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西岩溶山区扶贫途径:让贫困面貌发生变化

广西岩溶山区扶贫途径:让贫困面貌发生变化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西目前仍有174 万多人口饮水有困难。岩溶山区的贫困面貌主要是与干旱缺水有关。这是解决岩溶石山贫困地区农民温饱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广西岩溶山区扶贫途径:让贫困面貌发生变化

广西目前仍有174 万多人口饮水有困难。贫困及走上小康之路有困难的人口,仍有1000多万人,其中250 万人属于贫困人口。岩溶山区的贫困面貌主要是与干旱缺水有关。所以,岩溶山区的缺水,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广西水资源问题,需节流与开源并举,且节流比开源更重要,特别是农业方面,应尽快建立节水农业体系,采用适合广西具体情况的喷灌、低灌、微渗灌等节水措施,防治水渠渗漏,降低农灌用水定额,同时要调整农业结构。在开源方面,特别需要开展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利用,加大岩溶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力度,提高地下水利用比重,提高工业、乡镇企业单位产值用水量,做好污水治理回收,一水多用,不仅有利于节水,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解决广西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广西改变岩溶山区贫困面貌的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途径,为此建议:

1.水资源优化配置

根据广西水资源地域性分布特点及开发的难易程度,拟定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图3-70):桂西、桂西南,以利用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大力开发地下河;桂中,地表水地下水同时并重,广泛钻井取水,开发地下调节水库;桂东,主要依靠地表水利设施配套完善,防渗堵漏,防止水质污染;桂东南,以利用地表水为主,建立节水喷灌体系,地下水限量开采,防止岩溶塌陷,加强水环境保护。

图3-70 广西岩溶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位置示意图

Ⅰ—桂西北岩溶区;Ⅱ—桂北岩溶区;Ⅲ—桂中岩溶区;Ⅳ—桂西南岩溶区;Ⅴ—桂东北岩溶区;Ⅵ—桂东南岩溶区

取水工程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河谷地带,宜在江河岸边建站抽水;谷段和分水岭,应重点开发地下河和岩溶大泉,堵洞成库,变无压为有压;岩溶洼地,采取天窗抽水;平原区,广泛钻井取水,枯季超采,雨季回灌,提高地下水调节能力。

2.策划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蓄,增加有效库容

广西岩溶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通过岩溶裂隙、管道而相互转化,而且随季节的变化很明显。枯水期,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成为河道的基流。洪水期,地表水通过岩溶管道倒灌,补给地下含水层,使地下水位升高,而有利于岩溶洼地降低钻井取水深度和抽水扬程。在一些干流或支流上修建地表水库,经常会淹没两岸地下河出口段,由于地壳抬升,河谷下切,出口段常形成多层网状岩溶洞穴或具有多层出口,有相当的贮水空间起着补充调蓄作用,这是不可忽视的。一条较大的地下河的蓄水量少者几十万立方米,多者几千万立方米,甚至1亿m3以上,需要将这些地下水库的库容纳入地表水库的总库容中。岩滩、大化、百龙滩、恶滩、浩坤、水源洞等水库都有良好的地下贮水空间可予以利用。

3.浅层岩溶水人工超采回灌——开发地下调节水库

在峰林平原或峰林谷地,仅开发利用地下水动储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些地区岩溶发育强烈而均匀,透水性好,在人工打井开采状态下,易于形成疏干漏斗,具有较强的调蓄天然径流的能力。可以考虑在枯水季节抽取超过天然径流量的地下水,形成人工疏干漏斗(即地下调节库容),雨季通过天然回灌重新充满,到平水期和枯水期,这部分“调节库容”再应用于灌溉。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等在来宾小平阳的试验研究,在抽水状态下,地下水库每年有40.4%的地下水获得交替更新,年调节总量是调节空间的1.9倍,效果显著。当然,需要考虑枯水季节超采岩溶地下水,及汛期回灌诱发塌陷等灾害问题。对居民点的有关采、灌效应的影响,是首先应研究的。

4.积极开发利用地下河(www.daowen.com)

广西岩溶地区分布有地下河435 条,枯水期总流量191m3/s。另有岩溶大泉296 个,总流量39.1m3/s,说明地下水资源是丰富的。已经出露的地下水点大都已开发利用,但由于堵洞筑坝太低,库容很小,调蓄能力很差。洪水季节,地下水多以快速流排入地表河,雨季过后,地下径流衰减很快。因此,应对地下河的开发利用现状,重新进行调查和评价。在有条件的地方可研究把洞堵死,变无压为有压地下水库,以增加地下库容和调蓄能力。凌云县水源洞抬高水位60m以上,就是一个变无压为有压的较好例子。当技术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在高峰丛洼地中打深孔到地下河水面,以解决石山地区分散耕地的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

具有较大流量而尚未开发的地下河见表3-76。

表3-76 具有较大流量而尚未开发的地下河

注 以上流量为实测平水期流量。

5.实施水柜集雨治旱工程

桂西岩溶石山地区地表径流稀少,难以修建地表水库。地下水埋深达50m以上,抽水相对困难。而且耕地零星分散,也不便于远距离工程输水。多年来,群众建造地头水柜,集雨水灌溉,成本低,收效快。1998年,全区建造了8个地头水柜,风山、都安一些村(屯)粮食产量由175kg增加到630kg,效果十分显著,农民欢迎 全区将分3年在桂西山区兴建100万个地头水柜,总容量3760万m3。计划灌溉面积10万hm2。这是解决岩溶石山贫困地区农民温饱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6.加快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推动经济发展

广西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1625 万kW。至1998年,广西水电装机容量404 万kW,只开发了水能资源的24.9%,潜力还是很大的。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电力工业,西电东送,带动其他经济发展,使西部山区脱贫致富。红水河上的一些未建和正建的大中型水电站如龙滩、恶滩、平班、大藤峡,右江上的百色、瓦村,西江上的长洲以及桂林的黄沙,罗城的宝坛等水利水电工程,大都位于桂西地区,技术经济条件都比较优越,而且已经进行了初步设计工作。积极建设这些水利水电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岩溶山区脱贫致富,防洪、灌溉和改善生态环境都有很大的作用。

7.建设水源林区

森林是天然的水库。树木落叶垫层可把40%~60%的降水转化为缓慢排泄的地下径流。据科学测算,在1hm2 林地1m深的土层里,可贮水500~2000m3。雨水多时,森林可贮水,减少下游洪灾。所以森林被破坏,是致旱致涝的重要因素。应大力推广金秀县建设大瑶山水源林的经验。

广西是典型的盆地地形,四面环山,中间平地。如九万大山、越城岭、海洋山、大瑶山、云开山、金钟山、青龙山、大明山、十万大山等,海拔高程都在1000m以上,而且大都是非碳酸盐岩,如花岗岩、砂页岩等广泛分布,水土光照条件良好,极易造林育林,可建设20 多个水源林区,总面积133.6 万hm2。使所包围的岩溶地区的河流(包括地下河)径流得到较好的调节,又可以削减大江大河的洪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