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地质灾害成因类型及中国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

地质灾害成因类型及中国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软流圈中的吸积作用与内侵蚀作用,以及气、液、固三相物质的存在与演化,构成三相流的运动,都会使地球内部产生多种力的积聚与爆发,并产生相应的地表形变与能量释放,导致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这类起因于地壳内深部地质作用的灾害,以地震、火山爆发为最主要,相应地也有海啸、地裂、岩爆、气喷等现象的发生。世界上地震活跃带,与在软流圈上飘移的板块接触缝合带是相吻合的。图3-11地质灾害类型划分简图

地质灾害成因类型及中国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

根据产生地质灾害的地质作用的性质,可将地质灾害划分为3 大类。

1.深部地质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

地球上有着多种圈层结构——岩石圈(Geosphere)、水圈(Hydrosphere)、大气圈(Atmosphere)及生物圈(Biosphere)(图3-8),此外,还有过渡的软流圈(Rheosphere)的存在(图3-9)。软流圈中的吸积作用与内侵蚀作用,以及气、液、固三相物质的存在与演化,构成三相流的运动,都会使地球内部产生多种力的积聚与爆发,并产生相应的地表形变与能量释放,导致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这类起因于地壳内深部地质作用的灾害,以地震火山爆发为最主要,相应地也有海啸、地裂、岩爆、气喷等现象的发生。世界上地震活跃带,与在软流圈上飘移的板块接触缝合带是相吻合的。

图3-8 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图3-9 软流圈三相流作用理论分析图

1—软流圈三相流流向;2—软流圈三相流受阻减速方向;3—软流圈三相流加速方向;4—软流圈上下层三相流对流流向;5—内侵蚀大的固相岩石圈块体;6—三相流中析出的小固体;IE—内侵蚀作用带;ID—内增生作用带;L.M.—下地幔;R—软流圈;G—岩石圈;M—造山带;FB—断陷—沉陷盆地;S—海洋;I—岛弧;V—火山带

2.浅层—表层内外动力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

地球演化过程中,在各种内外动力作用影响下,可产生多种地质灾害。动力还包括太阳热能动力、星球引力、宇宙射线力、地应力、重力、风动力、地磁力等。例如太阳热能动力,可引起地壳表面及一定的地壳浅处和变温带内产生地壳物质的热涨、冷缩、变异、分化,也可引起液体的热扩散交流;外动力作用可引起地表物质的飞扬、位移、搬运与堆积;地球重力作用可使物质产生定位、失衡和位移,并导致流体的势能变化,引起侵蚀、崩塌与沉积等作用;地热力的作用可产生热扩散、对流、内膨胀与冷缩,也可导致地下及地表的形变;地应力的变化可导致岩、土体间应力失衡,从而导致浅层及深层地质灾害的发生。内外动力与地表浅层地质灾害的关系分析如图3-10所示。(www.daowen.com)

图3-10 地球内外动力与地表浅层地质灾害的关系分析

3.特殊地质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

由于水对可溶岩的溶解作用,及特殊地层(土层)或矿物遇水而产生膨胀与崩解作用而产生的灾害现象,可列为此类特殊地质作用而引起的地质灾害。例如岩溶塌陷(Karst collapse),黄土的湿陷性导致的陷落、崩塌,膨胀土的地裂、地膨胀,以及土壤盐碱化灾害等,都可属于这类地质灾害。特殊地质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可概括于表3-30中。

表3-30 特殊地质作用与有关灾害特性简表

这3 类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如图3-11所示。

图3-11 地质灾害类型划分简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