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主张学习者应该建立金字塔形的知识结构,其核心思想是拓宽基础,循序渐进,由博至专。教师们认为,基础打得越宽越好、越牢越好。如果基础打得不牢,就不可能到达成功的顶点。“书到用时方恨少”是千百年来的至理名言。这种思想强调按照学科知识体系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学科知识体系是由每一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各自确立的,也就是说这种知识结构是来自于学习者外部而不是内部的,与学习者的个人兴趣及内在需求未必一致。同一个专业领域同一类学习背景的人的知识结构往往相同或者近似。这种金字塔式的知识结构在信息与知识获取途径有限的时代是合适的,因为那个时代,知识大部分是结构化的,必须通过在学校里系统学习才能获得。
进入网络时代,知识爆炸、信息超载,学习碎片化,信息与知识的获取方式与途径越来越多,学习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传统的按部就班式学习模式面临挑战。首先,基础要多宽才够?如果一切从头开始循序渐进,何时才能到达知识的顶端(前沿)?知识的碎片化也让系统化的学习越来越困难。今天我们要建构的个人知识结构,应该由传统的金字塔形向蜘蛛网形转变。
蜘蛛网形的知识结构是以“我”为核心“编织”起来的,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它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主张知识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网络时代,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像蜘蛛织网一样,围绕一个核心,一圈一圈地向外扩散,建构个性化知识体系。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每个人的知识之网会越织越大,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www.daowen.com)
这种蛛网式的结构,紧紧围绕兴趣与需要建立,较少冗余的信息,更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并且与个人的实践与经验紧密结合,效率更高,结构更科学合理。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结构都有所不同,人和人之间更容易发生协作与互补,更容易产生思想的碰撞,激发创新的火花。
当然,这不意味着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系统学习已经完全过时。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还缺乏足够的知识与经验,还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还不明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真正所在,此时在学校里按部就班学习一些基础性知识还是必要的。但到了大学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学习者就应该尽快将金字塔形的知识结构向蜘蛛网形的知识结构转变,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完成这一转变。如果没有完成这一转变,或者这一转变来得太晚,都不能很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