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关联主义:连通不足以解决信息过多的问题

关联主义:连通不足以解决信息过多的问题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联主义试图用“连通”的办法解决信息过多的问题。按照关联主义的设想,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我们的连通“管道”,追踪所谓“最新知识”,但这样做也可能会让我们力不从心。如果我们把连通的领域限定得过小,又会失去西蒙斯所谓的“意外发现”的机会。图5-3王竹立信息超载脑如果我们单纯强调连通,还会导致一个后果,就是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变得表浅化。那么,到底如何处理连通和建构的关系呢?

关联主义:连通不足以解决信息过多的问题

关联主义试图用“连通”的办法解决信息过多的问题。按照关联主义的设想,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我们的连通“管道”,追踪所谓“最新知识”,但这样做也可能会让我们力不从心。以我熟悉的教育技术领域为例,我们的一些专家学者不断要求我们追踪最新技术,了解最新工具、最新理论和模式,使我们的许多学生和一线教师疲于奔命、颇有烦言。因为刚刚学会一项技术或工具,新的技术与工具又来了;刚刚掌握一个平台的操作方法,新的平台又取代了旧的平台。如果我们把连通的领域限定得过小,又会失去西蒙斯所谓的“意外发现”的机会。这真让我们进退两难。

图5-3是我在一个讲座中的PPT幻灯片,黎加厚教授曾将它命名为“王竹立信息超载脑”。当时为了说明信息超载的严重程度,我从黎加厚教授、焦建利教授和我自己的博客中收集到一些本专业的新名词,将它们排列到一张大脑的图片上。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即使在一个很小的领域内,要想跟所有这些新知识结点建立联系,并保持持续更新,也是很不容易的。

图5-3 王竹立信息超载脑

如果我们单纯强调连通,还会导致一个后果,就是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变得表浅化。如果我们认为“知道在哪里”和“知道谁”比“知道什么”和“知道怎样”更重要,那么我们就不会认真地消化和吸收知识。如果我们整天忙于追踪前沿,那么我们就很难静下心来反思和创造。连西蒙斯本人也意识到“生活的美丽总是驻留在忙碌的表面下。我们怎样来鉴赏宁静?我们这一代人是否已经越过了沉思和静默,走向浮躁和躁动?我们的人性将会怎样改变?”在书中他还引用Pascal的话说“人的所有问题都源于人未能独自坐在一个安静的房间里”,不知西蒙斯自己有没有意识到他的理论的矛盾之处?(www.daowen.com)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表浅化还妨碍了创新。例如,西蒙斯主张“当我们遇到挑战时,我们访问我们已知解决方案数据库,寻找相应的模板来解决问题。”如果这种做法成为一种习惯,久而久之,会让我们的创造力受到伤害。而没有实质的创新我们只好生造一些无意义的新名词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花样,这带来了虚假的繁荣,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知识泡沫。如果只有广告和营销,没有生产,产品从何而来?如果只有虚拟经济,而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经济能持续健康发展吗?同样的道理,如果只有连通,而缺少建构和创新,新知识从何而来?仅仅通过简单的拆散和组装就是创新的全部吗?拆散和重组的确可以导致创新,但也可能产生知识泡沫。知识泡沫化是指知识虚假繁荣的现象,表面上新名词新术语新概念新理论层出不穷,仿佛商家的商标品牌不断更换,却没有多少实质的内容,或没有多少实质的改变。知识的泡沫化进一步加大了信息的冗余,加剧了信息超载现象。

还必须指出的是,在网络中(这里主要指互联网和局域网)流通的知识,主要属于显性知识,即能够用语言、文字、符号、数据等表达的知识,隐性知识的流通比较困难。而对创新来说,隐性知识的作用往往比显性知识要大。

那么,到底如何处理连通和建构的关系呢?我认为,在自己感兴趣或与自己关系密切的领域,我们应采用建构式学习方式;而在与自己关系不大,或者不太感兴趣的领域,我们只要连通就可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