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永礼学研究:以《礼书纲目》为中心》考據體例之改進

《江永礼学研究:以《礼书纲目》为中心》考據體例之改進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書主要解决的問題,一是統繁,解决朱子禮書繁難的弊病,尤其是黄榦、楊復主編的喪、祭禮部分。這種史料排陳所構建的簡單考據,既不能和乾嘉學者的專門考據相較,也無法和江氏後期禮學考證比肩,但由於編撰體例中主題和材料間的詮釋關係,它萌發着禮學考證的雛形。由於江永本書對朱子禮書進行了大量删削,這使得江著的考據,在形式上比朱子禮書更加突出,因此值得注意。

《江永礼学研究:以《礼书纲目》为中心》考據體例之改進

明清以來,流行宇内的《朱子家禮》在文本和實踐方面遭遇困境。它在實行中出現違情問題,以及本身真僞存在争議。所以,清代以來的學術反思,學者傾向於據朱子《儀禮經傳通解》進行禮書編撰,以資考核。江永《禮書綱目》是這一背景的産物。江永禮書的編撰,實際上是對於《儀禮經傳通解》的續編和改編。本書主要解决的問題,一是統繁,解决朱子禮書繁難的弊病,尤其是黄榦、楊復主編的喪、祭禮部分。一是補缺,輯補朱子禮書的未備,尤其是“樂”的部分,以成完書。他采取的體例,主要是追隨朱熹,進行“分章别句”和“分經附記”。

“分章别句”是傳統文獻研究的常用方法,即對經文進行句讀,漸至段落劃分,朱熹主要用此解决《儀禮》文本的繁難問題,恢復《儀禮》在禮學研究中的宗主地位。“分經附記”主要將《禮記》及相關材料附記《儀禮》,凸顯《儀禮》的正經地位,同時完善禮書材料的收集和整理[5]

這種“分經附記”的編撰,是在每一禮儀的正文和附録部分劃分出經傳關係。如該種禮儀爲今本《儀禮》所有,便附原文爲經,與後面對該禮儀的闡釋之間形成類似經傳關係。如《冠義》附《士冠禮》後,《昏義》附《士昏禮》後。這種經傳風格亦體現在今本《禮記》闕略的禮義中,如今本《禮記》并無《公食大夫義》,江永接受朱子做法,采附劉敞《公食大夫義》,形成類似經傳關係[6]。如該種禮儀爲《儀禮》所無,則以《周禮》《禮記》所載材料附麗爲經,後附史傳材料,形成類似經傳關係。如江永將《禮記》記載之《投壺禮》獨立爲經[7]。江氏所補典制,如一些爲今本《儀禮》《禮記》俱無,如通禮部分的《制國》《職官》,則取《周禮》記載,附麗爲經,其經史諸子材料爲傳。

江氏禮書編撰的“分章别句”和“分經附記”,體現着擬選主題與材料間類似經傳的關係。這種關係包含着禮學考據的萌芽。如《綱目》對於軍禮的整理,江永在擁有大量材料的基礎上,以“以上某國軍制”予以明確總結,然後排列各國軍制[8]。儘管他没有明確地表示結論,但史料鋪陳背後暗含的軍制考證意圖非常明顯。在祭禮部分,江氏附麗的資料不僅涵蓋私人祭祀規範,也包括國家、社會祭祀。這些相關材料的收集,爲江氏後期禮學考證提供了基礎和保障。(www.daowen.com)

儘管江永“分章别句”和“分經附記”的編撰體例,在形式上較爲粗糙,有時僅爲材料的排比,如《冠昏記》“天子諸侯大夫昏禮”章,江氏引《左傳·成九年》“晋人來媵,禮也”,附注“同姓故”,然後又指出“明年齊人來媵,注:异性來媵,非禮也”[9]。這種史料排陳所構建的簡單考據,既不能和乾嘉學者的專門考據相較,也無法和江氏後期禮學考證比肩,但由於編撰體例中主題和材料間的詮釋關係,它萌發着禮學考證的雛形。

這種考據形式的影響不宜高估,經文下的小字注釋是古代學者書著的常見形式。但江永本書編撰學源朱子,朱子《通解》每篇首列經文,下附音韵、訓詁,再引鄭注、賈疏,并諸儒之説斷以己意。這種做法使得清季主張漢宋調和的陳澧以爲“朱子《通解》之書,純是漢唐注疏之學”[10],至少有着形式上的證據。由於江永本書對朱子禮書進行了大量删削,這使得江著的考據,在形式上比朱子禮書更加突出,因此值得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