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过程的阶段性没有统一的划分方法,有三阶段论,也有四阶段论。本质上差别不大,都是试图把创新过程线性化。比较有代表性的划分方法是将创新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指问题的提出和相关知识的积累过程;第二阶段是孕育阶段,指思维加工的过程;第三阶段是顿悟阶段,指思维由混沌到豁然开朗的过程。
根据创新思维的原理,一种理想的激发创意的过程似乎应该呈一个梭形,如图7-2所示。
图7-2 激发创意的过程
思维发散可以在个人头脑里自然进行,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工具或头脑风暴、智慧墙等集体讨论方式收集尽可能多的点子。思维聚焦阶段则可采用六顶思考帽等立体思考方法,对每个点子逐一进行评判与完善。(www.daowen.com)
理论上讲,在思维发散阶段中想出的点子越多,在思维聚焦阶段可选择的余地就越大,最终找到最佳点子的可能性就越大。然而这只是一个被理想化了的过程,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
首先,在创意的萌发过程中,我们很可能不是只进行一次梭形思考过程,而可能是反反复复进行许多次。也就是发散—聚焦—再发散—再聚焦,反复进行,直到找到满意的点子为止。其次,实际上我们的大脑并不会等到所有的点子都收集完毕之后,才开始对每一个点子逐一进行分析,这种情况只有在集体讨论时才会出现。在每个人的头脑里,每当一个新点子提出后,我们就会不自觉地用直觉或快速推理的方法对它进行初步评判。因此,所谓发散—聚焦思维并不一定总是交替进行的,而是几乎同时进行的,过程与过程之间存在着交叉与重叠。再其次,灵感的出现往往是突如其来、不可预测的,任何试图把创意产生过程模式化、规范化的努力,可能不仅不会促使灵感和顿悟如期而至,可能还会妨碍灵感和顿悟的出现。
因此,我们必须明白,我们的一切有意识的努力,会使创意出现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但并不能百分之百地保证创意的出现。可能性提高的程度取决于我们打破心智枷锁的程度。创意萌发的过程是从封闭到开放,从混沌到清晰,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