丸,对准枝头小鸟把弹丸射出去。”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制作弹弓的材料只用粗铁丝一根、橡皮筋两根、皮革一小块。做把柄的首选是8号铁丝,那时叫8号“弹”,以此揻成弹弓柄。这种粗铁丝不能像伞骨那样没有韧性,不方便弯曲,更不能像保险丝一样不够坚硬,应该既粗且壮。将铁丝弯曲成高脚杯外轮廓形状,顶端两旁各弯上一个圆耳,用于系皮筋。皮筋可以是自行车内胎剪成单条橡皮条,也可以是气门芯专用的那种较细的管子,两三条合为一股使用,五金商店有出售,缺点就是容易拉断,需要经常更换皮筋。据说最上等的材料是医院里血压计或听诊器上的橡皮胶管,弹力大,又不容易拉断。弹弓兜多出自修鞋师傅那里,一般选用牛羊皮,皮子剪成椭圆形,两端各开一口,皮筋从口中穿过后固定。为了让弹弓更加结实,有些孩子会找一些麻线缠绕在手柄处,使用起来防滑又顺手,也愈显精致和上档次。
对乡下的孩子们来说,制作玩具往往是就地取材,多数人是用树枝来做,木质手柄手感也不错。到村边的小树林,反复寻找,相中那些粗细适宜的“丫”字形小树杈,用锯或刀截取下来,剥皮修理,留下2寸左右的主干和两个分叉,用小刀在杈的末端各旋一个小槽,用以固定橡皮筋。固定时一定要用结实的线或细铁丝勒紧,并认真校正,保证皮筋和兜长度一致、位置对称,以防跑偏。木柄的选择余地大,凡是柳树、杨树、榆树、槐树均可,外表如果粗糙,剥皮后稍加打磨就会极其光洁。(www.daowen.com)
弹弓所用“子弹”,可以随时随地捡取,小石子、硬土块均可,越圆越好,也可以自己动手搓泥球。沿海地区土质黏性大,搓成大小合适的泥球,晾晒后备用。很多男孩子的衣兜里,一般都是一边是弹弓,一边会装满泥球,走起路来“哗哗”直响。
那时谁若拥有一把上好的弹弓,在小伙伴中必然有绝对的威望,如果再加上一流的命中率,自然会成为大家羡慕和崇拜的对像。大家常常聚集在宽敞、人少的地方,相互之间比试发射的技艺,找东西做靶子练习射击,看谁击中目标的次数多。在远处墙头上可以放一个空瓶子或罐头盒,或在前方的树杈上垂一个小丝瓜或葫芦,就可以进行比赛了。实战演习多在春夏季节,在村头池塘边,在果树园里,随便一只鸟,一只蝉,甚至一鸡一鸭、大小牲畜,都可能会成为顽童们的射杀目标,当然也有失手的时候,误将人家的窗户纸或玻璃击碎。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农村几乎家家户户住着燕子,大家从来不曾打过,大人们说燕子是益鸟,绝对不能打,谁打谁瞎眼。麻雀倒可以打,因为是害鸟,“四害”之一嘛,打麻雀是为民除害,结果无数的麻雀在弹弓下毙命。20世纪60年代流行过一首题为《小弹弓》的顺口溜,还被收入小学《语文》课文里,反映了那个时代疯狂的“除四害”行动:“小弹弓,铁丝把,打得麻雀都害怕。小弹弓,橡皮长,打得麻雀没处藏。小弹弓,子儿圆,要把麻雀消灭完。”所以,在这样的逻辑下,作为玩具的弹弓,同样是消灭庄稼之“害”的利器。当麻雀不再是“害”时,孩子们早已经长大成人,麻雀也日渐稀少。
现在回想起来真觉得奇怪,几乎每一把弹弓都有不平凡的记忆,甚至联系着挨打挨揍的历史,只是都不长记性,被家长打了骂了,转过身去还会照玩不误,即使手上的弹弓被没收了,再偷偷摸摸复制一个,而且越做越好、越做越漂亮,男孩子不长大,弹弓自然不会撒手。小时候到底玩过几把弹弓已没有一点印象,但当老了,回头拍摄儿童玩具时,苦苦寻觅却找不到弹弓标本了……谁能证明自己曾经打过弹弓、还玩得不错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