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主要包括:内陆河流域约271 万km2,占西北地区总面积的78%;黄河流域约62 万km2,占18%。这两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差异很大。
1.地形
内陆河流域与黄河流域以贺兰山为分水岭。贺兰山以西为高山围绕的巨大内陆盆地,东部则为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西北内陆盆地分布于贺兰山以西、昆仑山以北,有著名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河西走廊;以东西走向和西北走向山脉构成的地形骨架,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祁连山和贺兰山等,地貌特点是山脉与盆地相间,这种地貌格局决定了水资源的形成、分布和循环不同于我国东部地区,不仅从地形上而且从地质构造上具有盆地的特点,它们分别构成了各自独立的水循环系统。盆地周边山麓平原的河流两岸分布大小不等的绿洲,盆地中心地带为一系列内陆沙漠,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及柴达木盆地西部的沙地等。
黄土高原分布于秦岭山脉北、长城以南、日月山以东、吕梁山以西的广大地区(本课题研究范围东部以鄂尔多斯高原东侧的黄河为界)。由于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大致在刘家峡以西,以高山峡谷为主要特征;兰州以东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主体部分,沟壑纵横,黄土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是黄土地貌类型最典型的地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2.气候(www.daowen.com)
西北地区位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又有高山阻隔,夏季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冬季西伯利亚干冷气候影响强烈,其气候特征是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风大沙多。年降水量从东向西逐渐递减,贺兰山以东年降水量为200~600mm;贺兰山以西为内陆盆地,地形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极为明显,降水集中在山区,各自形成不同的降水高值中心;而盆地中部则极端干燥少雨,大部分年降水量少于200mm,盆地中心往往少于25mm。如塔里木盆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在盆地西北部山前平原为50~70mm,南部山前平原仅16~32mm,蒸发量达2500~3000mm,多年平均气温10℃左右。柴达木盆地平原区年降水量不足50mm,蒸发量却达2500~3000mm,中心地带超过3600mm。河西走廊从东到西年降水量为150~25mm,蒸发量在2000mm以上。准噶尔盆地平均年降水量是四个盆地中最多的一个,但也不足200mm,在其腹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足100mm。总之,西北地区的内陆盆地,其山区降水量与平原区降水量差别很大。
3.河流
西北地区水系尚发育,可分为内陆水系和外流水系。
(1)内陆河。内陆河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和内蒙古西部,主要有内蒙古西部内陆河、河西内陆河、准噶尔内陆河、塔里木内陆河、中亚细亚内陆河(包括伊犁河等)和青海内陆河。额尔齐斯河为外流河,但一般统计在新疆内陆河的区域内。河流主要依靠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一般具有汇水面积小、流程短、河道比降大等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