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中国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

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中国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7年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39.6%。从总的来看,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已很高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自然条件的不同,西北各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有较大差异。石羊河和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已产生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地下水位迅速下降,下游泉水枯竭,土地沙化,天然草场退化严重。该地区旱灾发生频率很高。

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中国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

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代已经修渠灌溉,新疆古老而独特的坎儿井引用地下水,对人民生活农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截至解放前夕,全区大小灌渠有2000 多条,灌溉面积约3000 万亩,其中内陆地区约2000 万亩,黄河流域约1000 万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开展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解放初期以开发河川径流扩大灌区为主,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规模凿井开发地下水,并大力进行农田水利建设,80年代以后城市供水发展,同时发展了农田灌溉节水措施,到1997年底有效灌溉面积约9200 多万亩,包括内陆地区5600 万亩,黄河流域3600 万亩。全区总供水量823.4 亿m3,其中内陆地区约560亿m3,黄河流域约263亿m3。从1980年、1988年、1995年到1997年历年的供水量对比,1997年地表水供水量比1980年增加了4.48%,地下水供水增加了40%以上。

1997年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39.6%。从总的来看,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已很高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自然条件的不同,西北各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有较大差异。

1.内蒙古西部

本课题将内蒙古西部的范围定为呼和浩特市以西的河套灌区、伊克昭盟和阿拉善盟,当地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0.8亿m3。1997年利用水资源总量达90.53亿m3,包括引用黄河水量。

水资源情况最严重的是阿拉善盟,该地区为干旱区,大部分为腾格里沙漠所覆盖,由于黑河来水逐年减少,下游的居延海已经干枯,周围环境严重恶化,使当地居民不得不移居他乡。

2.河西地区

河西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业基地,从东到西分布着三大内陆河,即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均发源于祁连山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5.7亿m3。1997年供水量为73.6亿m3,开发利用程度极不平衡。

石羊河和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已产生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地下水位迅速下降,下游泉水枯竭,土地沙化,天然草场退化严重。疏勒河流域尚未全面开发。

3.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1997年现状用水量为7.05亿m3,水资源利用程度很低。但盆地内河流中游地区为满足工农业用水及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开采地下水和引用地表水,导致下游对盐湖补给量减少,难以维持盐湖囟水资源水盐均衡所必需的补给量,盐湖资源面临衰竭的危险。同时,在盐湖区缺少淡水资源补给,用水均由区外管道输送,距离远、投入大、成本高,造成生产及生活上的困难,影响盐湖资源的开发。

格尔木市是柴达木盆地新兴的石油化工基地,目前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水源地供水能力远低于设计能力,出现城市用水水源不足现象。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www.daowen.com)

新疆是我国西北地区自然条件较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北疆的克拉玛依市、南疆的塔里木盆地都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石油化工基地,南疆也是国家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对水资源需求量较高。

新疆开发利用水资源,发展绿洲农业的历史悠久,但水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是在1949年以后。截至1998年,全区已建水库472 座,总库容66.7 亿m3,配套机井3.4万眼,水利工程年供水478.9亿m3,已累计解决了879.27万人、2505.5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有效灌溉面积372.7万hm2。据不完全的统计,引用地表水已接近河流径流量的60%。自50年代至1973年,配套机井平均每年增长55%,1973~1977年全疆形成打井高潮,平均每年增长率103%,1978年以后有所减缓,平均每年增长率为2.3%。目前新疆平均引水率约58%,库容蓄水率约14.6%,地下水开采率(包括机井、泉水、坎儿井)较低,渠系有效利用率仍很低。

目前新疆的总需用水量中,城乡生活用水仅占1%,工业用水占2.5%,农业用水占96.5%。农业用水所占比例很大,这种用水结构反映了新疆的经济结构有待调整。由于新疆农业用水量很大,加上河流上下游用水矛盾,造成中上游大量用水,下游严重缺水,以至下游生态恶化,尤以南疆的塔里木河、北疆的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等地最为严重。

5.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指本课题研究范围内的黄土高原区,下同)的降水量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由秦岭北麓的800mm,关中六盘山一带的600mm 左右,到榆林—海原一线西北的200~400mm。黄土塬、梁、峁区年降水量多在400~600mm 之间。近10年为干旱系列年,陕、甘、宁等省(区)都出现了5~7个连续干旱年,尤其是1997年。该地区旱灾发生频率很高。例如,据宁夏1402~1991年590年系列资料,旱年次数达344 次,占系列年长的58.3%。

在黄土高原,大气降水是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降水资源量为1013.2亿m3/年,约有12.9%转化为河川径流量。1997年开发利用量为30.36亿m3。径流深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相似。地下水天然资源总量为92.4亿m3,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92.4亿m3/年,1997年开采量为35.07亿m3

黄土高原水资源开发利用有以下几种方式:

(1)雨水的利用。在严重缺水农业区,建造水窖及屋顶集水来拦截雨水,用以缓减人畜饮水困难,丰水年还可解决部分农田灌溉问题。宁夏南部截至1997年共建水窖16.2万眼,屋顶集水工程5200处,雨水利用量估算为200万m3/年。甘肃截至1997年在全省10地(州、市)雨水集蓄工程投资3.71亿元,建成水窖56.16万眼,集蓄雨水1685万m3/年,陕西省2001~2005年规划建窖30万眼,投入资金0.6亿元,蓄雨水942万m3,发展集雨灌溉面积27万亩。据陕、甘、宁建雨水集流工程资料,每眼水窖投入200~600元,平均蓄水10~30m3/年,可供集雨节灌面积近1亩。但是,严重干旱年或连续干旱年雨水集流工程则无水可蓄。如宁南地区1998年10月至1999年4月遭遇大旱,近200天未降雨,水窖根本就无法蓄上水,旱情严重。

(2)通过蓄、提、引工程利用当地地表水及引用黄河水。黄土高原全区已建中小水库700多座,有效库容近40亿m3。通过蓄、提、引,如黄河干、支流的陕西关中大型灌渠泾惠渠、洛惠渠,宝鸡峡引水渠、交口提灌工程,甘肃景泰扬水工程、引大入秦工程,宁夏仝心扬水工程,以及陕、甘、宁的盐环定扬水工程和青海的引大入湟工程等。

(3)开采利用地下水。黄土高原区地下水开采量占水资源量50.4亿m3/年,1997年开采量为35.07亿m3。地下水开采程度为69.6%。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量的70%取自地下水,农业用水量近半来自地下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