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互联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互联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基于互联网的课后服务设计与实施在本研究中,学校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的协作基础,基于互联网环境对课后服务进行了创新探索,主要设计的应用模式有“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学业指导模式”和“基于专递课堂的拓展课程实施模式”两种。

宁波市怡江小学 沈小飞 葛剑英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小学生放学早,家长下班晚,这一“三点半难题”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阶段家校协同中的现实困境,也因此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出台,各地中小学校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工作的规划与组织,发挥课后服务主渠道的作用,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不能按时接学生的难题。

因此,本文所指的课后服务,主要的目标是在学生下午放学至家长下班接学生这一时间段内,学校整合内外部的教育资源,通过组织自学、作业辅导、开设拓展课程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在缓解家长接送难的同时,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实现全面发展。

当前中小学校开设的课后服务,同时兼顾了课内知识巩固和课外兴趣发展。第一类服务主要立足课堂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课外学习来巩固、提高各科知识掌握程度。在实施中,主要面向学科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和中等层次的学生。其中,对于学科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课外学习的主要目标是让他们消化课堂教学内容,巩固课程知识。对于中等生,主要目标则是在让其巩固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其完成对课程内容知识的体系化建构,帮助其从中等向优等发展。第二类服务主要定位于学生兴趣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拓展,主要面向参与课后服务的优等生、特长生开设。通常,设置的课程是常规课程的延伸与拓展,例如小提琴、口风琴演奏等艺术类的课程,轮滑、篮球运动类的课程,国画书法等美育类课程等。

与常规时段的教学工作一样,在课后学习阶段的课程供给上,农村及教育薄弱学校往往会比城区学校面临更大的挑战。第一,由于农村及教育薄弱学校中的学生家长普遍工作时间更长,家庭教育的品质有待提升,因此这些学校的学生对于课后服务的需求往往会比城区学校学生更加迫切;第二,总体而言教育薄弱学校在教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与城区学校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仅整合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往往会导致课后服务不足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其品质无法得到保证,甚至导致课后服务沦为组织学生集体做作业的单一形式,久而久之还会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在课后服务教育资源的整合上,除了尽可能挖掘本校教学设施和部分优秀教师的潜力外,往往会考虑引入部分校外培训机构。但对于薄弱学校而言,在优质机构遴选、教学条件配置甚至运行经费等方面都困难重重。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基于已经建立的“互联网+义务教育”技术设施,依托已经建立的农村及教育薄弱学校与城区优质资源学校结对帮扶联盟,探索依托专递课堂、网络课堂等形式,借助城区学校的优质师资与课程资源,助力教育薄弱学校构建课后服务体系,提升学生课后学习品质。

二、基于互联网的课后服务设计与实施

在本研究中,学校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的协作基础,基于互联网环境对课后服务进行了创新探索,主要设计的应用模式有“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学业指导模式”和“基于专递课堂的拓展课程实施模式”两种。在具体组织上,前者主要面向学业水平比较薄弱或者中等层次的学生,后者则主要面向学有余力的优等生。但是在具体的学员遴选上,学校也提供了较为自由的选择空间,允许学生和家长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意愿来进行自由申报

(一)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学业指导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面向学业水平较为薄弱或是中等层次的学生,主要目的是指导他们进一步梳理当日课堂教学的内容,建构扎实的课程知识结构。

在实施中,这一模式主要采用混合式教学的方式。通常,本校各年级的教学团队会将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的当日学情进行汇总分析,提前进行教学设计,并为学生整合针对性的教学资源,编制学生的学习任务单。

在教学资源的应用上,教师会整合学科组自建的校本教学资源库,同时也大量采用城乡结对帮扶学校共享的优质资源。此外,也会根据需要整合当地教育管理部门和互联网机构提供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站点,例如“之江汇教育广场”“江北直播课”“甬上云校”等。

学习任务单主要包括导学单、答疑解惑单。导学单主要是告诉学生学什么、怎么学、需要达到什么程度等,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高效的课后自主学习。答疑解惑单主要是填写学生课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可以借此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开展针对性指导。

在教学实施时,教学团队首先会分别针对不同年级陈述当日教学的主要内容,并讲解分析当日课后学习阶段的任务与目标。之后,组织学生依据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基于互联网资源开展异步学习。学习之后,学生完成当日布置的家庭作业,教师当场给予批阅。作业批阅完成之后,教学团队则分工协作,组织针对性的指导与点评活动。具体的组织形式视作业的不同情况而定:如果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因人而异、比较零散,则通常采用教师个别指导和学伴之间相互帮助的方式来解决;如果作业中呈现的学习问题是比较普遍且有共性的,教师会针对相应的学生群体进行统一的讲解与梳理。(www.daowen.com)

为了更好地指导参与课后学习的学生,学校也建立了学情跟踪分析的工作机制。主要的做法就是为借助信息技术系统,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课后学习电子档案。电子档案包括基本信息、周计划与日常记录三部分。其中,基本信息包括姓名、班级、主要学习内容等;周计划记录了学生每周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什么目标等;日常记录部分则主要收集学生在每次课后学习后上传的学习成果,形式可以是语音、视频、作业照片等。

(二)基于专递课堂的拓展课程实施模式

在学校常规时段的教学中,已经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协作,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同步课堂教学实施体系。在这一模式的课后提供学习服务可以理解为是常规时段同步课堂实践的延伸,也就是说主要由本校与结对学校协同,组建教学团队,面向参与学习模式的学生,综合采用直播授课、实时答疑以及线下指导等形式来提供学习服务。只是因为在这一模式下开展教学时,结对学校并没有同类班级参与学习,所以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属于专递课堂而不是同步课堂。

在教学内容上,这一模式的教学主要以学生兴趣拓展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要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会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做适度的延伸和拓展。要说明的是,由于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发展意愿存在较大差异,而专递课堂又具有统一步调的特性,所以在每一学期具体课程主题的确定上,受条件限制无法做到同时满足所有学生,而只能采用人数相对集中并且本校与结对学校教师能够提供的主题。

在教学组织上,每一学期学校均会对参与这一教学模式学生的发展愿望、已有基础等开展详细的学情调查,同时结合本校和结对校师资储备情况寻找结合点。在教学实施上,由本校和结对学校的教师协同组建教学团队,基于教学主题与学情协同备课并组织实施。但是与前一模式不同的是,这一模式下教学方案的制定频次通常以周为单位进行,也就是说,教学团队会提前一周来开展网络合作,对下一星期要开展的专递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学生学习任务与评价方案等进行提前设计。

专递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与常规课时阶段的同步课堂实践类似,其采用的教学方式也会依据主题和学生特点进行灵活设计。但总的来说,相比常规时段的同步课堂教学,会更加凸显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服务的意识。例如在常规的同步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承担了教学内容传授与讲解的任务,但是在课后学习的专递课堂教学中,诸如解题思路分析、解题示范等任务环节会更多地交给学生来实践,以发挥学生自主反思、同伴互助的作用。

三、实践成效

在经历较长时间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课后学习实践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后,学生不仅在文化课的学业水平上有不同层次的提升,在音体美等课程上也成绩斐然。仅一学年,就有71人次获得区级及以上的荣誉,部分还获得了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例如全国七巧板总决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全国头脑奥林匹克三等奖1项,学生表演的儿童剧、越剧分别荣获省二等奖。

借助这一模式的探索,学校也营造了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氛围,扎实有序地推进了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宁波市“数字化校园”、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宁波市“优秀教育机构空间”和宁波市“智慧校园”。经过几年对互联网技术下的课外学习的辅导与跟进,教师、学生在各类比赛中也能屡获荣誉,学生在小升初的学业测试中的成绩逐年提高,与优质学校的差距逐年缩小,为信息技术助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参考文献

[1]黄解放.今天,教师应该怎样上课[J].人民教育,2008(09):23-25.

[2]周险峰,张园园,吴泽峰,等.“因材施教”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自分教学”的新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01):22-29.

[3]陈实,梁家伟,于勇,等.疫情时期在线教学平台、工具及其应用实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05):44-52.

[4]汪孝泉.基于大数据诊断推进个性化学习的精准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理科园地,2019,15(04):1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