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永礼学研究:《礼书纲目》校勘与观察》

《江永礼学研究:《礼书纲目》校勘与观察》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試以《大戴禮記》爲中心,附以《孔子家語》《月令》,管窺江永禮書編撰的校勘成就。《大戴禮記》便是所謂“經史雜書”之一。《大戴禮記》的研究在清代達到全盛,戴震、盧文弨對錯誤百出的《大戴禮》經文進行了校勘,孔廣森、王聘珍對單傳的盧注進行了增補,但江永對《大戴禮記》的校勘成績却常常被忽略。江永《大戴禮記》校勘見存於《禮書綱目》,主要對《公冠》《投壺》《保傅》《夏小正》等四篇進行校勘。

《江永礼学研究:《礼书纲目》校勘与观察》

禮書編撰講究體系構建和材料排陳。江永《禮書綱目》在朱子《通解》的基礎上進行增訂,完成了對朱子禮學體系的重塑,即由朱子“内聖外王”的理學體系,向《周禮》吉、凶、軍、賓、嘉的古禮體系轉變。在這一體系的構建工作完成後,其剩餘的首要工作便是對所需禮學材料的甄别、裁選和使用。由於古書轉钞流傳日久,發生“魯魚豕亥”的錯誤不可避免。爲保證所編禮書“藉古禮以資考核”目的的實現,需要對入選材料進行甄别,尤其是那些在流傳過程中發生殘缺、與傳統記載相近却略异,且有衆多版本行世的古書,如《大戴禮記》《月令》《孔子家語》等。對這些書籍相關入選材料進行校勘,是禮書編撰的核心内容,它决定着所編禮書的學術價值和編撰成敗。本文試以《大戴禮記》爲中心,附以《孔子家語》《月令》,管窺江永禮書編撰的校勘成就。

現存《大戴禮記》共十三卷三十九篇,其所保存的先秦至漢代禮學資料,是研究儒家禮樂文化的重要文獻,也是校勘存世儒家經典的有力證據,因而受到學者廣泛歡迎。朱熹就是其中之一。雖然朱子認爲“《大戴禮》本文多錯,注尤舛誤”,又“冗雜,其好處已被小戴采摘來做《禮記》了”,但堅持“然尚有零碎好處在”[1]。其好處之一便是可用作編撰禮書的材料。這與朱熹的禮書編撰思想有關。朱子認爲禮書編撰應該“以《儀禮》爲經,而取《禮記》及諸經史雜書所載有及於禮者,皆附本經之下,具列注疏、諸儒之説”[2]。《大戴禮記》便是所謂“經史雜書”之一。在朱子禮書的前期設計中,他和門人商討有關《儀禮附記》編纂事宜,便提出:“《大戴禮》亦合收入,可附《儀禮》者附之,不可者分入五類。”[3]而在最後的成書中,《通解》較完整地選用了《大戴禮記》中《夏小正》《保傅》《曾子事父母》《武王踐阼》《明堂》《投壺》《公冠》七篇,其間或用《大戴禮記》原本或用他本,或整篇引用或割裂截取,或有注或無注,或全用盧注或自作注,進行了整理[4]。其後,黄榦《通解續》引用了《大戴禮記》之《諸侯遷廟》和《諸侯釁廟》,但全依盧注。楊簡、吴澄也都措意過《大戴禮記》研究[5]。但這些只是序幕。《大戴禮記》的研究在清代達到全盛,戴震、盧文弨對錯誤百出的《大戴禮》經文進行了校勘,孔廣森、王聘珍對單傳的盧注進行了增補,但江永對《大戴禮記》的校勘成績却常常被忽略。(www.daowen.com)

江永《大戴禮記》校勘見存於《禮書綱目》,主要對《公冠》《投壺》《保傅》《夏小正》等四篇進行校勘。相較朱子禮書,江氏不僅對經文進行了校勘,亦對注釋進行了校理,還補校了朱子未備之處。兹論如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