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西部水资源开发-泉流量减少,上游截流引水与渠道防渗是原因

中国西部水资源开发-泉流量减少,上游截流引水与渠道防渗是原因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50年代末,调查测算全疆流量大于1m3/s的泉流河有33 条,著名的有石河子大、小泉沟,乌苏的普尔塔泉,喀什地区的保尔黑太、巴仁、沙汗和吐曼泉,由于上游截流引水和渠道防渗,泉流量均有减少的趋势。

中国西部水资源开发-泉流量减少,上游截流引水与渠道防渗是原因

由于修建水利工程和水资源利用量增加,使得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减少,引起泉流量明显减少,如新疆石河子市及石总场一带,泉水溢出量1960年为3.77亿m3,1990年减少为2.88亿m3;奇台县平原区的泉水溢出量1966年为1.12亿m3,1979年减少为0.5亿m3,1993年减少到0.046亿m3

河西地区随着灌溉面积的增大、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地下水补给资源的减少,以及开采超量等现实变化,泉水资源快速减少(表2-15)。同时造成区域大量泉眼干枯,泉水溢出带下移等现象。

表2-15 河西走廊泉水量的变化 (单位:亿m3

(www.daowen.com)

注 据甘肃地矿局资料。

新疆泉水和坎儿井水衰减。20世纪50年代末,调查测算全疆流量大于1m3/s的泉流河有33 条,著名的有石河子大、小泉沟,乌苏的普尔塔泉,喀什地区的保尔黑太、巴仁、沙汗和吐曼泉,由于上游截流引水和渠道防渗,泉流量均有减少的趋势。石河子地区,50年代早期调查有大小泉眼1000 余个,泉水溢出总量为5亿m3,1956~1960年平均为4.07 亿m3,1961~1980年平均为3.03亿m3,泉水明显衰减,有些泉眼已枯竭。特别自1959年东岸大渠建成引水后,泉水由1959年的4.15亿m3 减少到1961年的3.25 亿m3,减少了21.7%。

坎儿井是干旱地区利用地下水的特殊方式,新疆利用坎儿井的历史已很悠久,主要集中于吐鲁番盆地及哈密4个县,奇台、阜康、皮山及库车等县也有少量坎儿井或遗址。据吐鲁番地区及哈密4 个县70年代的统计,有坎儿井1595条,年出水量8.98 亿m3。70年代以后,由于增加引用地表水和大量打机井,坎儿井水量逐渐衰减。鄯善县由1973年的1.72亿m3,减至1986年的1.1亿m3;吐鲁番县由60年代高峰时的4.5亿m3/年减至1986年的3.05亿m3,约减少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