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永礼书研究与《礼书纲目》为中心

江永礼书研究与《礼书纲目》为中心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保傅》爲今本《大戴禮記》第四十八篇,主要取自賈誼《新書》,但内容上進行了擴展[31]。比較《綱目》與《通解》關於《保傅》的校勘,我們發現,江氏校記幾乎全部襲自《通解》。江永追隨朱子禮書,選擇《漢書·賈誼傳》而不是《大戴禮記·保傅》來作爲底本,在校勘學上有重要意義。《大戴禮記·保傅》抄自賈誼《新書》,在《漢書》本傳中保存了大量的原始文獻。

江永礼书研究与《礼书纲目》为中心

《保傅》爲今本《大戴禮記》第四十八篇,主要取自賈誼《新書》,但内容上進行了擴展[31]。朱子將其收入《學禮》,江永禮書則取材《漢書·賈誼傳》,置於“通禮”類,并對勘《大戴禮記·保傅》及盧辨注(江氏誤隨朱熹以爲鄭玄注)、《漢書》顔師古注、朱子《通解》等,作了二十四條校記[32]

江氏校勘以《漢書·賈誼傳》爲底本,以《大戴禮記》作校本,進行有關誤字、脱字、衍字的勘驗。誤字如“賈誼曰: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因舉以禮”,江氏引《大戴禮·保傅篇》“迺”作“乃”,後同,“以”作“之”[33]。“孝子之道也,故自爲赤子而教固己行矣”,江氏引《大戴》“而”作“時”,“已”作“以”。“師導之教訓”,江氏引《大戴》“訓”作“順”等。脱字如“故乃孩提有識,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禮義以導習之”,江氏引《大戴》證無“乃”“有識”三字,“之”下有“也”子等。衍字如“夫習與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猶生長于齊,不能不齊言也”,江氏以爲《大戴》“居”下無“之”字等[34]

此外,江氏還引“鄭玄”注(實爲盧辨注)和朱子校勘進行對校。如“有司齊肅端冕,見之南郊,見於天也”,江氏引《大戴》“齊肅”作“參夙興”。鄭曰:參職謂三月朝也。朱子曰:參乃齊字之誤,其下當脱“一”字,而注文“職”字亦誤。“進善之旌”,江氏引《大戴》“旌”作“旍”,又引鄭玄“堯置之令,進善者立於旍下也”。江氏的對校,提高了校勘的準確性[35]。(www.daowen.com)

比較《綱目》與《通解》關於《保傅》的校勘,我們發現,江氏校記幾乎全部襲自《通解》。僅“化與心成,故中道若性”和“夫三代之所以長久者,以其輔翼太子有此具也”兩條,江永分别增入“《漢書》《大戴》皆有‘三代之禮’一段,今見《朝廷禮篇》”“又《漢書》《大戴》皆有‘及秦不然’一段,今删去”[36]。即使如此,筆者以爲江永此篇的校勘,仍有兩個特色值得注意。第一是底本的選用。江永追隨朱子禮書,選擇《漢書·賈誼傳》而不是《大戴禮記·保傅》來作爲底本,在校勘學上有重要意義。校勘版本的選擇一般爲最古版本,這樣可以從源溯流,理清材料的順序。《大戴禮記·保傅》抄自賈誼《新書》,在《漢書》本傳中保存了大量的原始文獻。選擇《漢書》本傳作爲底本,而用《大戴禮記》作校勘,可以理清材料時間上的先後順序,開掘和補充現有的文獻材料,從而豐富《大戴禮記》的研究。第二,江永將《漢書》顔師古注、《大戴禮記》“鄭玄”注(實爲盧辨注)、朱子按語連綴排列。如“士傳民語,習與智長,故切而不媿”條,江氏相繼引據“《大戴》‘媿’作‘攘’。鄭曰:量知受業,故雖勞能授也。《漢書》作‘媿’,顔曰:每被切磋,故無大過可恥媿之事。朱子曰:此文《漢書》爲是,而顔説亦非其意。但謂習聞規誨,與智俱長,故諫之雖切,亦能受之而不媿恨也”[37]。這種表面上的案而不斷,實際上爲後來學者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廣泛材料,具有非常高的學術價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