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知识组织理论基础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划分,计算机语言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理论、社会认知论、逻辑学、模式科学等都对知识组织的理论发展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被视为知识组织的理论基础之一,其将符号作为描述知识的重要载体,他认为符号是对客体(如文献、图片、音频、视频等)的解释,是一个由图像符号、指示性符号和象征性符号组成的三元组[40]。
达尔伯格的概念理论思想是知识组织的实践基础之一,他从语言学的视角对知识及其知识之间的特征进行了明确定义,认为知识到知识组织系统的转换包含四个层次:知识元素(概念特征)、知识单元(知识的切分)、大粒度知识单元(内容与定义之间的概念融合)、知识系统(知识单元之间的关系结构)[41]。(www.daowen.com)
在概念理论的基础上,曾蕾将知识组织系统分为词表系统、分类与归类系统和关联网络系统这三个符合概念思维演进规律的知识组织系统发展阶段[42]。其中,词表系统包含规范文档、术语表、字典或词典、地名辞典;分类与归类系统包含主题词表、分类表;关联网络系统包含叙词表、主题图、语义网络、概念图、社会书签、知识本体。
陈烨、赵一鸣和姜又琦则认为,关联数据是一种语义资源,在知识组织的各个环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被应用于各种知识资源的语义标注,包括文本标注、图像标注、视频标注以及地理标注等,赋予了知识资源丰富的语义信息;而“关联”是关联数据的灵魂所在,关联数据本身强大的链接能力在知识单元互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知识资源不再是一个个分散的孤岛,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此外,关联数据突破了传统的线性知识组织方法,以网络化的方式组织知识,将知识资源塑造成一个人机可读的语义化知识网络。关联数据在知识组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挥了巨大的价值,例如,DBpedia被应用于改进Wikipedia搜索,保持网页数据动态性,支持移动和地理应用以及辅助文档和社会化标签分类等[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