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过家家游戏:古代儿童模仿成人生活的必要学习

过家家游戏:古代儿童模仿成人生活的必要学习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儿童们拿土当饭,用泥巴做羹,木块做肉,一起玩耍过家家游戏,古人以此做比喻来谈治国之道,从中表明这一游戏在当时儿童中已经极为常见了。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诸色杂货”中提到了“小儿戏耍家事儿”,言指儿童过家家的器具,例如罐、碟、酒器等等。过家家是儿童对成人生活的自然模仿,这种模仿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学习。千百年来,过家家这种由孩子自编自演的游戏,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过家家游戏:古代儿童模仿成人生活的必要学习

纯真的童年会给每个人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从刚一记事时起,孩子们就强烈地渴望着快快长大,因此喜欢模仿大人们,还会经常装扮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过家家,便是儿童学习与模仿成人行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游戏。

这个游戏应该是伴随着人类群体生活的出现而诞生的。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为胾(读zì),然至日晚必归饷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夫称上古之传颂,辩而不悫(读què),道先王仁义而不能正国者,此亦可以戏而不可以为治也。”儿童们拿土当饭,用泥巴做羹,木块做肉,一起玩耍过家家游戏,古人以此做比喻来谈治国之道,从中表明这一游戏在当时儿童中已经极为常见了。又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幼时也曾这样玩耍:“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读zǔ)豆,设礼容。”是说孔子小时候和小伙伴们模仿成人,摆放好俎豆等各种物品,像成人一样演习礼仪的动作。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诸色杂货”中提到了“小儿戏耍家事儿”,言指儿童过家家的器具,例如罐、碟、酒器等等。

过家家这个游戏流行于全国各地,有的地方叫搬老婆、过日子,有的叫扮酒酒、过炒炒,也有的叫扮家家酒,虽然称呼不一样,但其基本玩法是一样的,内容无非都是以模仿日常生活场景为主要形式,是一种儿童的角色扮演游戏。玩过家家至少要两个人,地点不限,如土炕上、庭院里、树荫下,都是玩游戏的好地方。过家家的玩法一般根据参加的人而定,有建房造屋的,有男婚女嫁的,有生儿育女的,有淘米洗菜做饭的,五花八门,只要想得出的就可以做。小孩子多是躲在大人看不到的地方过家家,大都不愿意大人们看到谁娶了谁,谁又嫁了谁,更不愿意大人看到谁当了一家之主,这是秘密。

在游戏前,先根据参加的人数安排角色,分别扮演家庭的成员,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有的当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每个人各司其职。大家利用凡是身边能找到的一切东西,比如枕头、碎布片、碎盘裂碗、砖头瓦片,以及路边的花花草草等,作为简单道具,模仿大人进行日常家庭活动,即学习怎么过日子,做饭、招待客人、买东西、洗衣服、照顾孩子等。玩过家家游戏的多是学龄前的孩子们,他们在游戏中组成一个大家庭,一般首先要明确成员的身份:谁当爸,谁当妈,爸爸和妈妈是有性别区分,必须分别由男孩和女孩充当。孩子们凭借自己的直接观察和生活经验,会认识到家首先是吃饭的地方,都会有做饭的内容——民以食为天,吃饭是落地为生的头等大事啊!至于饭从何而来,他们自有办法,不仅自己搭锅灶,还会分工合作,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准备锅碗瓢盆及米面等,饭就是地上的沙土,菜是从路边采摘的树叶和野花野草,灶台由砖头石块垒成,锅碗瓢盆则是捡来的大大小小的瓦片、陶瓷片等,筷子由树枝或芦苇做成。待饭做好,大家围成一圈坐在锅灶旁,每人假装端着碗筷,象征性地却也津津有味地吃饭,品尝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神态模样模仿得惟妙惟肖。最忙最累的是扮演妈妈的,既要操持家务,还要指挥一大堆子女干这干那。扮演爸爸的好像轻松得多,仿佛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妈妈忙得手忙脚乱,他却只是读书写字。

过家家游戏最为隆重、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就是娶媳妇,大概源于从小以来的记忆最热闹的就是农村娶亲了,敲锣打鼓、放鞭炮、骑大马、坐花轿,热闹非凡。游戏模仿当地的传统婚嫁仪式,其中一名小女孩扮演新娘,一名小男孩扮演新郎,抬花轿的轿夫由两个或4个孩子扮演,其余的人组成迎亲的队伍,或是充当鼓乐队,边走边模仿着“嘀嘀嗒嗒”地吹奏音乐。选一个新郎倒不发愁,难的是新娘谁也不愿意当,在她们心目中,小女孩出嫁就永远离开自己的家、不会再回来了,仿佛被家人抛弃甚至出卖了。好不容易选出了新娘,身旁的小伙伴忙将小手帕盖在她的头上,充当红盖头。有些做新娘的小女孩,从游戏开始一直到结束,都羞得抬不起头来。(www.daowen.com)

不过,游戏进行到此并不算结束,大家煞有介事地绕一圈到达预定地点,还要举行拜堂的程序,只见一位扮演大值宾的小伙伴板起面孔,拖起长腔,模仿大人声调高唱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两位“新人”对拜时,会招来全场玩伴们的哄堂大笑。当最后高喊“共入洞房”之后,游戏达到高潮,全场沸腾,娶媳妇游戏在皆大欢喜的气氛中宣告结束。

自古以来,结婚就是生活中极为隆重的喜庆之事,儿童多喜欢前去看热闹,看得多了,他们便开始融汇在游戏中了。过家家是儿童对成人生活的自然模仿,这种模仿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学习。有社会学家由此总结出来并警示:小时候玩不了过家家游戏的儿童,长大了自然不会恋爱,家家没有过好的,长大了婚姻也就会有问题。其实,小孩子玩过家家完全是兴趣,完全在于过家家游戏过程本身的乐趣,什么外在目的也没有。游戏结束便一切结束,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千百年来,过家家这种由孩子自编自演的游戏,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一方面是趣味性因素,过家家游戏的过程中无论是角色设置、人物对话还是游戏情节,都是儿童即兴想象和创造出来的,这能够锻炼儿童的人际互动能力;另一方面是心理性因素,儿童在模仿成人、扮演照顾者的过程中获得心理满足,儿童们尝试到当大人的尊严和威望,还能够感受到照顾别人的责任感与满足感。所以,这个游戏会对儿童的社会化意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其成长过程中一种特殊的社会化学习方式。现在的幼儿教师和家长们,还是应花点心思将这类游戏嫁接到课堂活动或亲子互动之中,让孩子们更多地享受天真无邪的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