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信息分析导论:分析与综合

信息分析导论:分析与综合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分析就是透过由上述各种关系织构而成的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其本质的规律或联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头两次风暴使垦区损失沃土量分别达到19.6亿吨和12.8亿吨,第三次使20万公顷的垦地成为一片荒野。在信息分析中,因果分析主要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和剩余法四种形式。表象和本质分析。

信息分析导论:分析与综合

3.1.2.1 分析

客观事物是复杂多样、普遍联系的。一方面,某一事物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总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与其他事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另一方面,对于某一事物本身,其各组成要素(部分、侧面或属性)也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分析就是把客观事物整体按照研究目的的需要分解为各个要素及其关系,并根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特定关系,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达到认识事物的一种逻辑方法。

在分析某一事物时,常常要将事物逻辑地分解为各个要素。只有通过分解,才能找到这些要素,才能通过研究找出这些要素中影响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主要要素或关键要素。但是,光有这些简单的分解、罗列和研究还远远不够,因为在客观事物中,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本来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例如,化学研究工作者对蛋白质进行分解,找出它的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但对蛋白质的认识停留在这几种孤立元素的阶段显然仍未达到对蛋白质本质的认识。可见,科学的分析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各要素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研究。

从实践上看,事物之间以及构成事物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形式多样的,如因果关系、表象和本质关系、一般和特殊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目标和途径关系以及其他相关关系等。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指出的:“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2]分析就是透过由上述各种关系织构而成的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其本质的规律或联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分析的基本步骤是:

第一,明确分析的目的;

第二,将事物整体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要素;

第三,分别考察和研究各个事物以及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要素的特点;

第四,探明各个事物以及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而研究这些关系的性质、表现形式、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分析通常不能一次完成,而是要经历相当次数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每深入一层进行分析,就要重新对事物进行分解。可见,将事物分解成各个要素并不是分析的最终目的,而只是认识的一种手段。分析的最终目的在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规律或联系。

分析在信息分析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研究影响某项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关系,研究某个行业或企业的兴衰背景、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研究技术开发、引进或改造的适用性,研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研究市场供需状况和市场潜力,研究人口分布、构成、教育素质,研究科技经济、市场、环境等政策实施和管理的效应等。苏联曾于1954—1958年大力开垦哈萨克、伏尔加和北高加索地区。在垦荒初期,开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粮食总产量曾一度有所增长。但没过几年,这些垦区便出现了人力、物力不足的问题,粮食总产量急转直下。20世纪60年代初,垦区发生了三次罕见的黑风暴。风暴夹带着垦区的沃土,向西北方向拔地而起,席卷整个俄罗斯大平原,使整个莫斯科城陷于黄色灰雾之中。头两次风暴使垦区损失沃土量分别达到19.6亿吨和12.8亿吨,第三次使20万公顷的垦地成为一片荒野。其情其景不亚于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因开发西部干旱地区而造成的震惊世界的黑风暴事件。为了吸取教训、防止历史悲剧再演,信息人员曾用分析的方法对这一事件做了研究,结果发现:这次垦荒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决策者不懂农业、滥用土地,结果破坏了生态平衡。经过进一步研究,信息人员从苏联垦荒事件的失败中总结出以下三点教训和经验:第一,不能违反客观规律任意毁林烧荒,应立即停止与此类似的违反客观规律的扩大耕地面积的活动(如围湖造田、开山造田、填河造田等),以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实行多种经营。第二,对已开垦的农业区必须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多种作物(特别是豆科作物)轮作,避免单一种植所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应多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第三,合理采用保持水土的措施。上述结论和建议为我国农业耕地规划和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3]

在信息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因果分析、表象和本质分析、相关分析和典型分析。

(1)因果分析。

因果分析是客观事物各种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的联系形式。例如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会引起气候异常、水土流失、农作物生长不好等后果。这里,引起某种现象出现的现象就是原因,由原因的作用而产生的现象就是结果。也就是说,只要当某一现象出现时,另一现象必定会接着出现,我们就认为这两个现象具备因果关系。其中,先行现象称作原因,后续现象称作结果。从客观事物的这种因果关系出发,由原因推导出结果,或者由结果探究出原因的分析方法,就是因果分析。通过因果分析,可以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的方向。在信息分析中,因果分析主要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和剩余法四种形式。

第一,求同法。如果在不同的场合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些不同的场合各有若干原因,但其中只有一个原因相同,则可初步确定这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产生该现象的共同原因。

第二,求异法。如果所观察的现象在第一种场合出现,在第二种场合不出现,而这两种场合只有一个原因不同,则可初步确定这个不同的原因就是引发该现象的原因。

第三,共变法。如果在所观察的现象发生变化的各种场合里,其他原因都没有变化,只有一个原因发生了变化,则可初步确定该发生变化了的原因是使所观察的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四,剩余法。如果已知某一现象是所观察的现象的原因,并且又知先行现象的某一部分是后续现象某一部分的原因,则可初步确定先行现象中的其余部分是后续现象中的其余部分的原因。

(2)表象和本质分析。

表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表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之间的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的各种必不可少的要素的内在联系。由于本质是通过表象以某种方式表现出来的,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利用事物的表象和本质之间的这种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就是表象和本质分析。利用表象和本质分析,可达到由表及里、透过事物表象把握其本质的目的。例如,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是保密的。日本人为了摸清其真实情况,以便在贸易洽谈时取得有利地位,专门进行了针对中国大庆油田的表象和本质分析。1964年,日本人从《人民日报》上看到“大庆精神大庆人”的字句,断定我国大庆油田确实存在。随后,在1966年的《中国画报》上,日本人看到了一张大庆油田工人的照片,根据工人头戴大皮帽,分析出大庆油田可能是在冬季气温为-30℃的我国东北部。后来,到中国来的日本人在坐火车时发现,来往的油罐车上有一层厚土,从土的颜色和厚度来看,大庆油田确实在东北部,从而证实了前面的假设,但具体方位还不太清楚。1966年10月,日本人又从《人民中国》杂志上发现了一篇介绍油田工人先进事迹的文章。通过分析王进喜到马家窑后的言论以及钻井设备的运输条件,日本人终于摸清了油田的方位和规模。为了进一步弄清大庆油田的加工能力,日本人在1966年出版的一期《中国画报》上又找到了一张炼油厂反应塔的照片。他们根据反应塔扶手栏杆旁站着的人的一般高度,估计出扶手栏杆的高度为1米多,从扶手栏杆与反应塔直径和高度的特定的规格比例,得知反应塔的内径约为5米,由反应塔的容量和数量估计出油田的日加工能力为600吨,年加工能力约为22万吨。日本人通过其他途径得知当时大庆油田年产原油360万吨,估计到1971年达到1200万吨。由此,日本人通过分析发现大庆油田的原油加工能力远远落后于原油生产能力。换而言之,中国在未来的几年里急需进口炼油设备,因而,向中国出售一定规模和数量的日本轻油裂解设备是完全可能的。[4]

(3)相关分析。

除了因果关系、表象与本质关系以外,客观事物之间以及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要素之间还有许多其他相关关系,如科技和经济的增长与人口、技术开发与引进、成本与利润、市场供给与需求、股票价格与业绩、市场风险与收益、社会伦理与经济发展等,均具有或亲或疏、形式及性质不一的相关关系。在信息分析中,我们把利用事物的这些相关关系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统称为相关分析。(www.daowen.com)

例如,专利申请情况与企业技术开发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20世纪80年代,上海市科技情报研究所使用日本公开特许、公开实用新案年度索引中的分类索引,共检索到日本民用电扇工业的有关专利1000篇(其中公开特许240篇、公开实用新案760篇)。经过有序化处理和专利信息分析,该所了解到日本民用电扇技术专利的现状,并对今后的工业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和预测。[5]这些为当时我国电扇企业制订符合国际潮流的高起点的发展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4)典型分析。

典型分析是对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就其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涉及面不宽,但却能使人们产生很深的印象,并能从中获得经验或教训。例如,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曾对“日本钢铁工业为什么发展快”进行过典型分析。日本钢铁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几乎处于瘫痪状况,其产量从战前的年产1000多万吨降到1945年的55万吨。但在随后20年的发展过程中,日本在钢铁产量的增长速度、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钢铁产品质量的改善、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各种原材料消耗的降低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方面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钢铁产量1959年时超过了法国,1961年超过了英国,1964年超过了原联邦德国,1982年超过了美国。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政府采取了“倾斜钢铁”的方针。在这一方针的鼓励和影响下,日本钢铁工业广泛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建设沿海钢铁厂、采用合理的生产流程、新建超大型的生产设备,从而使日本的钢铁产品质量和产量提高、生产成本降低、效益增长,并在世界钢铁强国竞争中保持了优势。[6]这一结论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3.1.2.2 综合

综合是同分析相对立的一种方法。它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片面、分散、众多的各个要素(情况、数据、素材等)联结起来考虑,以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探索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从整体的角度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观事物发展的全貌和全过程,获得新的知识、新的结论的一种逻辑方法。综合把对研究对象的各个要素之间的认识统一为整体的认识,是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是主观地、任意地把研究对象的各个要素简单地捏合在一起,而是按照各个要素在研究对象内部的有机联系从总体上去把握事物。它不是抽象地从外部现象的联结上来理解事物,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即抓住事物在总体上相互联结的矛盾特殊性,研究这一矛盾怎样制约事物丰富多彩的属性,怎样在事物的运动中展现出整体的特征。

综合的基本步骤是:

第一,明确综合的目的;

第二,把握被分析出来的研究对象的各个要素;

第三,确定各个要素的有机联系形式;

第四,从事物整体的角度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新的知识的结论。

在信息分析中,综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综合可以将各种来源的分散、片面、内容各异的有关信息(情况、数据、素材等)按特定的目的汇集、整理、归纳和提炼,从而形成系统、全面、新颖的知识和结论。从时间发展的连续性角度考察,通过综合,可以总结有关课题的历史、现状,并探索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空间分布的整体性角度研究,通过综合,可以掌握各个国家、地区或部门的有关情况及其变化规律;从内容范畴的内在逻辑联系全面研究,通过综合,可以恢复和揭示出内容范畴之间本质的固有的联系,概括、提炼出其中的共性或特性,从而获得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结论。此外,还可以将时间、空间和内容范畴三个角度结合起来综合研究,以使管理者、决策者或其他信息用户对有关课题的各个时期、各个国家(地区或部门)、各个方面内容的有关信息有一个总体的全貌的了解,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为管理者、决策者或其他信息用户提供经验教训方面的信息。例如,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关心的问题。可持续发展通常涉及资源、环境、人口、资本和技术等方面。综合研究各个国家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资源、环境、人口、资本和技术等方面的有关情况,就会发现,在人类历史上,资源的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平衡的维持、“适度”人口的控制、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在总体上是相互联结的,共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和水平。

在信息分析中,常用的综合方法主要有简单综合、系统综合和分析综合。

(1)简单综合。

简单综合是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信息(情况、数据、素材等)进行汇集、归纳和整理。例如,将当前世界各国有关“三废”物质污染、噪声污染、水资源枯竭、土地沙漠化、温室效应、大气臭氧层破坏、核污染等方面的有关情况集中起来,进行归纳整理,就可形成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正在遭受严重破坏,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结论。

(2)系统综合。

系统综合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大量信息进行时间与空间、纵向与横向等方面的结合研究。系统综合不是简单的信息搜集、归纳和整理,而是一个创造性的深入认识研究课题的过程。例如,在进行企业竞争情报研究时,既要从纵的方面综合企业自身、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竞争战略等因素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又要从横的方面对与企业竞争有关的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通盘的研究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竞争战略的制订和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3)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是对所搜集到的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原生信息,在进行对比、分析和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以认识课题的本质、全貌和动向,获得新的知识和结论。在进行具体分析综合时,有三种类型的方法可供选择:存优、浓缩和化合。所谓存优,就是将各种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然后将“真”“精”等优质内容综合起来。所谓浓缩或化合,是借用化学上的名字,表示在思维活动中将各种信息进行浓缩或化合形成新的知识或结论。分析综合在信息分析中应用广泛。例如,在为新产品开发提供服务时,信息人员可以在大量搜集同类产品、可替代产品以及其他有启迪作用的相关产品的性能、结构、组成、规格、质量、用途、开发和生产条件、市场前景、效益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和推理,博采众家之长,提出最优的综合性的新产品设计方案。

3.1.2.3 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分析与综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一方面,两者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分析是把原本是一个整体的复杂事物分解为各个简单要素及其联系,即化整为零;综合与此相反,是将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要素按照其间本质的固有的联系重新综合为一个整体,即积零为整。综合必须以分析为基础,没有分析,认识就不能深入,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只能是抽象的、空洞的;只有分析而没有综合,认识就可能囿于枝节之见,不能统观全局。事实上,任何分析总要从某种整体性出发,离不开关于对象整体性认识的指导,否则分析就会有很大的盲目性;同样,任何综合离开了分析这个基础,就无法进行概括和提炼。只有将分析和综合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才能达到较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两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全局、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这里,现象与本质、局部与全局、个别与一般本身是相对的。就某一层次来说,对该层次事物的认识,相对其上一层次而言,是现象、局部、个别,但相对其下一层次却又是本质、全局和一般。可见,人们对某一层次的研究,于其上一层次来说是分析,但于其下一层次来说却又是综合。这种转化关系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在信息分析中,分析与综合总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没有分析的综合,或者没有综合的分析,都很难保证信息分析产品的高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