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地区之一,为了加快宁夏的发展步伐,适应和满足今后国家经济建设重点向中西部转移的需要,国家和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已制定出促进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九五”期间和2000~2010年期间,宁夏重点发展的行业有农业和能源工业等,然而宁夏的发展却面临着水资源不足的威胁。根据国务院的黄河流域分水方案,宁夏可净利用的黄河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40亿m3,而目前引黄灌区仍然采用“大引大排”的传统灌溉方式,用水效率低,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还引起大面积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破坏了灌区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扶贫扬黄工程的扩大、引黄灌区的进一步发展和宁夏工业特别是煤炭等能源基地的建设,面临着水源不足的威胁。已建的扬黄灌区,由于水价偏低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其更新维修面临着严重的资金困难;而新建扬黄灌区不仅有水源不足的问题,还将面临投资和将来更新维修资金来源的问题。因此,宁夏水资源合理使用与可持续利用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必须及早动手,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解决水资源短缺及改善水环境的战略对策。
1.节约用水
在开展节水宣传活动,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以及提高工业用水水平,节约水资源的同时,要抓好农业节水工作。对于引黄灌区重点要做到:
(1)加强引黄灌区水利工程的日常维护,保障供水安全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日常维护水平比较低,渠系建筑物、渠道和排水设施的老化损坏比较严重,降低了灌区的运行效率,浪费了大量的灌溉水量。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单方水的产出效率。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扭转、继续恶化下去的话,灌区更新改造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所需资金也会越来越多。因此,提高灌区维护水平,使灌区工程老化、损坏等问题得到及时修复,保障安全供水和适时灌溉,充分发挥引黄灌区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灌区的运行效率。由于灌区大规模更新改造需巨额资金,一时难以筹措,全面完成灌区的更新改造工作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所以提高灌区的日常维护水平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2)加速灌区更新改造与配套步伐,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更新改造和配套时,应考虑到古老灌区的现代化问题,争取使原来不合理的灌排渠沟和工程建筑按现代化灌区标准进行更新改造和配套。首先要详细评估灌区的工作状况,包括总体的渠系布置,渠道、沟道和建筑物的尺寸及水力条件等;然后根据现代化灌区标准进行设计,增加一些必要的新建筑物和设备等,并在施工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最后在对灌区进行更新改造、配套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研究和制定现代灌区的管理制度或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率和转化效率,实现灌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灌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改造中低产田,提高作物单产。引黄灌区中低产田主要是由于涝渍盐碱造成的,灌区土壤涝渍盐碱的原因是由于引黄灌溉水量偏大和排水不畅造成的,而排水不畅的原因主要是排水系统不完善,排水管理薄弱,灌溉水量过大而引起排水负担过重等。总之,改造灌区中低产田首先要完善灌排工程和加强管理、合理调整水价等。中低产田改造的工程措施主要是农田灌排水工程配套,支斗渠和排水沟等及时清淤、疏浚、整修;根据渠道状况和资金情况,对险工险段和渗漏损失大的渠段进行修复和衬砌,以减少输水损失。目前,引黄灌区的排水方式仍以明沟排水为主,井排和暗管排水为辅。将来在银南可仍以明排为主,而在银北应逐步加大暗管排水和以灌代排、井渠双灌的面积。在降低地下水位的同时,再辅以农业和生物等综合措施治理涝渍盐碱,以达到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粮食产量的目的。由于引黄灌区中低产田所占比例较大,改造后增产幅度较大,投资相对较小,因此应加大改造中低产田的力度,不断提高改造标准。
(4)大力发展水稻控制灌溉、小畦灌、膜上灌,适当发展喷滴灌。引黄灌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大,并且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1997年以来,在吴忠市、灵武市、青铜峡市、贺兰县等实施了节水高产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广项目。在大量减少灌水量的情况下,使水稻略有增产、米质有所提高,这是灌区的一项重要节水技术措施,既可节约灌溉水量,又可继续保证宁夏大米在西北地区的品质优势。大量的实践证明,小畦灌有明显的节水效果,可以减少大田灌溉的浪费;而膜上灌不仅可节约灌溉水量,而且可保温,提高作物产量,将作物生长期提前,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应大力推广应用;喷滴灌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灌水技术,但由于费用较大、要求较高,目前可用于坡耕地经济作物的灌溉,对具有较好地下水源的地区也可适当发展。
(5)改变“大引大排”灌溉方式,实现灌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高效利用。宁夏引黄灌区目前仍采用“大引大排”的传统灌溉方式,从而造成了引黄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低、地下水位偏高和浪费水的现象比较严重等问题。因此,改变粗放的灌溉方式,实现灌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政府的支持下,银北地区已先后打排灌机井5000多眼,但由于管理机制问题,大多数机井被弃之不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还有2000多眼机井可以使用。因此,适当调整引黄灌溉水的价格,建立和完善现代灌区管理制度,促进灌区的“井渠结合”、“以灌代排”措施的实施,充分利用地下水,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控及高效利用,这样,既可解决灌区引黄灌溉供水不足的问题,又可降低地下水位,改造涝渍盐碱中低产田。在管理政策或制度上可明确规定,在灌溉用水高峰时期不保证供水,但从灌区水费收入中抽取一定数量资金对井灌进行适当补贴。
在扬黄灌区要适当发展扬黄灌溉面积,解决南部山区移民问题;要加快灌区设备更新和工程改造步伐,提高灌区运行效率。固海扬黄灌区从1978年建成通水以来,已运行了20多年,灌区的大部分设备(水泵、电机等)已接近或超过了其使用寿命,并且灌区工程老化、失修现象也比较严重,灌区输水效率较低,亟待进行更新、改造和修复。
目前,扬黄灌区的管理模式是:根据用水户需求分配水量,用水户按分配数购买水票;供水时仅按水票所示的水量供水,没有水票则不供水。实践证明,这套管理方式是比较有效的,应继续执行和不断完善。目前扬黄灌区的用水效率,在宁夏来说是比较高的,但仍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因此需要继续加强节水工作的管理、领导和示范。未来宁夏扬黄灌区的节水应以渠道衬砌为主,大力推广小畦灌和膜上灌技术,对于经济作物可适当应用喷、滴灌技术;在灌溉制度上建议采用“非充分灌溉”或“经济灌溉”的灌溉制度。根据大量的调查统计资料分析表明,加强灌区管理一般可节约灌溉引水量5%左右。
灌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管理有相当的难度,涉及工程技术、经济、财务和社会、公共关系等诸多方面。近20 多年来,在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上,产生了现代灌区管理学。由于引黄灌区工程老化失修和严重的不配套状况,给建立和实施现代灌区管理制度带来一定的困难。但随着灌区骨干工程的更新改造、配套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的逐步完成,灌区管理应逐步实现标准化和现代化管理。由目前的多级管理体制向统一的单级管理体制过渡,灌区的全部管理职责由一个管理机构承担,其管理职责包括整个供水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制定灌区的管理政策,负责编制灌区的综合发展规划等。另外,它还全面负责灌区内各市、县、乡之间的有关组织和协调工作。
目前,应首先推广青铜峡市立新乡的成功经验。立新乡在第一、二期农业综合开发改造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了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们的做法是,建立乡、村、队三级组织,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制定制度,狠抓落实;目标管理,按劳取酬,考核兑现。结果是全乡灌溉用水由1992年前的0.45 亿m3减少到1996年的0.28亿m3,年用水量减少1700万m3,并提高了工程完好率和使用寿命。根据大量的调查统计资料分析表明,加强灌区管理一般可节约灌溉引水量10%~20%。
2.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
在全面研究宁夏河套平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宁夏河套平原“九五”期间和中长期国民经济发展对地下水需求的预测,今后的地下水综合利用勘查工作应以合理开发规划地下水为原则,以求得宁夏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国土资源开发、城市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等协调发展。
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水文地质条件典型、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银川市,应逐步建立以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前提的研究基地,结合城市和工农牧业发展、资源开发和加工等,开展水、土壤、植被、生态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进而制定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模式,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目标落实到实处,为平原区其他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www.daowen.com)
针对宁夏河套平原农业用水地表水资源浪费严重、浅层地下水资源未合理开发、土壤盐渍化现象未彻底根治的现象,应与水利、农业部门合作,在银北地区共同开展浅层水资源合理开发治理土壤盐渍化研究工作,工作方法以综合研究为主。
针对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缺水状况,在健全水政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建议开展以探索分质供水、扩展水资源增值途径(工业用水循环、污水资源化、高效集约节水技术)为内容的水资源综合开发研究工作。
对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水资源开发初具规模、尚未形成集中开采区域的银南地区,建议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进行大比例尺1∶5万水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地质综合勘查工作。主要目的是详细查明各行政区域水资源分布特征和环境地质条件,为工农业生产供水提供合理规划,避免盲目、超量开采地下水引发环境地质问题。
为满足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建议开展银川平原深层水资源勘查开发研究工作。根据水文地质研究程度,第Ⅲ含水岩组以详勘工作为主,第Ⅳ含水岩组以初步勘探工作为主。
3.开发黄河大柳树水利工程及灌区工程
黄河大柳树水利工程是今后黄河开发治理中继小浪底枢纽之后另一个最重要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
尽管宁夏河套平原区气候干旱,但具有发展引黄、扬黄的便利条件,具有大量的荒地可供开发,优先开发黄河大柳树水利工程,可大大提高水利灌溉能力,为加快扶贫开发、建设新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改善生态环境创造基本条件。同时,兴建大柳树水利工程不仅宁夏受益,而且毗邻的甘肃、内蒙古、陕西等省(区)也将受益。大柳树水利工程在黄河干流的开发治理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它与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联合运用,构成黄河水量调节工程的主体。根据规划,大柳树枢纽库容110亿m3,装机容量200万kW,年发电量78 亿kW·h,近期可灌溉陕、甘、宁、蒙以自流为主的农田600 万亩,远期灌溉面积可达2020 万亩,形成我国最大的灌区。同时可解决50 万人的饮水困难,并为西北、华北能源和重化工基地提供水源,缓解黄河中下游供水矛盾,使黄河宁蒙河段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改善灌区生态环境,可为解决黄土地区人口经济问题找到一条有效出路,其效益将惠及黄河上中游的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
1994年,经国家计委组织,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知名院士参加的最终工程地质论证工作已有结论,该地区的区域地质和工程地质问题已清楚。
4.合理调整水价,提高灌溉水效率
宁夏扬黄灌区的现行水价偏低,威胁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扬黄灌区农业用水水价为:干渠一级为0.05元/m3、支渠以下为0.07元/m3;而灌区的供水成本为:干渠一级为0.26 元/m3、支渠以下为0.16 元/m3。因此,为了缓解和扭转扬黄灌区资金严重不足、连年亏损的局面,使灌区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升值,必须合理调整目前的低水价政策。由于宁夏扬黄灌区农民大多生活比较贫困,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其可承受的供水水价仍远小于灌区的供水成本。因此,扬黄灌区即使实行农户可承受的供水价格,仍需政府财政补贴。为使灌区农户可以达到所承受的平均价格水平,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通过种植结构的合理调整,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对水费的承受能力。
在提高扬黄灌区水价的同时,也应考虑提高引黄灌区的农业用水价格。目前,引黄灌区农业用水水价为:干渠一级为0.006 元/m3、支渠以下为0.07元/m3;而灌区的供水成本为:干渠一级为0.02 元/m3、支渠以下为0.26元/m3。由此看出,引黄灌区的现行干渠水价为干渠供水成本的30%,支渠以下水价为供水成本的27%。因此,为缓解和扭转引黄灌区工程老化、失修严重、资金不足等被动局面,使灌区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必须合理调整目前的低水价政策。可在按供水成本计收水费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将水价调高一些,以促进灌区节约用水、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高效利用。值得说明的是,随着水价的调整,浪费水的现象可望得到有效抑制,加上逐步应用各种适宜的节水技术,灌区农民的水费负担将会得到进一步减轻。因此,灌区合理调整水价,不仅使灌区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而且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增强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
5.抓好计划生育
本地区为少数民族聚集区,人口增长过快,加重了解决山区贫困人口脱贫和阻止生态环境恶化的难度。而据统计资料,1997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47‰,银川市、石嘴山市等主要城市情况相对较好些,但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会更高。如果今后人口不加以严格控制,则我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就会成为空话。尽管我区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可是不能忽视我们所处的特殊自然地理位置、脆弱的生态环境条件,以及落后的经济发展现状。因此,在贫困地区履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势在必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