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碎片与重构:跟凌乱较真,追求真知

碎片与重构:跟凌乱较真,追求真知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一片喧吵中,到哪里去寻找真知?亲爱的读者,作为局内人,我的建议是,不要去找那些声名显赫的学术大佬,而要去听那些喜欢跟凌乱较真,追求真知的、稍显边缘化的学者。而那些执意跟凌乱较真,追求喧嚣后面的真知识的人,才可能给你提供不一样的观点。我猜在竹立老师的眼中,我也是一位跟凌乱较真、追求真知的人,不过我不像他这样勤奋著述。好在我是认真读了,认真写的。

碎片与重构:跟凌乱较真,追求真知

“这是最好的年代,这是最坏的年代”,狄更斯这句话,已经被中国网民玩坏了,但它依然是对这个时代最恰当的描述。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没有一个人不是在繁荣和泡沫,在最好和最坏的思考中,纠结着、凌乱地前行。历史让我们这代人碰上了一个大时代……

同样,对教育行业的从业者、创业者和研究者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教育的繁荣,目不暇接的概念创新,已经让教育实践者无所适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连通主义,可汗学院,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电子白板、Pad课堂、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电子档案待等,一系列的新名词,让一线教师眼花缭乱。再加上中国特有的大一统教育管理制度和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容易简单粗暴地肯定某种主义,否定另一种主义,全然没有耐心在教学流程的细节中,去寻找好的教学和坏的教学,有爱的教学和应付差事的教学之间的差别。结果,理论越来越多,教学的实际效果却越来越差。我无数次遇到老师小心翼翼地问,“这样做,是不是行为主义呀?”你想想,一个人在起步的时候,总是犹犹豫豫地问别人,到底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这路还怎么走?!

在一片喧吵中,到哪里去寻找真知?亲爱的读者,作为局内人,我的建议是,不要去找那些声名显赫的学术大佬,而要去听那些喜欢跟凌乱较真,追求真知的、稍显边缘化的学者。作为这个时代的成功者,大佬们都是灵活的顺应形势的人,在顺应中得到了今天的声名和利益。他们应该对今天中国教育的问题负责!而那些执意跟凌乱较真,追求喧嚣后面的真知识的人,才可能给你提供不一样的观点。在我眼里,王竹立就是这样一位跟凌乱较真,追求真知的学者。所以,我要向读者隆重推荐他的这本新著

在这本书里,竹立老师对于教育信息化、电子书包、微课、精品课程、教育资源、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第二人生”、网络公开课、TED视频、慕课、连通主义等热点话题,都有分析和思考。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点都没有人云亦云,他提出的观点,都来自于他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一手实践。

在且行且思考的教学和学术研究过程中,竹立老师也着力于建构新的解释理论,这本书里介绍的基于博客写作的零存整取式的新建构主义学习观,包容性思维的6种法则,知识的一二三级结构、知识嫁接理论等,都包含了他多年的认真思考。虽然我不是全部同意他的观点,但是,这些观点都是他长期思考和阅读的结果,对任何一个关注和思考教育问题的人,都是非常有启发的观点。

我跟竹立老师是多年的好友,但我们其实只是N年前在南京大学见过一面,一见如故。他是一位勤快的写作者,他的博客在教育技术圈内有很大的影响力,我一直是他博客的忠实读者。蒙他不弃,曾在他的博客上大力宣传自己的小文《教育的“技术”发展史》,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项研究。这次有机会读他的著作,我才知道他还是一位诗人,诗写得非常好,曾出版诗集。作诗的创新型思考过程,也被他写到了书里,成为创新型思考的研究素材。他阅读广泛,专著中对福尔摩斯知识结构的分析,读来既新鲜又有趣。他也花了很多笔墨记录他在教学设计中的神来之笔,对一线教师来说,很容易借鉴,又引人思考。书中这类新鲜、有趣、有料的小故事比比皆是,读来很有趣味。(www.daowen.com)

我猜在竹立老师的眼中,我也是一位跟凌乱较真、追求真知的人,不过我不像他这样勤奋著述。我猜,催着我这个懒人交稿,一定让他着急了。好在我是认真读了,认真写的。

文革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理事、著名在线教育专家

2015年1月12日于燕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