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周易象理通释:鼎象征治国之道

周易象理通释:鼎象征治国之道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鼎之体用阐述治国之道。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由于鼎耳处于鼎的最高处,且是举鼎部位,因此有王象。鼎耳是黄铜所铸,提鼎的铉也是铜质,有利的征兆。“鼎黄耳,金铉”则是表明王强,公亦强,如此对国家当然是有利的征兆。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鼎》卦是关于周朝建国的一个卦,其内容主要是论述如何处理王、公、国之间的关系。

周易象理通释:鼎象征治国之道

元吉。亨。

首领吉利。可祭祀

【卦辞卦象】元吉:离为日,巽为进退;二至四互乾,乾为首领。首领行于丽日之下,吉利。这是占问首领安危的断语。因卦辞必会有所指,所以此处“元吉”不应释为带来吉祥。

【卦名理象】鼎: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传说夏朝初年,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因此,古代将鼎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

:离为火,为戈兵;兑为泽,为恩泽。上泽下火为鼎象;上恩泽,下戈兵是恩威并施。以鼎之体用阐述治国之道。

初六 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鼎倾倒了,有利于清除内面的污垢,掳得(被推翻者的)女人及其子女,没有灾祸。

颠:上下倒置。《诗·齐风·东方未明》:“颠之倒之。”

出:通黜。除去。

否:从口,从不,表示不洁之物。《周易正义》:“否者,谓不善之物。”在这里指前朝的恶规陋习。

爻辞应是指推翻商王朝,掳获纣王的妻妾和子女。

经过大的革命有利于去除恶规陋习,建立新的秩序。掳获被推翻者的女人和子女也没有灾难。

九二 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鼎中食物丰富,我的兄弟却得了病,若不以我代其疾病,他就不能享受胜利果实,(以我代王的行为带来了)吉利。

鼎有食:指取得了成果。

仇:同匹。《尔雅·释诂》:“仇,匹也。”匹:同类;友辈。《诗·大雅·假乐》:“无怨无恶,率由群匹。”

即:进食。《说文》:“即,就食也。”

本条爻辞所记内容可从《尚书·周书·金滕》中找到答案。克商第二年武王病倒,不能理事。周公设坛祭告先祖,愿代武王到地下去侍奉祖先。“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也许是周公这种牺牲精神感动了上天,第二天武王就病愈了。这是团结一心鼎力建国的一个生动写照。当然吉利。

九三 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鼎耳变革,行动阻塞,(鼎中)鲜美的野鸡肉吃不到了,依托一场先毁后复的风雨,终于吉利。

鼎耳革:鼎的耳变换了。由于鼎耳处于鼎的最高处,且是举鼎部位,因此有王象。这里是指武王死,成王即位。

雉膏:肥美的野鸡肉,在此比喻灭商取得的胜利果实。

不食:不得食。

方:通放。依据;依托。《左传·哀公十六年》:“方天之休。”

亏:毁坏。《诗·鲁颂·闷宫》:“不亏不崩。”

悔:改。《玉篇》:“悔,改也;恨也。”在这里是恢复其毁坏。(www.daowen.com)

这是写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周公被流言所伤,避居洛邑,后来被召回之事。《尚书·周书·金滕》载:武王死后,管叔和群弟放出流言,说周公不利于年幼的成王。周公被迫居于东都洛邑。(实际上已被逐出三公行列)这种情况下周公已难有所作为,因此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之说。周公居洛第二年秋,京郊田野一片丰收景象。一日,突然电闪雷鸣狂风呼啸,禾尽倒伏,大树也被连根拔起,邦人大恐。成王与大夫开启周公走时留下的金滕之书,才发现当年武王病重,周公愿以身相代之事。成王看后懊悔不已,认为是自己对不起周公之德,上天降威。成王决定亲迎周公回朝,刚走出城郊,天便下起了雨,刮起了反方向的风,倒伏的禾又立了起来,当年获得了大丰收。“方雨亏悔,终吉”就是说周公凭借这场风雨又重掌朝政。

爻辞与《尚书》中所讲的故事如此相印证,确实有点匪夷所思,值得深入研究。

九四 鼎折足,覆公餗[sù],其形渥[wò],凶。

鼎足折断了,倾覆了王公的食物,其罪当诛,凶险。

鼎折足:鼎足折断。在此指三监之乱动摇了国家根本。

餗(sù):食物。《周易正义》:“餗,糁也,八珍之膳,鼎之实也。”此处指周公等辅佐成王取得的成果。

形:通刑。

渥:通剧。剭诛。古代诛杀贵族在屋内行刑,不暴露于市。

三监之乱使国家动摇,葬送了周公等辛勤持国带来的成果。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事态虽然平息,但这种事的出现对于国家非常凶险。

六五 鼎黄耳、金铉,利贞。

鼎耳是黄铜所铸,提鼎的铉也是铜质,有利的征兆。

黄耳:黄铜做的耳。

金铉:铜做的提鼎器具。铉:古代举鼎器具,状如钩,用以提鼎两耳。在此比喻三公等重臣。南朝江淹《为萧骠骑让封第二表》:“且麟阁之臣,尚有位不及铉。”从前面爻辞可看出:作者以鼎足喻诸侯;鼎腹喻社稷;鼎耳喻君王;在此则将铉喻三公。为何将铉喻三公呢?因为铉是用来提鼎耳的,用它可改变鼎的位置。由此可看出周朝三公的地位很高,也很受尊敬,如武王一直称太公为“师尚父”就是证明。(卢文弨曰:“案:太公望号师尚父,乃师之尚之父之。”)

黄是吉祥之色,铜是坚韧之质。“鼎黄耳,金铉”则是表明王强,公亦强,如此对国家当然是有利的征兆。

上九 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如果举鼎的铉是玉质的则大吉,没有不利。

玉铉:有玉的品格的大臣。《周易正义》:“玉者,坚刚而有润者也。”《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君强臣强固然不错,但两者性质一致不仅单调,而且遇到矛盾还可能互不相让。若大臣有玉的品质:仁厚、坦诚、智慧、刚强、挫而无怨则更是大吉,有如此君臣则无往而不利。

《鼎》卦是关于周朝建国的一个卦,其内容主要是论述如何处理王、公、国之间的关系。从简短的爻辞我们看到了作者高尚的德行,深邃的思想,过人的谋略。若非大贵、大智、大勇者是难写出这类文字的。

“革故鼎新”是耳熟能详的说法,但以往对爻辞的解释大多显得牵强附会。现根据周族剪商建国的历史对爻辞进行解读,不仅使两卦的主题更突出,而且使我们看到了两卦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也为《尚书》等古籍所记载史实找到了印证。

【筮例欣赏】唐李纲筮前途(《周易古筮考》)

唐李纲,在隋仕宦不进,筮之得鼎。筮者曰:“君当为卿辅,然俟易姓乃如志。仕不知退,折足为败。”纲后显于唐,屡辞相位,称疾而去。

译文::唐代李纲在隋为官时总得不到升迁,而是去算了一卦,得火风鼎。筮者说:“您应当是卿相级别的高官,但必须得江山改姓才能如愿。但如果仕途知进不知退,将会有‘折足’之败。”后李纲在唐朝显赫一时,权倾天下,然想到筮者之言,李纲屡次辞宰相之位,后来称病离开朝廷。

按:鼎上离下巽。离为明君,巽为行人,有明君贤臣之象。《彖》:“大亨以养圣贤。”故知其将为高官。鼎二至四互乾,三至五互兑,乾为君,兑为毁折,故有改天换地之象。日中则昃,月盈则亏,鼎足终会折,故智者会选择时机激流勇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