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的冬天,周总理听说北京的公共汽车很拥挤,老百姓坐车很困难。一天下午五点多钟,正是人们下班的时候,周总理对秘书和卫士说:“群众反映现在坐公共汽车很拥挤,等车要一两个小时,现在咱们去了解一下情况,你们不要通告保卫部门。”
周总理一行三人来到北京图书馆附近的汽车站,人确实很多,等大家都上了车,周总理才最后上去。车里人很多,已经没有座位,周总理往车里走了走,抓住吊环,汽车开动了。一开始,人们都没有注意。过了几分钟,一位乘客发现了总理:“哎呀!这不是周总理吗?”顿时,车里沸腾起来,许多人站起来给总理让座,不少人往他身边挤,有的人还把手伸过来要和总理握手。秘书和卫士都非常着急,怕把总理挤倒。周总理挥着手大声说:“请坐,请坐,别挤!”这时,一位乘客挤过来,握着总理的手激动地说:“总理,你那么忙,怎么还来坐公共汽车?”周总理笑着说:“我也来体验一下你们的生活嘛!”有的乘客非要让总理坐下,总理坚决不肯,一直站着和大家亲切地说着话。总理问他们在哪儿工作,住在哪里,生活怎样,每天上下班坐车要多少时间。车走了几站以后,秘书和卫士劝总理下车,说:“情况也就是这样了,咱们赶紧回去吧!”总理还坚持坐下去,下了车以后,总理又上了无轨电车,在寒冷的夜晚走了大半个北京城。
情况搞清楚了,总理很快召集有关部门同志负责研究解决交通拥挤的办法。他还提出许多可行的具体建议。比如,画出人行横道线,在繁华路口的马路中间设安全岛等,就是周总理提出来的,都是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www.daowen.com)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是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相同的。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历史的贡献是巨大的。新时期的中央领导人同样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都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民生问题千头万绪,解决起来面临许多困难,确实很辛苦,更要行必责实,事必躬亲。但唯如此,才能在共建和谐社会的行动中,找到开展工作的最恰当方式和载体,激发群众的参与意愿,携手共同行动,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脚踏实地,用行动改变落后的面貌,一步一步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