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移动平均法在信息分析中的应用

移动平均法在信息分析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3.9原始数据及一次、二次移动平均值计算结果解:先从第5周期开始,由式3.14计算出第5周期的一次移动平均值,然后由式3.15往下继续求出各周期的一次移动平均值,填入表中相应的位置。具体计算过程如下:3.4.1.3模型建立与预测移动平均并不适用于有线性趋势的时间序列数据的预测。

移动平均(M)法的处理对象是一组无规则波动的数据,其基本方法是每次在时间序列上移动一步求平均值(去掉一个头部的数据,加入一个新的数据)。这样的处理可对原始的无规则数据进行“修匀”,消除掉样本序列中的随机干扰成分,突出序列本身的固有规律,从而为进一步的建模和参数估计打下基础。

3.4.1.1 一次移动平均

(1)基本公式。

一次移动平均是指对原始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移动平均,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为第t周期的一次移动平均值;t为周期次第数;yt为第t周期原始时间序列数据;n为每一时间段的数据个数,称为移平跨度。

n的取值有两种特殊情况:

1)当n=t时,则即一次移动平均值等于总体数据的平均值。

2)当n=1时,则即一次移动平均值等于原始统计数据。

(2)递推公式。

式3.14稍作改进即可得递推公式:

所以,当计算出后,只需计算,就可求得。如果时间序列数据很长,n的取值又较大,用递推公式可大大减少计算量。

3.4.1.2 二次移动平均

(1)基本公式和递推公式。

(2)计算实例。(www.daowen.com)

根据表3.9中所列的一组时间序列数据yt,取移平跨度n=5,计算一次、二次移动平均值。

表3.9 原始数据及一次、二次移动平均值计算结果

解:先从第5周期开始,由式3.14计算出第5周期的一次移动平均值,然后由式3.15往下继续求出各周期的一次移动平均值,填入表中相应的位置。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3.4.1.3 模型建立与预测

移动平均并不适用于有线性趋势的时间序列数据的预测。因为一次移动平均值是每一时间段yt的平均值。当yt为线性增长趋势时,必然小于yt值;反之,当yt为线性下降趋势时,必然大于yt。同理,也有类似的滞后偏差。

因此,只能用于简易预测。为了改善预测效果,我们可以利用求出平滑系数,建立线性移动平均模型再进行预测。

设已观察到时间t以前的序列值yt,现要预测未来时刻t+T的序列值。由于序列具有线性趋势,因此可假定线性移动平均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这里,为第t+T周期的预测值;T为由目前周期t到需要预测的周期之间的周期个数;at与bt为平滑系数(at为截距,bt为斜率),依赖于t以前的yt观察值。at、bt的计算公式为:

将at和bt代入式3.18,求得预测方程为:

在移动平均方法中,n值是关键参数,n值越大,对波动曲线的“修匀”效果越显著,但对变化反映的灵敏度降低,对趋势反映滞后大;反之则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