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嫁接成功标志: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

嫁接成功标志: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这是人类高于动物的地方,也是知识嫁接的物质基础。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如果超过短时记忆的容量或插入其他活动,短时记忆容易受到干扰而发生遗忘。从上述描述中可知,嫁接过来的知识要能够存活,必须由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换句话说,只有当嫁接过来的知识变成长期记忆保存下来之后,才表示已经嫁接成功了。

嫁接成功标志: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

围绕学习与记忆的关系,学者们曾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给出了很多的定义。学习是指人和动物依赖于经验改变自身行为以适应环境的过程,记忆则是学得的信息储存和读出的神经过程。学习和记忆是两个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过程,学习改变着脑内神经元群的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再现又表现为记忆;但记忆过程持续时间若长一些,也包括神经元的活动,引起神经组织中的化学和结构的一系列变化。两者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最基本的活动和技能,是脑的重要机能。学习是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而记忆是将学到的知识加以保留的过程。

从以上定义中可以看出,先有学习,后有记忆;没有学习,记忆无从产生;没有记忆,学习也就失去意义。所以,学习与记忆常常会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和讨论。

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大脑皮质最基本的活动是信号活动,从本质上可将条件刺激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的具体的刺激,如声、光、电、味等刺激,称为第一信号;另一类是现实的抽象刺激,即语言文字,称为第二信号。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是动物和人共有的。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动物由于只具有第一信号系统,因此,它们的学习主要是从生活中获取直接经验,并将这种经验转变为记忆。人类除了能够获取直接经验外,还可以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文字和符号系统)获取他人的间接经验,并将这种间接经验也转变为记忆保存起来。这是人类高于动物的地方,也是知识嫁接的物质基础。

从现代信息论控制论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们把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编码加工,输入并储存于大脑里面,在必要的时候再把有关的储存信息提取出来,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过程。信息加工理论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大系统。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瞬时记忆的容量很大,但保留的时间很短,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如果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或者说当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时,那么信息就被转入短时记忆。否则,没有注意到的信息过1秒便会消失,也就是遗忘。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如果超过短时记忆的容量或插入其他活动,短时记忆容易受到干扰而发生遗忘。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在短时记忆中加工信息的时候,有时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时又要从长时记忆中把这些知识经验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来。因此,短时记忆中既有从瞬时记忆中转来的信息,也有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的信息,它们都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所以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不管是机械复述,还是运用记忆术所做的精细复述,只要定时复习,就都可以转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长时记忆中存储的信息如果不是有意回忆的话,人们是不会意识到的。只有当人们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时,长时记忆存储的信息再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才能被人们意识到。(www.daowen.com)

从上述描述中可知,嫁接过来的知识要能够存活,必须由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换句话说,只有当嫁接过来的知识变成长期记忆保存下来之后,才表示已经嫁接成功了。

长时记忆又可以分成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两种独立的形式。前者是对事件或事实知识的记忆,可以在意识水平上进行描述,又称为外显记忆;后者是对感知觉和运动程序知识的记忆,多不能在意识水平上进行描述,又称为内隐记忆。前者对应于显性知识,后者对应于隐性知识。知识嫁接一般指的是显性知识的传承,因而属于外显记忆范畴;但也有部分隐性知识的传承,比如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就包含了隐性知识的“嫁接”在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