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网络舆情工作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案

网络舆情工作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案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体样本均值为4.11,说明样本对网络舆情工作能提高管理者危机预测与应对能力作用的认可程度是极高的。表4-1阻碍开展网络舆情工作的因素调查结果—频率与均值统计8)发生网络舆情事件时,舆情

网络舆情工作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案

4.3.3.1 组织网络舆情与危机

本部分设置三个问题了解组织网络舆情与危机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见图4-1。

1)组织最可能存在的危机类型(潜在危机)中,“形象危机”所占比例最高,占比46.11%,其次是“诚信危机”占比26.26%,“公共安全危机”占比24.62%,“财务危机”和“产品质量安全危机”占比分别为14.05%和11.46%。16.71%的单位认为不存在潜在危机。

2)28.38%的单位填写“未遭遇过危机”,可见,超过七成的组织是遭遇过危机的。在组织已经遭遇过的危机种类里,“形象危机”出现频次最高,占比37.95%,其次是“公共安全危机”占比16.71%,“诚信危机”占比15.08%,“财务危机”占比11.26%,“产品质量安全危机”占比9.82%。另外有5.27%的单位遭遇的危机是以上类别范围之外的,如廉政危机、知识产权被侵犯等。

3)43.25%的组织遭遇的危机曾经在互联网上产生或因网络传播而加速了事态的发展,15.96%的组织不了解所发生的危机与网络传播之间的具体关系。在剩下40.79%的组织中,除去28.38%未遭遇过危机,仅12.41%的组织遭遇的危机是与互联网传播没有关系的,通过对这组数据分析发现,大部分属于“财务危机”和“其他类型危机”。

图4-1 组织机构潜在危机与已遭遇危机类型及其与网络传播的关系

4.3.3.2 组织机构对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必要性与作用的认识

本部分设置了三个问题分别了解组织机构对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组织机构对网络舆情工作必要性及其作用的认识,统计结果见图4-2。

1)组织机构网络舆情预警与应对方面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10.5%的样本选择“非常弱”,19.58%的样本选择“较弱”,46.32%的样本选择“一般”,20.26%的样本选择“较强”,3.34%的样本选择“非常强”。均值为2.864,处于偏低水平,认为舆情预警与应对能力偏弱的组织约占三成。

2)组织机构开展网络舆情工作的必要性调查结果显示:1.43%的样本选择了“完全没必要”,2.86%的样本选择了“没必要”,15.75%的样本选择了“一般”,50.84%的样本选择了“有必要”,29.12%的样本选择了“非常有必要”。就总体情况而言,均值为4.033,处于较高水平。

3)对网络舆情工作提高管理者危机预测与应对能力的作用的认可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2.15%的样本选择了“完全不认可”,3.82%的样本选择了“不认可”,16.71%的样本选择了“一般”,35.8%的样本选择了“认可”,41.53%的样本选择了“非常认可”。总体样本均值为4.11,说明样本对网络舆情工作能提高管理者危机预测与应对能力作用的认可程度是极高的。

图4-2 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必要性和作用(从1到5表示程度由弱到强)

4.3.3.3 组织机构网络舆情工作概况

本部分从组织机构对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视程度、对网络舆情工作人员的培训、人员对网络舆情工作的认识、网络舆情信息采集方法、阻碍网络舆情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网络舆情应对能力要素等六个方面展开调查,力图全面了解组织机构当前开展网络舆情工作的实际情况。

1)组织鼓励开展网络舆情工作程度的统计均值为3.39,处于一般水平。说明大部分组织机构对舆情工作的鼓励程度不够,重视程度一般。

2)组织是否对从事网络舆情工作的人员进行过培训统计结果见图4-3,仅7.44%的样本选择了“非常充分”,29.13%的样本选择了“有,不够充分”,29.81%的样本选择了“没有培训”,2.86%的样本选择了“以前没有,正准备”,30.76%的样本选择了“不清楚”。

(www.daowen.com)

图4-3 组织机构对从事网络舆情工作的人员培训情况

3)组织机构的员工对网络舆情工作的目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见图4-4,仅4.7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非常了解”,24.8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了解”,41.2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一般”,选择“不了解”的有15.01%,选择“完全不了解”的有5.53%,另外还有8.5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不清楚”。

4)组织机构的员工对网络舆情工作的内容了解程度调查结果见图4-4,仅1.9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非常了解”,18.6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了解”,44.8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一般”,有19.1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不了解”,5.5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完全不了解”,还有9.9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不清楚”。这一结果说明,大部分单位员工对网络舆情工作的内容不了解,不清楚舆情工作具体是做什么的。

5)组织机构的员工对网络舆情工作的方法熟悉程度调查结果见图4-5,仅2.18%的样本选择了“非常熟悉”,11.94%的样本选择了“熟悉”,40.59%的样本选择了“一般”,有30.29%的样本选择了“不熟悉”,4.3%的样本选择了“完全不懂”,还有10.71%的样本选择了“不清楚”。这一结果说明,大部分组织机构里存在对网络舆情工作的方法不熟悉的情况,不清楚舆情工作应该如何开展。

图4-4 组织机构的员工对网络舆情工作的目的与内容的了解程度

6)组织机构采集网络舆情信息的方法调查结果见图4-6,仅4.3%的样本选择了“系统自动采集”,29.33%的样本选择了“人工与系统自动采集兼备”,26.26%的样本选择了“人工采集”,12.62%的样本选择了“没有采集”,2.39%的样本选择了“外包”,25.1%的样本选择了“不清楚”。这一结果说明,实践中,网络舆情信息采集工作还处在以人工采集为主的基本层次水平上,自动化采集程度各部门间极不平衡,外包所占比重也很小。

图4-5 组织机构的员工对网络舆情工作方法的熟悉程度

图4-6 采集网络舆情信息的方法

7)阻碍开展网络舆情工作的因素调查共设置了4个方面的因素:领导因素、人员因素、设备因素和资金因素,调查结果使用频率统计和均值统计方法,结果见表4-1,样本普遍认为,在这方面因素中,领导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最大的,其余依次为人员因素、设备因素和资金因素。

表4-1 阻碍开展网络舆情工作的因素调查结果—频率与均值统计

8)发生网络舆情事件时,舆情应对的能力要素包括信息透明、组织公信力、及时响应、网络技巧、动态反应与人员问责等六种,这些能力要素的重要性调查结果如表4-2所示,样本普遍认为,应对网络舆情,首先要做到的是“信息透明”,均值高达4.51。其次是依靠组织公信力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和及时响应的能力。由此可见,样本普遍认同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需要“信息透明+组织公信力+及时响应”,具体舆情应对案例也显示,三者合一时,应对效果最佳。

表4-2 网络舆情应对能力要素的重要性排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