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华广播电视大学王一丹一、“互联网+”与教师专业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与互联网逐渐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理念也席卷到社会各个领域,推动着生产、生活的变革。与此同时,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助力,开辟了新的教师能力提升途径。当前,基于互联网的教研已经被教育主管部门接纳并用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

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金华广播电视大学 王一丹

一、“互联网+”与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与互联网逐渐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理念也席卷到社会各个领域,推动着生产、生活的变革。在教育领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也正成为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驱动力。《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在国家层面为深化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推动教育事业创新发展奠定了基调,谋划了蓝图。教育信息技术的关键在应用,因此新时代的教育发展也要求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善于利用互联网、智能技术等为教学创新和学生发展创设更多更有效的空间。与此同时,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助力,开辟了新的教师能力提升途径。

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教师专业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基于在线文本的教研,以博客的兴起为标志。最初主要是教师的自发行为,通过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反思、教学经验等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相互浏览,自发研讨,进行在线沟通与交流。

因为这种非正式的教师研讨活动形式比较松散,没有监督和质量监控,所以效果也是因人而异。而后,一些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正式组织的在线社区和网络研修工作坊逐渐兴起,与之前的博客相比,这一模式下教研内容更加丰富,活动更多样。同时,借助主管部门的规划组织,研修活动的专业性得以提高,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针对性也更强。当前,基于互联网的教研已经被教育主管部门接纳并用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

近些年,随着移动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又出现新的契机。首先是随着“三通两平台”等工程的深入推进,基本上构建了覆盖全国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师网络空间、班级教学空间。这些平台不仅成为教师教学创新的实践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的系统,可以通过实时记录教师行为和数据,方便对研修教师的组织、管理、评价与监督。其次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推进,也为教师在互联网环境中的专业发展活动提供了更多助力。例如,相关系统可以依据教师数字画像进行专业发展资源的精准推送,或是对教师上传的课例视频进行自动分析、标注和智能评价等。这些既提升了教师个人层面专业学习的有效性,也为集体教研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互联网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用途径

当前“互联网+”应用创新的整体背景下,依托现有的教育网络、应用系统等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互联网可以从教师个体、学校甚至区域层面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助力,开辟新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

(一)构建研修社区,群体研修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社区和网络研修工作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已经建构起来的研修社区也不少,例如由教育部主办、中央电化教育馆负责运行和维护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经成为集学习、交流、教研等功能为一体的教育服务平台。除此之外,每个省份也会有自己的教育资源平台,比如浙江省的“之江汇教育广场”。借助这些教育主题的网络系统,教师们可以进行资源分享、学习、交流互动等。每位教师还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进行实时记录和整理,以便于教师能定期回顾并总结经验。

以浙江省“之江汇教育广场”为例,除了“教师空间”“名师工作室”等栏目,还开辟了专门的在线社区。各级教研员、师训员和骨干教师可以依据研修需要,申请并建构一个在线研修社区。社区中的学习共同体成员通过参与话题研讨、资源共享和线上教研活动开展群体研修,提升自我,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其中,话题研讨包括发表新话题和参与话题讨论,发布文章和评论,针对某一教育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疑惑,其他教师通过发表评论的方式参与到话题研讨中。在讨论结束之后,每位教师需要通过再一次对内容进行整理和反思,最后将其消化、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实现自我成长。这一形式类似于线下的头脑风暴,比较适合教育信息共享、教育资源聚合以及教育问题研讨等情境。

(二)资源聚合,自主提升

互联网的发展除了促进网络研修社区的发展与应用,也加快了以中国大学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以下简称为“MOOC”)为代表的在线课程资源的推广与应用,不仅对传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影响,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专业发展途径。

在传统模式中,教师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往往是通过参加集中面授培训,在固定的地点和时间完成课程学习。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让大部分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但缺乏个性化。而MOOC却变革了这一组织模式。MOOC是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具有工具资源多元化、受众面广、易于使用等特点。借助MOOC,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开展自主学习。

更重要的是,随着在线学习的普及,MOOC上的资源逐渐丰富,且大部分为免费课程。这样,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知识结构特点,针对自己的薄弱项和发展需求,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研修内容,开展个性化学习。同时,当前MOOC中采用的主要教学资源形式是时长为5—10分钟不等的微课视频,教师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这不仅可以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也解决了教师的工学矛盾,节约了外出学习的各项成本。当然,MOOC学习虽然无门槛,但辍学率也非常高。据统计,参加学习的用户中有一半用户并未真正参与课程学习,而参与课程学习的用户中大约只有一半的用户可以完成课程学习。究其原因,这类学习往往都是教师的自发行为,属于自主学习行为,缺乏制度的监督和约束,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制力

(三)校本教研,混合式研修提升

在现有的教育专业发展培训制度中,教师每年都需要完成一定量的培训学时。这类培训既包括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组织规划,由教师自主选课并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参加的正式培训,也包括由各校依据自身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而开展的校本研修。无论是主管部门组织的正式培训,还是校本研修,通常采用的形式主要包括专家讲座、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

互联网的出现,也为上述培训在组织形式与研修活动的设计上提供了创新的可能,即可以在传统线下研修的基础上,借助在线研修平台进行拓展与延伸,以线上、线下整合的方式开展混合式研修,整合两种研修形式的优势,突破其限制。特别是当前,我国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师专业发展在线研修资源,可以很好地为混合式研修提供支撑。这些资源除了前文提到的MOOC资源之外,还包括教师自发共享的教学资源以及教育主管部门主持建设的精品资源。例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浙江省之江汇教育广场中的“一师一课”和“名师金课”栏目,汇集了各地名师的精品课例与优质资源,可以作为线下培训的较好补充。

基于互联网开展研修,还可以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传播与资源存储中的优势,给研修学习活动创新、生成性资源积累和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建构等提供良好的支持。例如在线上集体研修过程中,教师即使因为上课或其他事务冲突而无法到场,也能借助在线平台异步参与教研活动,随时随地、反复进行听课和记录;在课例研磨活动中,传统的线下评课方式往往只允许少数几位教师参与评议,但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听评课活动中,借助研讨平台,所有教师均可以基于自身视角参与评价与讨论,而这种差异化的观点交叉往往会使研讨更加多样和深入。

随着技术发展,目前许多专业的教研平台具有智能分析和诊断功能,这也为基于教师个性化需求的精准研究实施提供了基础。当前,很多在线研修平台可以对教师研修活动的数据进行记录与分析,借此不仅可以生成每位教师的数字画像,也能在后续实践中为其生成个性化的研究与指导方案,还可以借助数据统计与建模,来了解整个教师群体的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三、互联网环境下实施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建议

(一)重视专业发展规划与组织,整合正式培训(www.daowen.com)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是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其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并借此助力学校教育品质的提升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与学校的发展愿景与建设规划衔接,整合到学校的总体发展框架之内。

但是教师专业发展又有比较明显的个人特质,需要基于教师已有基础、发展意愿和兴趣特长等开展,在发展的方向上存在着多样性。为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对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助力作用,学校应该针对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好整体规划,把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管理纳入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体系中,建立完善的教育专业发展管理制度,并与校本研修、线下短中期研修等正式培训的形式加以整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助力与支持,以发挥教师专业发展对学校教育发展的作用。

(二)激发教师培训热情,形成持续发展动机

教师进行专业提升是保证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但是部分教师也存在培训热情不足,专业发展活动流于形式的现象。这一方面可能与培训内容单一、陈旧、没有针对性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教师自己的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构和学校虽然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提供外部诱因激发其外部动机,但是由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的兴趣、热情而激发的内部动机才是学习动机的核心,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成效的关键。

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可以激发学习内驱力,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当教师内心深处认为自己还存在许多知识盲区,需要进一步学习,或者教师想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来提高自我的岗位胜任能力时,往往可以激发教师的内部动机。因此,管理部门需要在教师内部动机的激发上加以关注,同时在工作环境、管理制度、激励方案等方面为其创设积极氛围。例如,要给教师们营造积极向上且相对自由的工作环境;鼓励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互帮互助;在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时,尽量进行需求调研,设计适合教师的培训内容,提升学习兴趣等。

(三)持续优化技术设施及应用系统,完善资源优胜劣汰机制

“互联网+”时代,学习平台和信息资源极其丰富,教师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便捷地分享和获取资源。网上有着大量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在上传平台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审核机制。这也就导致了网络上的资源质量良莠不齐,让大部分教师,特别是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不高的教师,更加难以找到需要的高质量资源,所以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源审核和优胜劣汰机制。

同时,技术平台或系统的用户体验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资源找不到、无关信息过多、平台卡顿等问题,教师对该平台的使用信心和使用欲望也会降低,所以在平台设计上应尽量做到简洁易用、功能完善,确保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尽量少地出现技术问题,提升教师的用户体验感。

参考文献

[1]包国庆.基于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09):1-4.

[2]马宁宁.基于“互联网+”的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3]马香莲.“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新解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06):41-46.

[4]胡小勇,徐欢云.“互联网+教研”形态研究:内涵、特征与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02):10-16+31.

[5]胡小勇,曹宇星.面向“互联网+”的教研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06):80-85.

[6]赵建华,姚鹏阁.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J].中国电化教育,2016(04):95-105.

[7]崔俊阁.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新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6(11):136-139.

[8]宋灵青,许林.“AI”时代未来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07):73-80.

[9]孙宽宁.“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危机与应对[J].教育研究,2016,37(06):16-17.

[10]颜银风.“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发展共同体的调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11]王鑫.“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7(01):92-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