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湖泊众多,特别是大、中型湖泊的数量相当可观。下面就10 个典型的湖泊作一简要介绍。
1.易贡错
易贡错是西藏自治区著名的外流湖泊,位于林芝地区波密县,流域面积约13534km2。湖盆两侧,有10多条源于冰川的支流。易贡错系易贡藏布下游的过水湖,也是近期形成的堰塞湖。据调查,大约于1900年,现今湖口北岸的扎木弄巴曾发生特大泥石流,冲积物堵塞河道,因而渚水成湖。流入易贡错的径流量基本上取决于易贡藏布和勒曲藏布。易贡藏布来水量最大,据易贡站1967~1969年的径流资料统计,平均年径流量为119.2 亿m3(平均流量为378 m3/s)。勒曲藏布流域面积约为易贡藏布的1/7,但实测嘎布通站(1965~1966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2.8亿m3(平均流量达到136 m3/s),相当于易贡藏布流量的1/3 强。其他支流流域面积较小,流量有限,累计为32.5 m3/s。经估算,各河流平均每年流入易贡错的年径流总量为173亿m3。
1966年8月,中国科学院西藏科学考察队曾简测易贡错水下地形,按实测最大水深25m 计,相应的湖水面积约21km2,容积约1.5 亿m3。
易贡藏布常年流水,其最低水温高于冰点,冬季湖面不结冰。易贡错为淡水湖泊,汛期矿化度很低,实测值只有42~61mg/L。
易贡错地区受印度洋暖湿气流沿雅鲁藏布江河谷北进的影响,加之海拔不高,故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降水量960.5mm,年蒸发量1458.3mm。历年最高气温为32.8℃,最低气温为-10.7℃,相对湿度约73%。因此,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
2000年4月9日,易贡错出水口左岸的扎木弄巴发生特大山体滑坡,并伴生泥石流。堆积物体积近3 亿m3,堵塞了易贡藏布,形成宽约2.5km、高约60m 的拦河大坝。至6月10日大坝溃决前,湖水量达30 亿m3,面积达到47km2 左右。但不到一天的暴泻,30亿m3 的湖水几乎排干,易贡错仅成了一个较宽阔的河道。
2.然乌错
然乌错位于八宿县境内,也是帕隆藏布上的一个过水湖,坐落在干流的源头地区。湖面高程约3850m,湖水面积约22km2。湖体按形态可分上、中、下3 段。上段亦称安贡错,面积约6 km2;中、下段为该湖主体,面积共16 km2。各段之间有浅窄河道连通。整个然乌错呈河道型,总长29km,平均宽约0.8km,湖周长58km。
据调查,湖内局部地区水很深,呈槽谷状,很可能为冰川挖蚀而成,但然乌错本身为堰塞湖。大约在200年前,现今出口处右岸发生过山体崩塌,因堆积物堵塞河道而形成湖泊。
然乌错流域面积约为1798 km2。入湖河道主要有曲尺河、真空弄巴、然弄巴3 条。
1973年8月16日,曾对局部湖区进行实测,该湖各点水深差异很大,最深50m 以上。一般年份,估计然乌错洪、枯水位差为2~3m。
由于该湖水系缺乏水文测站,参照临近地区的易贡错汇水特征,以及扎木镇等地的降水数值,估计然乌错流域范围的平均径流深约1000mm,年平均入湖径流量约18亿m3(平均流量约57m3/s)。
然乌错属冰冻淡水湖,每年11月底开始结冰,翌年3月底解冻。
3.羊卓雍错
羊卓雍错是雅鲁藏布江南岸、喜玛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水面积638 km2,湖面高程4441m。行政区划隶属于山南地区浪卡子县所辖。该湖湖盆不规则,湖体呈树枝状分布。羊卓雍错湖岸线曲折,湖周长410km。
羊卓雍错流域四周高山环绕。南面是喜玛拉雅山脉;西面是年楚河流域,以高程超过6000m 的宁金抗沙雪山为分水岭;北面距雅鲁藏布江仅8~10km,以单薄的甘巴拉山相隔;东隔一片波状起伏的剥蚀山地与哲古错流域相邻。羊卓雍错流域周围,分布着一些封闭的湖泊,除东面的哲古错外,还有南面的普莫雍错、东南面的巴纠错和西南面的沉错等。这些湖泊之间水系分离,但流域相邻,为藏南内陆湖泊最集中的一个区域。
羊卓雍错流域面积约6100 km2。流入羊卓雍错的河流主要分布在湖体的南岸,其中较大的有6 条,最大的是发育于南岸的卡洞加曲和发育于东岸的嘎马林河。
据有关部门调查,羊卓雍错近百年来水位变幅不大,只介于3~4m 之间。据1974~1978年实测资料,羊卓雍错几年水位的绝对变幅仅1.5m。水深一般为20~40m,最深处位于湖体北部,约59m。当湖面海拔达4440.5m 时,相应的湖水面积为624 km2,湖水容积达151 亿m3。
羊卓雍湖属于微咸水湖,在目前西藏大、中型内陆湖泊中,它是含盐量较低的湖泊之一。这是因为它曾经是外流湖,其演变为内陆湖泊的历史还不长,且流域内各入湖河道较短小,又以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此外,湖水深、容积大也是水体盐类积累速度相对减缓的另一个因素。但从目前的湖水化学类型看,它已从重碳酸盐型演变为硫酸盐型,反映出具有今后逐渐向盐湖过渡的趋势。
4.玛旁雍错
玛旁雍错是西藏西南部边境地区著名的湖泊,位于普兰县址东北约35km。湖水面积412km2,湖面高程4588m。湖盆形态北岸宽,南岸窄,长轴26km,短轴21km,平均宽度15.9km。湖岸线平直,周长83km。
玛旁雍错是内陆淡水湖,湖水清澈,平均深度约46m,储水量达200 亿m3。玛旁雍错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淡水最多的湖泊之一。
玛旁雍错在构造上属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一个断陷盆地。拉昂错紧邻其西侧,面积为269 km2,两湖均坐落在盆地的低洼地带。玛旁雍错和拉昂错原是统一整体,自第四纪以来因气候变迁,湖水退缩才逐渐分离。至今,两湖之间的北部,仍有一水道名干迦河沟通。目前,玛旁雍错水面海拔比拉昂错高出15m,在丰水年份,湖水可经干迦河排入拉昂错。
玛旁雍错流域面积约4560 km2,入湖河流主要有扎藏布、萨摩河、巴钦、足马龙、巴穷等河。
玛旁雍错湖区热泉较多,仅湖体东南岸扎藏布两侧就有4 处,西岸也有1处。另据调查分析,玛旁雍错湖中应有温泉补给。
玛旁雍错属冰冻淡水湖,入湖河水矿化度为108.9mg/L,湖水矿化度约400mg/L,pH值为8.2,总硬度2.96mmol/L。同时,水中含有微量的硼、锂、氟等元素。
5.纳木错
纳木错属当雄和班戈两县所辖。湖盆西侧宽、东侧窄,长轴约80km,短轴约40km,周长318km,湖水面积1920km2,高程4718m。纳木错藏语是“天湖”之意,素以海拔高、湖面大、景色瑰丽著称,为西藏地区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
纳木错流域面积约10610 km2,补给系数为5.53,是西藏大、中型湖泊中数值最低的。汇入纳木错的河流有昂曲、测曲、波曲、你亚曲、岗牙桑曲等。其中,昂曲最长,测曲的流域面积最大。
据1979年考察资料,湖体最大水深超过33m,矿化度约1.7g/L,纳木错水质属微咸水湖,是藏北所有大、中型内陆湖泊中矿化度最低的湖泊之一。
纳木错系第三纪喜马拉雅山运动拗陷而成,是念青唐古拉山北麓的断陷构造湖,古纳木错面积很大。自全新世以来,因气候变干,湖泊不断退缩。至今,湖周仍留下数道明显的退缩线,最高者距目前湖面约80m。(www.daowen.com)
湖泊东端有石灰岩构成的扎西多半岛,发育有石柱、天生桥、溶洞等岩溶地貌景观。湖体两岸和西南侧,地形开阔,分布有广泛的湖滨平原,并发育着大片沼泽地。
6.色林错
色林错曾名奇林湖,位于那曲地区的班戈、申扎两县。湖面海拔4530m,湖水面积1640km2,是西藏第二大湖。湖泊东西长约72km,平均宽22.8km,东部最宽处达40km,湖岸周长255km。
色林错总流域面积达45530km2,是西藏最大的一个内陆湖水系。流域内有许多河流与湖泊互相连通,组成了一个封闭的内陆湖泊群。除色林错外,较大的湖泊还有格仁错、吴如错、错鄂、仁错贡玛、恰规错、孜桂错以及越恰错等。色林错处于全流域最低处,是水流汇集的中心。流域内部,湖盆面积较大,湖滨平原开阔,水草丰茂,是藏北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色林错湖盆系第三纪拗陷而成。第四纪以来,湖泊发生过巨大变化。现在明显的古湖岸线可以证明,历史上最大的湖水面积可达1万km2 左右。目前分布在色林错周围的许多湖泊,不少就是逐渐分异而形成的残留湖体。
色林错流域河系发育,常年或季节性汇入色林错的主要河流有扎根藏布、扎加藏布、波曲藏布和阿里藏布4 条。
据1979年8月考察资料,色林错是一个大型深水湖,开阔区水深大于33m,由此推算,蕴藏的水量极其丰富。
色林错流域的一些湖泊,虽然同处于相近的气候下,但由于各湖的水文动态不同,其化学性质亦有明显差异。格仁错、吴如错、恰规错和错鄂等,因属于吞吐湖,水量不断交换,盐类物质不易积累,故均为淡水湖。色林错既是流域内汇水中心,也是盐类物质不断积累的中心,矿化度达到18g/L,水型为硫酸盐型,钠组水。色林错目前仍为咸水湖。
7.扎日南木错
扎日南木错曾名塔热错,是西藏第三大湖,行政区划属措勤县所辖。湖水面积1023km2,湖面海拔4613m,湖泊东西长53.5km,南北向最大宽度26km,平均宽度18km。湖周长183km。
扎日南木错流域面积共16430 km2。入湖河道主要有措勤藏布、达龙藏布2条。措勤藏布流域面积9930 km2,约占扎日南木错全流域面积的60%;达龙藏布流域面积2560 km2,约占全流域面积的16%;其余为湖面及湖滨区域,约占24%。
1976年9月,在距措勤藏布入口约6km 的湖段,测得断面内最大水深5.6m,平均水深3.6m。
扎日南木错表层湖水pH值9.6,矿化度13.90g/L,属咸水湖。该湖目前仍处于硫酸盐型向氯化物型转化的过渡阶段。
考察断面的底质多为细砂砾,局部地区为黑色淤泥。在近湖滨浅水区生长有茂密的水草和藻类。湖中几个小岛上沉积有很厚的芒硝。
8.班公错
班公错又称错木昂拉仁波,属我国部分的湖面位于阿里地区日土县境内。全湖面积604km2,其中我国境内为413 km2,克什米尔地区为191 km2。班公错是一个深水湖泊,湖水清澈。湖面海拔4241m,湖周山峦连绵,雪峰挺拔。
班公错形态呈东西向狭长形,两端水面开阔,中部为河道型水体。在我国境内,湖体东西长约110km,南北平均宽约4km,实测最大水深41.3m,湖周长约285km。就全湖而言,周长有403km。根据班公错形态、水深、湖水性质等特征,全湖可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3 个湖区。其中东部湖面面积224 km2,平均水深22m;中部湖面面积107 km2,槽线大体在湖体中部,平均水深约18m;西部湖面面积273km2,其中我国所辖水面约82km2。
班公错流域面积约28714 km2,麻嘎藏布是班公错流域中最大的河流。班公错是内陆闭口湖,所在地区降水少,蒸发强,是全西藏最干燥的地区之一。湖泊来水量主要由广大面积所汇集的地表径流补给,出湖水量则只有湖面蒸发一项。
班公错水质分布具有东淡西咸的特点,恰在第一浅湾段两侧,划分为淡水和咸水,东部为淡水。目前班公错的淡水储量约有46.57 亿m3,这在阿里地区仅次于玛旁雍错。咸水储量约19.48亿m3(不包括西段)。因此,班公错在我国境内的总储水量应大于66亿m3。
9.错尼
错尼是藏北北部的一个中型湖泊,位于东经87°15′、北纬34°34,面积66.6 km2,湖面海拔4902m。由东、西两湖组成,中间相连处水道窄而短。错尼藏语即“双湖”之意。东湖面积为41.1km2,西湖面积为25.5 km2。湖体呈东西向排列,长17km,平均宽约4km。东湖周长26km,西湖周长57km。
错尼流域面积为4300 km2,其中约80% 分布在湖体西侧的甜水河流域。甜水河全长约128km,发源于海拔6460m 的藏色岗日雪山东麓,源头地区分布有面积约75 km2 的冰川积雪,水量补给较丰富,是藏北北部地区比较大的内流河之一。
错尼东湖的实测断面平均水深达38.7m,估算仅东湖的储水量约15亿m3以上。错尼系构造湖,为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提供了地质条件。现场观测表明,该湖底部水温较高,这与地下水的补给有密切关系。
错尼湖水pH值为8.6,矿化度为56.73g/L,属盐湖。
10.达则错
达则错曾名达格济湖,行政区划属申扎县所辖,是沿黑阿公路北侧一个较大的深水湖泊。湖水面积243 km2,湖面海拔4461m。湖盆呈北东—西南向,湖面长22km,平均宽11km,湖周长66km。根据实测,距岸1km 处,水深超过10m;距岸5.5~5.8km 处,水深达31.7m。估计全湖储水量至少有480 亿m3。湖水矿化度29.80g/L,为咸水湖。据调查,每年冬季在湖边与湖冰面上都出现一层白色的苏打和天然碱结晶粉末,有群众收集做洗涤剂用。
达则错流域面积为11130 km2。汇入湖体的河流主要有波仓藏布和那若曲岗两条。前者流域面积8494 km2,占全流域总面积的76%;后者680 km2,占全流域总面积的6%。
达则错每年11月份结冰,翌年4月份解冻。冰层很厚,人畜皆可在湖冰面上穿行。
10 个湖泊的基本情况见表3-70。
表3-70 西藏典型湖泊一览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