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書成於乾隆二十五年,江永八十歲,是其《禮記》研究的代表著作。乾隆十五年江氏七十大壽,戴震撰壽序稱所讀江氏書中有《禮記擇言》,則此年前書稿已具,又歷十數年打磨方成。[60]是書僅止《雜記》,非全本《禮記》。[61]則至遲乾隆四年,已有書稿,名曰《禮記擇言》。江氏研究步武陳氏《集説》、吴澄《纂言》,聚焦材料考辨和校勘,相較宋明《禮記》注重義理闡發,代表著清代《禮記》研究的新趨向。
是書成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江永八十歲,是其《禮記》研究的代表著作。乾隆十五年江氏七十大壽,戴震撰壽序稱所讀江氏書中有《禮記擇言》,則此年前書稿已具,又歷十數年打磨方成。江永自叙:“高安朱文端公因其(吴澄)書多裒聚諸家之説也,遂撰《禮記纂言》而附己説於後,以示折中焉。永昔在休甯程太史恂處,常以此書置案頭,隨筆簽識,僅得一十五篇,程爲論次録一本,今學徒往往傳録而全書未能卒業,因年力己衰,非復曩時之精鋭故也。”[60]是書僅止《雜記》,非全本《禮記》。據余龍光《雙池先生年譜》“乾隆四年條”江永覆書汪紱,云:“近世相國朱文端公刻《吴氏纂言》有附説,余因其書,别爲《禮記擇言》,前人之説得失并載,而以己意爲之剖斷,先成《檀弓》《大傳》《少儀》《内則》《喪服雜記》諸篇,餘篇陸續爲之。”[61]則至遲乾隆四年,已有書稿,名曰《禮記擇言》。是書於注家异同之説,擇其一是,爲之折衷。江氏研究步武陳氏《集説》、吴澄《纂言》,聚焦材料考辨和校勘,相較宋明《禮記》注重義理闡發,代表著清代《禮記》研究的新趨向。四庫館臣謂:“全書持義多允,非深于古義者不能也。”[62]卷數方面,《事略狀》《師承記》作八卷,《墓志銘》《錢傳》《清史稿》作六卷。版本有:①《四庫全書》本,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本第128册。②《守山閣》本。③《清經解續編》本。④《叢書集成初編》社會科學類。⑤稿本,不分卷,上海圖書館藏[63]。邵氏《標注》録有乾隆辛亥刊本[64]。(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江永礼学研究 以《礼书纲目》为中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