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数据分析结果:种群间遗传距离及地理相关性的分析

数据分析结果:种群间遗传距离及地理相关性的分析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种群间Fst值及自然对数、种群间K2P遗传距离及自然对数及用Google Earth测量所得各采样点间地理距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Arlequin 3.1还对各种群进行中性检验,计算得出Tajima's D和Fu's Fs值、种群间Nei's平均差异数、种群间Fst值。采用MrBayes 3.2.2和Mega 5.0进行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使用Network 4.6构建单倍型中介网络图,推断祖先单倍型和进化分支。

数据分析结果:种群间遗传距离及地理相关性的分析

(1)序列对位

经测序后的所有序列使用BioEdit 7.09(Hall,1999)中的CLUSTAL W(Thompson et al., 1994)插件对正反向序列进行对位分析;对照测序荧光峰图进行确认,之后对编辑后得到序列按照位点分布进行手工剪辑,并将基因片段进行拼接,保存为FASTA格式(*.fas)文件。

(2)单倍型分析

将剪辑好获得的序列在BioEdit 7.0.9 中合并后保存为MEGA格式(*.meg),采用MEGA4.0 (Tamurak et al., 2007)统计联合DNA片段的核苷酸组成、变异位点及简约信息并构建单倍型系统发育树。将所有联合DNA片段文件导入DnaSP5.0(Librado et al., 2009)中筛选并合并单倍型,按共享单倍型(shared haplotypes)数字命名单倍型,统计其频率,各种群中的独享单倍型(private haplotypes)合并为总频率。统计后以Excel表格保存,使用ArcGIS 绘制所有单倍型的空间分布图和共享单倍型空间分布图。(www.daowen.com)

(3)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此部分采用Arlequin 3.1(Excoffier et al., 2005)对各种群的核苷酸多样性 (nucleotide diversity)、单倍型多样性(haplotype diversity)、种群间Fst值、错配分布系数(Mismatch distribution)、种群内Nei's平均差异数(Nei's average number of pairwise differences)和种群间基因流值、核苷酸差异平均数(Average number of nucleotide defference)、各种群遗传距离等指标。其中,Gamma值由jModelTest0.1.1(Guindon et al., 2003;Posada, 2008)检验获得。种群间Fst值及自然对数、种群间K2P遗传距离及自然对数及用Google Earth测量所得各采样点间地理距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Arlequin 3.1还对各种群进行中性检验(neutrality test),计算得出Tajima's D(Tajima, 1989)和Fu's Fs值(F)、种群间Nei's平均差异数、种群间Fst值。采用MrBayes 3.2.2和Mega 5.0进行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使用Network 4.6构建单倍型中介网络图(median-joining network),推断祖先单倍型和进化分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