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给学习带来了两大挑战:信息超载与知识碎片化,与此同时,知识嫁接的内容及方式相较以前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嫁接的知识不仅仅来自前人和他人,还来自机器,即包括由计算机与网络加工处理过的知识。
(2)嫁接的过程并非一次性或数次性的系统过程,而是越来越趋于碎片化与渐进性。
(3)嫁接的内容也由单纯的知识本身,变为还包括获取知识的渠道(内容与管道并重)。
换句话说就是,今天我们在网络中接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的是未完成的知识碎片,而不是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将这些知识碎片嫁接到我们头脑中的过程,越来越显得“零碎”,嫁接的过程越来越像“剪切+粘贴”,当然这种剪切与粘贴必须伴有随之而来的创造性重构才能成功。这就好比如果我们只是把构成钟表的所有零件简单地堆在一起没有任何意义,它们只有经过精细的组装才能变成一只能够计时的钟表。组装的最佳策略就是我在本书第4章中提出的零存整取学习策略。(www.daowen.com)
今天的知识树好像一棵根部并不粗壮发达,而枝干却被无数沉甸甸的嫁接过来的枝条压弯的“怪树”。为了减轻负担,我们不得不借助一些支撑物才能把整个树稳定住。例如,我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枝条搭在其他的树枝上,这使得整个树林变为了紧密相连、互相依存的一个整体。这些支撑知识树的“支撑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机器(如计算机和网络)。今天我们并不需要把全部的信息与知识内容都存储在长期记忆中,而只要把部分知识及更多的知识存放的“线索”转化为长期记忆就可以了。需要的时候,那些存放在别处的信息与知识,可以通过“线索”从计算机和网络中调出来供我们使用。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天的个体知识与社会知识联系得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紧密,人与人的协作、人与机器的协作已经成为网络时代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
必须补充说明的是,不管网络学习如何“碎片化”,它仍然是一种人为的嫁接,而不是自然的生长。也就是说网络化学习主要还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从理性认识开始),而不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从感性认识开始)。通过网络获取的知识大部分属于二级结构的知识,是一种间接知识。当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感性认识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例如通过网络化学习可以获得对网络本身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传输获得对远处发生的事物的“直接”观察。
网络时代信息与知识来源的渠道更加丰富与多元,碎片化学习越来越成为学习的主流方式。因此,今天我们应该更重视传授“知识嫁接技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嫁接”,而不是单纯传授知识本身。今天的教学更多的不应该是知识性讲授,而应该是教师围绕如何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向学生进行示范性讲授。在新建构主义理论中,我曾经指出,网络时代教师的五大职责是:教会学生如何搜索(search),教会学生如何选择(select),教会学生如何思考(think),教会学生如何交流(communicate),教会学生如何写作(writ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