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碎片与重构:用互联网思维重建教育

碎片与重构:用互联网思维重建教育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复原就是教师对网络上的知识重新进行结构化处理,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按照某种学科知识体系重新整合起来。如果说前一类结构化的资源旨在帮助学习者“复原”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后一类非结构化资源则主要有利于学习者围绕个人兴趣和问题解决需要,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完善与重构。

碎片与重构:用互联网思维重建教育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复原,一种是重构。前者是一种垂直思维、传统思维;后者是一种水平思维、创新思维。复原就是教师对网络上的知识重新进行结构化处理,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按照某种学科知识体系重新整合起来。重构则是学习者以个人的兴趣爱好和问题解决需要为中心,对碎片化知识进行个性化改造,构建起个人的知识结构,而不必按照原来的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整合。

例如,现在网络上有两类数字资源,第一类是结构化资源,这类资源往往与某个学科专业或学校内的课程紧密相关,按照某种学科和专业结构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其主要类型有网络课程、精品课程、慕课、视频公开课、专题学习网站、专业资源库等,通常放在校园网或局域网的某个专门的数字平台上。它们大都经过专家和教师的结构化整理,强调大而全,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围绕这些资源组织的学习活动也是如此,旨在帮助学习者建立学科或专业的完整知识体系。

第二类是非结构化资源,这类资源大都散布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结构松散、相对独立,以问题为中心,可以与其他知识灵活组合,具有一定通用性;可以是一篇论文或博文、一个问题解决方案(如如何做红烧肉,如何解决一个计算机故障)、一封讨论某个问题的电子邮件、一段讲解某个知识点的微视频(或微课)、一段录音材料、论坛里的一篇帖子、一次讲课的PPT、微信里转发的一幅图或一条评论,等等。一般情况下,它们可以从原有的学科或专业知识体系中抽取出来,被其他学科或专业移植或借用,具有一定的共性或普适性;或者其本身就涉及多个学科或专业,但能自成一体,不需要依赖相关资源而存在。它们带来的是碎片式的信息与知识,有很多还是不完整、不系统的半成品;与其相关的学习活动也是碎片化的,学习者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需要对它们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组合与扬弃。这类资源的作用主要是满足学习者个人的兴趣爱好或帮助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建立个性化的知识结构。(www.daowen.com)

如果说前一类结构化的资源旨在帮助学习者“复原”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后一类非结构化资源则主要有利于学习者围绕个人兴趣和问题解决需要,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完善与重构。

那么,这两类资源哪一种更符合网络时代学习的需要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