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周易象理通释:了解《周易》

周易象理通释:了解《周易》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易》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由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构成的著作。因此,对于《周易》是一本什么书历来就有不同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观点:一是占筮之书。于是,有人认为《周易》是一本特殊的史书。那么《周易》到底是部什么书呢?《周易》书名的“周”也应有“周全”这一层的意思。一是《周易》卦符和卦辞已具占筮功能,爻辞并非占筮必要部分。王家台秦简《易》的出土便是证据。《周易》的卦辞可看成是没记命辞的占辞。

《周易》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由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构成的著作。《周易》文字简约,易产生歧义;符号系统则具有更大的阐释空间。因此,对于《周易》是一本什么书历来就有不同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观点:

一是占筮之书。先秦典籍中记载用《周易》占筮的事例不胜枚举;秦皇焚书,《周易》以卜筮之书免于秦火;且《周易》满篇可见“吉凶悔吝”等卜筮用语。由此,许多学者认定它是一本占筮书。

二是哲理书。《周易》卦、爻辞语言简约,寓意深邃,其中有不少箴言警句,字里行间处处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因此,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它是一部哲理之书。

三是记史书。《周易》卦、爻辞记录了大量西周社会历史、文化和生活的内容,其中有些内容可与史料对应。于是,有人认为《周易》是一本特殊的史书。

另外,还有百科全书科学书、用隐语写的情报书等等说法。

《周易》研究的现状告诉我们,上述说法虽各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至今没有一种说法能得到普遍的认可。

那么《周易》到底是部什么书呢?

作者通过对考古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后认为:《周易》应是一部在筮书之后加上论说性文章(爻辞)构成的“指导决策之书”,即《周易》是一部决策学著作。这部书由两部分构成:一者是筮书。它是由筮法(未载《周易》中)、卦象、卦辞(部分占断辞辑录)、解占方法(未载《周易》中)构成的筮占系统,其作用是用于占筮,即所谓“鬼谋”。这部分应是在历代筮书基础上整理完成的。另者是以卦名为主题(主题确定也与卦象有关,这将在后论述),由爻辞构成的论说部分。它是用来说明事理、阐发见解、宣示主张的文章,其作用是指导人们决断,即所谓“人谋”。两个部分的构成和使用方法虽不同,但其作用都是用于“断”,也就是决策。

在古代,“人谋”和“鬼谋”均是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尚书·洪范》载箕子对武王言:“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这是说在决策过程中要“人谋”“鬼谋”兼顾。《易传·系辞·下》:“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性与能。”这段话则正是对《周易》的产生、性质、作用的概括。“人谋”和“鬼谋”是两种决策方法,也是决策方法的全部,《周易》具有指导两者的功用,所以它是一本“周全的决策学”著作。《周易》书名的“周”也应有“周全”这一层的意思。

上述认识的形成主要是基于如下三点理由。

一是《周易》卦符和卦辞已具占筮功能,爻辞并非占筮必要部分。据考证,《周易》并非一时一人之作品,其成形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周易》形成的次序是先有八卦或六十四卦(目前两者孰前孰后尚有争论)和卦辞(最早是记于龟甲上的文字),后有爻辞,再有爻题。按照《周易》成书的次序可以推断:在没有爻辞之前,卦符和卦辞已可用于占筮。王家台秦简《易》的出土便是证据。秦简《易》只有卦符和一次占筮结果的记录,没有爻辞。秦简《易》明显是一部筮书,不管它是否是三《易》中的《归藏》,都证明了无爻辞筮书的存在。通过分析还可发现,《周易》的卦辞事实上也是一些常见事项占筮结果的记录(详见后文分析)。这充分说明《周易》不仅可用于占筮,而且卦符和卦辞就具备了占筮功能;甚至只用卦符便可占筮,卦辞只是一些常见事项的占断辞,记下来是为了作断方便。

二是《周易》爻辞的格式和表述与占断辞不同。《周易》与秦简《易》《日书》等筮书最大不同之处是《周易》有爻辞。那么,《周易》的爻辞到底起何作用?对这个问题前贤们作过多方面的揣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是记录各爻的筮占辞;二是说理辞。通过将爻辞格式与卜筮辞进行比较便可发现它们的不同。

甲骨卜辞 癸丑卜王贞:旬亡祸?在四月。甲寅酒翌自上甲。(《甲骨文合集》22669)

秦简《易》筮辞 同人曰:昔者黄帝炎帝战□[涿鹿之野,而枚占]巫咸,[巫]咸占之日:果哉而有吝□□。(第189简)(www.daowen.com)

《周易》卦辞 不利有攸往。(《剥》)

《周易》爻辞 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益》)

从上可看出,卜筮辞的一般格式是:某时贞卜某事(命辞),得何结果(占辞)。《周易》的卦辞可看成是没记命辞的占辞。(因可推断出命辞,故被省略,详见后论)而《周易》爻辞不仅没有命辞,而且在“断辞”前多有陈述辞或说理辞,如上例。另外还有一部分爻辞则明显是论事说理,很难说是“断辞”。如“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吝。”(《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师》)“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革》)等等。因此将爻辞归于筮占辞是说不通的。

三是《周易》每卦的爻辞都有一个中心,爻辞内容均是围绕中心展开的。这种情况可从爻辞中多处出现卦名之字可以看出,也能从《咸》《艮》《渐》等卦爻辞的编排顺序体会到。例如《渐》:

初六 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六二 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九三 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六四 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九五 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上九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此卦每条爻辞都描写了鸿的状态,从水面到陆地,次序井然。如果《周易》爻辞真由筮占记录选编而成,是很难做到如此描述连贯、思想统一、主题突出的。

综上所述,可以认定爻辞并非筮断辞,而是借用卜筮价值判断术语写作的论说性文字。全面分析可发现,《周易》每卦的爻辞其实都是围绕卦名这个中心写就的,六十四卦爻辞可看成是六十四篇论说文。《乾》卦爻辞是根据天上龙星的运行来规划行政事务,是天人思想的发端;《坤》卦爻辞论述了地上的气候和农事,是后世《月令》的雏形;《屯》卦爻辞是讲建筑选址和婚嫁习俗等等。(后续章节中将作较详细说明,在此不赘述)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周易》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性质不同的部分:一是占筮;二是说理。其目的都是为决策服务。因此,在解读《周易》时不能一概而论。由此可知,历史上象数派和义理派都有其正确的一面,而所犯的共同错误则是想一以贯之地来诠释《周易》,结果顾此失彼,留下许多可被对手攻讦的破绽,两千多年来,谁也说服不了谁。至于《周易》为何要采用这种结构和写法,作者将在后续章节中进行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