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来临,学校放了暑假,孩子们不是上树、下河,就是找鸟蛋、掏螃蟹。男孩好动,尤其喜欢争强好胜的游戏。小时候看完电影,大家会一连几天激动不已,并会模仿电影里的战斗场面,打打杀杀地瞎折腾。玩滋水枪,就是当年男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滋(方言,读cī)水枪就是“武器”,“子弹”就是水,取之不尽。
水枪的由来,自清末民国初年始,一些城镇开始设立了消防机构,每一条街道都有年青人出任消防队员。救火有水车,还有一支黄铜水枪,救火时由4人压水枪灭火。小孩子见大人灭火的铜水枪后,自己便动手用竹筒做水枪,用来打水仗,一直延续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距离现在很近,但那时儿童玩的水枪,现在的孩子却感觉很陌生。因为它跟现在商店里出售的漂亮的塑料水枪毫无共同点,而且原理也不一样。如果把老水枪拿出来,会把眼下娇惯的孩子吓一跳,以为见到了“暴力工具”。
那年代市场上玩具店极少,孩子们手上也缺少零花钱,玩具多是取自大自然,自己动手制作而成。玩滋水枪就属于自己的发明和创造,材料比较容易找到,截一节竹子,直径两三厘米,长度五六寸即可,一头留竹节,一头敞口,再从家里挑一支竹筷子,弄一块布包上棉花捆扎紧,沾水塞入竹筒内,在竹节上用铁钉烫一个小洞,来回抽拉几下,滋水枪就做成了。
端一盆清水到院子里,抽上水,推动那个活塞就可以发射了,一下子可滋出十数米远,特别过瘾。滋水枪是否好用,布团活塞很关键,它与竹筒的松紧度要适中,不能太紧,太紧了推不动,也不能太松,太松就会漏水。
手里有了滋水枪,小伙伴们常常聚众演习,拿起汲满水的竹筒就可以打仗了,你射我,我射你,每一个小朋友都成了勇敢的小战士,不畏“枪林弹雨”向前冲,相互射得水珠四溅,常常把衣服弄湿了。有时玩时聚成一团,分好红队和黑队,各选自己的基地,黑队基地是石堆,红队就是草垛。战斗开始了,红队的战士勇往直前、争先恐后地向敌方喷水,黑队也毫不示弱,拿起水枪猛滋,队里曾有一个“胆小鬼”,佯装着拿水枪去旁边水坑灌水来避人攻击,找准时机溜到基地旁,有时勇士在和敌人拼命,正在聚精会神攻打时,突然感觉后脖梗子发凉,才发现身后迂回来一个人,便拿水枪前后对抗。有时大家会合攻一个岁数小的敌人,那个小孩灵机一动,以衣遮水,不一会就成了落汤鸡,只好灰溜溜地逃跑。红队的勇气全部激发出来,一鼓作气攻占了黑队的基地,和对手一阵厮杀,一会工夫就把敌人打得丢盔卸甲。一场精彩有趣的水枪大战宣告结束。(www.daowen.com)
不打仗的时候,孩子们闲得没事,也会上下左右射来射去,滋不着男孩就滋女孩,为此也没少惹祸端,让女孩家长来上门告状,母亲赔着笑脸向人家道歉,好说歹哄人家走了,回过头就会拿自家孩子是问,轻则挨骂,重则挨打。
水枪还有一种妙用,就是用来射击静止的蜻蜓和知了。知了皮糙肉厚,爪子抓树抓得很紧,即使击中它,也不容易立即落马,而蜻蜓就招架不住了,强烈的水流箭一般扑在它们身上,甚至可以把透明的翅膀冲断,因此,大凡在两三米的近距离范围内,蜻蜓是难逃厄运的。
孩子们用滋水枪驱赶了夏天的炎热和寂寞,在快乐长大,突然回眸,原来长大只是一瞬间的事。成年后,内心深处大多依然珍藏着儿时快乐的体验和成长的回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