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思维(Inclusiveness Thinking)是我在《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论文中首次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是指将一些看似互不关联甚至互相矛盾的思想、观点、理论经过一定的加工改造,使之互相兼容、有机组合、融为一体的思维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在一种理论或观点前加上一个定语、修饰词或限定条件,使之能与另一种理论或观点和平共处、互为补充”。
如前所述,论辩式思维强调以质疑和批判精神,从负面思考他人观点中不正确、不科学、不合逻辑和自相矛盾之处,但容易产生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毛病,导致对他人观点的全面否定,看不到他人观点中的合理部分。平行思维则是为了避免出现论辩式思维中常常出现的思维对立现象,主张大家同时朝一个方向思考;为了减少思维的片面性,又要求大家同时变换不同的思考角度与方向,这样既避免了思想冲突,又可以对某一事物、观点、理论等进行全方位思考。但这种思维方法往往只是将各种不同观点罗列出来,并没有给出如何整合不同观点的方法。包容性思维主张从正面思考各种不同的观点,为不同的观点加上合适的定语和修饰词,以便将它们整合在一起。(www.daowen.com)
网络时代的学习面临碎片化与信息超载两大挑战。为了应对网络时代知识碎片化、时间碎片化、学习碎片化的趋势,人们将各种事物化整为零,其典型表现是各种以“微”命名的新事物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应运而生,如微信、微博、微访谈、微杂志、微课程、微学分等。然而化整为零之后又带来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将这些信息与知识的碎片整合起来?如何才能让它们发挥效用?因为仅仅拥有信息与知识的碎片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何况在这些信息与知识碎片之间,还充满了矛盾、冲突、交叉、重复、模糊不清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如何将这些看似矛盾、冲突、交叉、重复、模糊不清的碎片,重构出新的、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知识与学习的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信息超载带来的大脑负荷增加同样严重地困扰着我们,怎样才能将庞大的、杂乱的信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需要进行分类整理、打包压缩成清晰的结构化体系,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还需要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包容性思维就是一种这样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