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西部地下水资源开发成果

中国西部地下水资源开发成果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下水是重庆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其独特的分布、埋藏条件、运移规律和水化学特征。表3-60各类地下水天然资源量2.地下水资源分布状况根据各类地下水的分布状况,可划分为4 个赋存类型予以论述。地貌上属盆周中低山区,包括渝东南及渝东北的大部,面积23259km2,地下水天然资源127.42 亿m3/年。该区地下水类型齐全,岩溶水及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分布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单井涌水量可达1000 m3/d以上,其他地区较差。属地下水资源贫乏地区。

中国西部地下水资源开发成果

(一)地下水资源概况

西藏自治区水文地质工作开展较少,自20世纪80年代至1995年,用10余年的时间才完成了1/100 万水文地质调查和编图工作。更大一些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仅在条件较好的“一江两河”地区和少数重点城镇区开展。据初步资料,全区地下水资源总量平均每年约为1100 亿m3(1997年为1344 亿m3)。在地下水资源中,孔隙水约占35%,裂隙水约占50%,岩溶水约占15 %。

全区地下水可分为四大类型:①松散岩类孔隙水;②碳酸盐岩溶裂隙水;③基岩裂隙水;④冻结层间水。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主干河流及一、二级支流两岸,以及藏北、藏南湖区和当雄—羊八井、隆子、邛多江等山间盆地,对城镇及农牧业具有重要供水意义;碳酸盐岩溶裂隙水主要分布于日土—改则—申扎和班戈一带,及堆龙德庆、墨竹工卡、索县、丁青等地;基岩裂隙水广泛分布于全区各时代的碎屑岩、浅变质岩、侵入岩等地层中;冻结层间水主要分布于海拔4500m 以上的藏西北高原或雪线以上,一般无直接利用价值。

全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钙、重碳酸钙镁、重碳酸钙钠和重碳酸硫酸钙镁(钙钠)型,矿化度为0.1~0.5g/L,pH值为6.5~8.0,总硬度为5.47~10.74 德国度。深层水和内流盆地地下水属重碳酸氯化钠、重碳酸硫酸钙钠和硫酸重碳酸钠钙型水,矿化度为0.5~2.8g/L,pH值为7.1~8.9。局部(芒康县盐井等地)出现氯化钠型水,矿化度为35.26~63.9g/L,pH值为6.5~9.5,具有工业开采价值。

(二)西藏水文地质分区

根据水文地质特征,西藏全区可分为4 个不同的区域,即藏北闭流冻原水文地质区、藏东高山峡谷水文地质区、藏南冰雪山地及山麓高原水文地质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水文地质区。对开发利用地下水意义最大的主要是雅鲁藏布江谷地水文地质区。一江(雅鲁藏布江)两河(拉萨河、年楚河)流域综合开发区就分布在这个区域之中。

1.藏北闭流冻原水文地质区

本区南部广布有碳酸盐岩类地层,其间含有较丰富的岩溶裂隙水。此地区还分布有大面积的湖泊,也是西藏主要的畜牧区。5400m 以上高山有现代冰川及雪盖,第四系湖积物和冰川堆积广泛发育,内陆湖星罗棋布,区内有湖泊370 多个,盐湖占12.9%。

2.藏东高山峡谷水文地质区

为三江弧形褶带,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侵蚀作用强烈,阶地不发育,分水岭一般狭窄,地下水以河溪为主要排泄通道,区内碎屑岩类、碳酸盐岩含水层组广泛分布,怒江、澜沧江地带富水性稍好,由于地形陡峻,受降雨影响,河水易暴涨暴落,高程5200m 以上山原有多年冻土,呈岛状分布。

3.藏南冰雪山地及山麓高原水文地质区

为喜马拉雅弧形褶皱带,雪山绵延,冰雪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源,山麓残留的东西向小高原,散布内陆湖60 多个,小湖泊占88.52%,主要是淡水湖,定日—岗巴向斜中的碳酸岩盐夹碎屑岩层组中有岩溶裂隙水。

由于山南地区特有的水文地质条件,仅河谷区、洪积扇前部和支谷具有分散或集中供水价值,而基岩山区及洪积扇后部因含水零星,供水价值甚小。当前的供水水源地绝大多数分布在河谷平原、洪积扇前部以分散采水为主,局部为小规模集中采水。依据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埋藏条件、水质水量、开采条件对城乡供水的适宜程度,和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水质恶化、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或地面沉降等)的差异,可将山南地区的供水水文地质条件划分为条件好的、较好的、中等的和差的4 个区。

(1)供水水文地质条件好的区。含水层为卵、砾石,少数含有泥质,厚55.0m左右,水位埋深一般为3~5m,单井涌水量大于3000m3/d,水质佳,采供水条件好。

(2)供水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含水层为卵、砾石及含泥质砾石,厚30~60m,水位埋深一般小于5m,单井涌水量一般为1000~3000 m3/d,水质佳,采供水条件较好。

(3)供水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区。含水层为角砾、碎石,含不同程度泥质,厚度多在30m内,水位埋深大于5m,单井涌水量为100~1500m3/d,水质佳,采供水条件一般。

(4)供水水文地质条件差的区。含水层为含不同泥质的角砾、碎石和基岩,厚度小于20m,水位埋深多在20m 以上,空间变化很大,富水性极不均一,单井涌水量小于100 m3/d,水质佳,采供水条件差。

阿里地区狮泉河镇地下水主要分布和赋存在狮泉河谷平原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内,具集中供水意义。镇东狮泉河南岸的漫滩,一级阶地地下水环境好,供水水文地质条件佳,可供狮泉河镇最佳后备集中供水水源地选择之用。

4.雅鲁藏布江等谷地水文地质区

地下水富集带多分布在较宽阔的河谷阶地,以孔隙水为主。在冈底斯山脉和念青唐占拉山脉南麓,还广泛分布有变质岩类裂隙水,富水程度中等。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日喀则地层的富水性可分为3 个亚区。

(1)极富水区。年楚河、雅鲁藏布江河谷冲积层潜水含水层为全新统细砾、粗砾含泥质砾石等多种岩性组成的含水层,结构松散,砾卵石磨圆好,水位埋深小于2m,单井涌水量大于3000m/d,是城市和工业供水的重要水源。

(2)较富水区。年楚河、雅鲁藏布江两侧大型支谷地区,含水层为全新统和上更新统的冲积含水层,岩性为砾石、砂砾石及含泥质砂砾石层,厚70~90m,水位埋深37.58m,单井涌水量1000~3000 m3/d,渗透系数11.23 m/d,是重要的农牧业供水水源。

(3)中等富水区。主要分布于年楚河以东洪积扇前缘地带,是由几个小的洪积扇相互连接构成的规模较大的洪积扇群,扇体前缘最宽2000m,最窄约200m。

(三)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西藏自治区地下水开发利用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才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1983年,日喀则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旱灾,在曲美乡首先施工了一批机井,自此揭开了以灌溉为目的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序幕。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西藏的经济更加腾飞,人口及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对地下水的需求量猛增。

目前,全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每年在地下水资源丰富的第四系冲、洪积含水层区都新施工一定数量的开采井。地下水已逐渐成为西藏多数城镇用水和部分干旱区农牧业灌溉的主要供水水源。

西藏各行政区1998年城镇地下水用水量见表3-69。(www.daowen.com)

表3-69 西藏各行政区城镇地下水用水量统计表

注 据《西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1998》

根据《西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1999》,拉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0 亿m3,总供水量4.2044 亿m3,其中地下水供水量0.5504 亿m3,占总供水量的13.09%,地下水利用率为2.75%。

1.拉萨市

据调查,拉萨市区现有开采井(机井、石砌大口径井和压水井)共3802口。机井多为企事业单位自备的生产或生活井,主要分布于市区、北郊、东郊、西郊、堆龙德庆县城附近,皮革厂至岗德村和岗康沙一带。大口径井和压水井为郊区居民生活用井,广大农村地区居多,约2400 口,市区及近郊约1100 口。一般压水井井深5m 左右,大口径井井深10m 左右,机井井深30m 左右。

企事业单位自备井的开采量一般比较大,日开采量50~3360m3 不等。1995年,拉萨水泥厂、火电厂、啤酒厂、生药厂,自治区皮革厂、人民医院等单位是自备水源中的开采大户,这些单位的日开采量都在600 m3 以上,合计总开采量约为9000 m3,其中拉萨水泥厂日开采量约为3500 m3(生活用水140 m3,生产用水约3360 m3);拉萨火电厂日开采量约1680 m3;自治区人民医院日开采量约700~1000 m3(生活用水约为250~300 m3,其余为医疗用水);啤酒厂和生药厂日开采总量约2800 m3

其他单位的日开采量多在30~500 m3 之间,一般只有30~100 m3,如按200m3 的平均值计算,这些企事业单位自备机井的日开采总量约为4万m3

大口径井和压水井开采量比较小。据了解,一般单井日开采量为0.5~1.0 m3,若按3500口井、每口井日开采量0.5 m3 估算,全区大口径井和压水井的日开采总量为1750 m3

截至1995 底,北郊水厂和药王山水厂是全区最大的集中开采供水单位,据自来水公司提供的资料,北郊水厂日开采量3.36 万m3,药王山水厂日开采量3.45万m3,合计6.81万m3,供给254个单位的用户,供水人数约7万人。

拉萨市地下水开采分布具有较大的不均衡性,市区内及北郊、西郊开采量较大,市区外环远郊一带开采量较小,拉萨河上游南岸及下游与堆龙曲汇合处仅有零星开采。

1999年拉萨市地下水年开采总量5212.07万m3,与1998年相比,年开采总量增加781.84万m3。地下水允许开采量9490万m3/年。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中农业利用比率只有5%,工业利用比率占33%,生活利用比率高达62%,地下水水位年均下降深度0.13cm。显然,普遍打井开采地下水的情况在今后必须予以严格控制,从合理有效地开发地下水资源考虑,避免今后过量开采诱发不良的环境效应,统一与科学地管理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2.日喀则地区

目前,日喀则地区城镇供水仅日喀则市采用集中供水方式,其余各县城供水局部采用集中供水,大部分零星分散供水。城市供水饮用水水源均为地下水,以井或泉的形式开采。至1995年,日喀则市有新、老水厂2座,日供水能力2.58万m3,实际日供水能力为9720m3。自来水供水系统已形成统一供水管网,输水干管与配水干管较完善,输配水能力达2.5万~3.0万m3/d,可满足近期用水要求。白朗县城供水水源主要为泉水、溪沟水与城内零星分布的民井;江孜县城供水水源主要为泉水及各单位自备井开采的地下水;仁布县城供水水源主要引自城东门曲岸边的泉水和城内两口深井开采的地下水,勉强解决居民用水问题。而且白朗、江孜、仁布三县城仅各大机关有输水管道,未形成统一的满足所有居民生活之需的供水、排水管网。

根据《西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1999》,1998年,日喀则地区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72万m3,地下水总资源量为139万m3。1998年,全地区总供水量为9.781亿m3,其中地下水供水量为0.32亿m3,占总供水量的3.27%,地下水利用率为0.23%。

据西藏地矿厅环境监测站调查,日喀则市现有开采井共537口。1999年,日喀则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为551.7 万m3,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中农业利用比率为10%,工业利用比率为20%,生活利用比率为70%。白朗、江孜、仁布等主要县城所在地饮用水主要也是地下水。

3.山南地区

山南地区泽当镇,自来水公司于1983年在雅砻江河谷东侧城镇内的武警支队南侧、邮电公寓、泽当镇政府3 个点各建管井两眼,供水能力6600m3/d现建成容积320 m3 的高位水池2座、500 m3 的高位水池1座,为扩大城镇供水量,自来水公司又在雅砻江河谷西侧桑珠格莎一带凿井8眼,建成新水源地,设计供水量13650 m3/d。另外,企业、事业、军事等单位还建有自备水源井50余眼,供水量4500 m3/d。据《西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截至1999年,山南地区地下水资源量为275 亿m3,山南地区总用水量为2.7541亿m3,耗水量为2.3195亿m3,其中地下供水量0.2647亿m3,占总供水量的9.61%,地下水利用率为0.096%。

八一镇集中供水水源地——八一水厂,位于八及曲沟口冲积扇和冲积扇与尼洋河冲积层交互部位,集中供水能力有限,原有2眼引水井,1995年11月加深改建,1996年4~5月新凿采水井2 眼,4 眼供水井总引水能力约为14000m3/d,现状供水能力500m3/d 左右,高峰期可突破600m3/d,现供水覆盖面积仅占八一镇应供水面积的40%左右,其余未覆盖者均靠各单位自行就近解决水源。毛纺厂和农牧学院为需水大户,供水量(自备水资源)分别为3000m3/d 和1000m3/d。此外,还有分散供水井约60眼,若每眼井引水量平均按80m3/d 计,供水量约4800m3/d,故八一镇城镇供水的现状供水量约为14800m3/d(据《八一镇总体规划(1995~2010年)》,资料截至1997年)。到2010年,八一镇总人口将增加到8万~10万人(含流动人口),水资源规模扩大到10000m3/d。但随着人口的剧增,工业、商贸进一步发展,城市工业化程度将逐步提高,生活、生产需水量亦将大幅度上升,届时预计城市需水量约30000m3/d。据《西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1999年》,全地区1998年总水资源量为2225亿m3,占全区总水资源量的48.92%;地下水资源量为563亿m3,占全区地下水资源量的39.26%;全地区总供水量为1.1044亿m3,其中地下水供水量0.1285 亿m3,占总供水量11.64%,地下水利用率约为0.023%。全地区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但利用非常低,用水量极少,丰富的水资源几乎未得到开发。

4.昌都地区

昌都镇现有自来水厂1座,位于昌都寺北侧(后山)的四级阶地上,年供水量126万m3,平均日供水量3452m3。水源为扎曲河水,取水口在东大桥上游约600m 处。供水对象主要为驻昌都坝、云南坝、马草坝、军分区等地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生活区。由于设备和水处理规模有限,供水覆盖率仅为40%,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靠自给,直接提取地表水稍加沉淀处理后作为供水水源。昌都镇地表水以扎曲、昂曲和澜沧江水为主。地表水流经途径长,携带了沿途大量泥沙及污染物,水中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均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超标指数达5~15 倍;水质差,且难以建立有效的卫生防护带。更为严重的是,雨季洪水来临之际,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月平均含沙量高达0.123~0.624kg/m3,含沙量最高时达3.081kg/m3,水色呈暗红。高泥沙含量的水使水厂的水处理困难,处理费用高,从而影响到水处理质量和供水量,严重制约了自来水厂的发展,并影响到昌都镇人民生活用水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为此,寻找并建立可供城镇集中供水且水质良好的地下水或地表水水源地已成为发展昌都经济建设的关键之一。

据昌都自来水厂统计资料,目前自来水日供水量3450m3,供水覆盖率仅40%。若按此标准推算,昌都的现状需水量应为8625m3/d(1997年)。若再按昌都现行用水标准每人每天供水量150L 推算,昌都现有的近6 万人口的日需水量应为9000m3

5.那曲地区

那曲镇水源带主要位于文革桥以西次曲河谷平原,地下水属潜水和裂隙水,取水量较大,且潜水和裂隙水本身易受污染。那曲镇近期需水量为3000 m3/d,年开采量为109.5万m3。目前取水方式采用管井,开采方式是沿次曲河布井7 眼,井距约150m,井深100m 左右,单井涌水量为400~500m3/d。截至1999年底,那曲镇尚无集中供水系统,各单位、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都是就地挖井取水,属分散零星自备水源。随着城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部分取水点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用水紧张局面加剧,分散供水方式完全不能适应城镇建设发展的要求,建立那曲镇给排水工程迫在眉睫

6.阿里地区

阿里地区狮泉河镇现已建有地区水厂,设计供水能力2500m3/d,年供水量约91万m3。全城还有自来水井10余口,供水量约400 m3/d。

西藏许多城镇的分散、自由打井开采地下水资源方式,确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应当改变这种状况。统一管理,合理开采,才能有利于水资源保护,避免产生不良的环境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