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为了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教育部推出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该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所谓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六方面内容: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从2003年起至2010年精品课程建设基本结束,全国已建成近4000门涵盖全部本科、高职高专、网络教育和军队院校的精品课程。
这场耗资巨大的教育教学工程到底效果如何呢?学者们认为不尽如人意。据胡俊杰、杨改学、魏江明、杨永亮等人2014年的研究发现,很多精品课程的网站根本就无法访问,其所包括的视频资源、课程交互也就无法获得。其中本科类精品课程平均能访问率只有57.9%,课程视频资源能正常观看的平均百分比是41.4%,课程交互模块能使用的平均比例是25.2%。精品课程资源的质量也普遍不高,在能访问的视频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视频资源是需要下载播放器或者直接将视频下载下来才能正常观看的,这会对学习者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扰。因为安装播放器相对“烦琐”,下载视频也比较慢。另外,有的课程只有几段视频,这显然是不够的。同样,有的视频资源不是很清晰、抖动明显,也是需要改进的。在线交互在知识的传播中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为学习者的学习服务,友好及时地互动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国家精品课程的在线互动基本上还是空白,大多是用论坛来实现互动的目的,采用留言板、博客圈等的也不少。
另据李开灿、程平、张祖伟等人对湖北省十所高校本科生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利用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精品课程的平均了解百分比只有19.42%。在使用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认为效果不佳,主要有访问速度太慢、网页打不开、资源不适合自己需要等问题。学生希望增加一些时效性更强的内容,网上资源需要经常更新,开设老师网上答疑和BBS讨论区,以及添加实验演示内容来辅助学习。
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方式变革、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的一次尝试,其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从以上的数据和学校师生的实际体会看,至少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与共享方面,这次尝试是不太成功的。不成功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www.daowen.com)
(1)仅仅依靠行政力量推动,并没有考虑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教学的真正需求,未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我也曾经参加过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申报过程,我发现大家都是冲着评上精品课程而来的,材料和网上资源都是申报时临时赶制的,与实际的教学情况并不相符。申报一旦结束,不论成功与否,所有的活动就统统停止。所以,出现网站资料不全、没有更新维护、质量不高、缺少互动交流与资源共享等情况并不奇怪。
(2)对网络资源建设和网络课程的特征、规律研究不够、把握不准,在缺少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的情况下就匆匆上马,结果导致大家只是简单地把各种资料“堆”在网上,而不考虑他人如何查看和使用的问题,也不考虑哪些资源对大家真正有用!例如,简单地把课堂教学过程实录下来,不做任何加工处理就放到课程网里,这样的视频既冗长质量又不高,自然少有人看;加上规格标准都不统一、各自为政,资源检索和播放时出现很多问题,缺少互动,技术条件也不成熟等因素,愈发使大家丧失浏览和学习的兴趣。
2010年之后,教育部就不再推广精品课程了,而改为于2011年启动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关于视频公开课的讨论将在本书第3章中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