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将蝉蜕、辛夷、白芨和木通四味中草药按照人体的肢体特征,巧妙粘接而成猴子形象的手工技艺。
相传清朝同治七年(1867年),北京“南庆仁堂”药铺有个掌柜的尖酸霸道,经常无故打骂伙计,大家又惹不起他,只好忍气吞声。一个配药的小伙计偶然发现蝉蜕和辛夷具有动物的特征,然后用木通做了一顶帽子,活脱脱的一个药掌柜的。小伙计的恶作剧行为,无意间创造了流传至今的北京金蝉猴。
金蝉猴周身由中药制作而成。它的四肢是用蝉蜕的四肢做成的,身体是另一味中药——辛夷,也就是玉兰花在秋天里形成的花骨朵,表面一层密密的灰褐色绒毛,是保护花过冬的外衣,冬去春来,绒毛逐渐退去,花骨朵慢慢长成朵朵美丽的玉兰花。这带绒毛的毛骨朵,和毛猴的身躯极为相似,真是妙用。毛猴的头是用蝉蜕的头,正好与花骨朵相配。毛猴有时会带斗笠,这斗笠也是一味中药,叫木通。把这几部分粘结起来的东西叫白芨,也是一味中药,真是出自天然,天然妙用。
早期的金蝉猴作品大多以表现老北京市井文化作为题材,而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萧氏金蝉猴作品,则按照传统的制作方式和拟人手法,充分汲取姐妹艺术的精华,将面塑、泥塑、剪纸、绘画、建筑等技艺和材料运用到金蝉猴工艺中,精心设计制作了:中外音乐、民族舞蹈、中国戏曲、传统杂技、现代体育、中华武术、北京民俗、讽刺与幽默八大系列,上千种作品,使金蝉猴的形象更加生动,表现题材更加丰富,被誉为北京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问题:用夏天捡到的蝉蜕,试试做一组金蝉猴创意作品吧!(www.daowen.com)
现代民族舞剧《天蝉地傩》
《天蝉地傩》是以贵州古老傩文化、侗族音乐等原生态艺术为素材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天蝉地傩》2009年6月13日在北京天桥剧场登上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舞台。
该台现代舞剧讲述大山里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痴迷于古老艺术的土家族乡村艺人“傩”,因面部伤痕而孤独怯懦,在台上、人前有着判若两人的表现;美丽善良的侗族姑娘“婵”,其爱情热烈执著,渐渐打开“傩”的心门;不过,一场情仇冲突后只留下一个残缺的面具。
该台舞剧深入整理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傩戏、传统戏曲与现代舞等元素适当衔接,展现了民族文化所能具备的国际性。该剧一位主创者樊逸晴13日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创作团队尝试将有如天籁的侗族歌声与傩戏以及西洋音乐揉合在一起,让少数民族民众丰富的内心情感外化,展现人神之间自由的心灵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