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信息超载的挑战,除了连通之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学会选择。西蒙斯虽然也意识到选择的重要性,例如他写道:“知识的数量会淹没智慧。选择、选择、再选择。知道在知识流中什么是重要的和在明天什么是重要的,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但他并没有指出应该选择什么?怎样选择?新建构主义则把选择列为理论的七大关键词之一,提出了以“我”为中心、以个人需要和问题解决需要为中心的选择原则。
如果说过去的学习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未来的学习应该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个人需求为中心。学生不再需要按照前人规定的知识体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应该根据个人需求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建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不是零散的、片段的、混乱的,而是完整的、系统的、有序的,只不过其内在结构和逻辑与一般的学科知识体系不同而已。也正因为如此,才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以我个人的学习为例,我读书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拿起一本新书,随手翻开一页,或者看看目录,对哪一个标题有兴趣,就打开那一页,然后就从那一页读下去。如果受到书中的某个观点、甚至某句话的启发,产生联想,就立即停下来思考,并把思考内容记下来。下次再看这本书时,又采取同样方法,随便打开某一页开始阅读,直到把全书的大致内容读完为止。这种读书法适合在等车、坐车、排队、会议空隙等“边角时间”使用,它的目的不是为了求知,而是为了激发思考。
从中间开始读,可以免去阅读前后的一些铺垫性文字,直接进入书的主题与核心,节省宝贵的时间。同时防止被作者思维诱导,保持独立思考空间。如果有疑问,我也会往前看,追索作者的理据。我读学术论文时也是这样,先跳着读,只读那些大小标题和每小节的第一句话,看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如果没有感兴趣的点或者与自己正在思考的问题相关的内容,就把这篇文章放过;如果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则认真读。这是我比较常用的读书方法。
有时,我还会采取“横着看”和“倒着看”的读书方法。所谓“横着看”,是指你可以把同一类的书放在一起,对比着看,看看不同的书在讲相同的内容时有什么异同?这样你就不容易被一个人的思维所束缚;“倒着看”则是指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去看,而是从最后读起,先看结论或结尾的部分,再一点一点往回看。这几种方法都可使你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大量“问题”,从而激发你自己的思考,摆脱前人思维的定势,有助于思维创新。(www.daowen.com)
第二种方式是对一本书进行精读。这往往是在第一种读书方法结束后,如果觉得这本书确实写得好,或者非常重要,我就会从头开始阅读,逐字逐句理解,并随时在书本的空白处加上自己的批注。在重点段落和句子下面画上标记,以便以后重读时参考。这样的书不多,例如西蒙斯的关联主义著作,我会不时重读其中的一些段落;还有一些我喜爱的诗集,更是百读不厌。
听课听讲座也是如此。我听课时很少记笔记,只有在听到某句话启发我的思考时,我才记下来;感兴趣的部分就认真听,不感兴趣时我会拿一张纸,在上面边想边画,做自己的事情。
在网上看视频公开课、慕课,我也是只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看,重在寻求启发,而不是记住知识。需要了解某类知识时,我会自己上网查找。我的学习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兴趣爱好、问题解决需要为中心,进行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