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第二实验小学 邬金燕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曹昕
一、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美术学习方式出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1]。其中,“综合·探索”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在教学内容上,它更强调美术各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以及美术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鼓励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并表达独特的创意。因此,它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广泛和深入的理解。
这种需求在同步课堂中更为突出。由于师生比进一步降低、网络信号不稳定、直播画面卡顿等原因,参与学习的各个班级在课堂交流和美术示范中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这些问题同样为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步课堂的学生参与度较低,远端学生难以融入课堂。
笔者通过了解美术同步课堂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得知,高质量的项目式学习能较大提高学生积极性,被认为是素养时代最为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指向学习的本质,能够把跨学科的内容融合到项目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看出,项目式学习和小学美术同步课堂相结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掌握在未来社会中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它倡导以项目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处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探究,致力于用创新的方法或方案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困难或者挑战,从而在这些真实的经历和体验中习得新知识、获得新技能。
这为笔者在同步课堂这个教学情境中如何上好美术综合探索领域的课题找到了突破口。但在实际的小学美术同步课堂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会遇到较多阻碍。因此,笔者通过设计探究、实践应用,总结教学经验,尝试提出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美术同步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和实施建议。
二、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美术同步课堂中应用的前期准备
(一)项目选题
课程内容一定是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相关的,所以在确定项目选题时,可以参照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目标,提取出本次项目式学习的目标,然后从学科教材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可以将所有符合的内容重新组织合并为一个项目。考虑到课时有限,本次笔者选择了浙美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中《茶香四溢》一节作为课程内容展开教学实践。众所周知,茶的文化源远流长,它涵盖的知识面很广:与科学相结合,可以了解它的生长特点;与语文结合,可以感受茶的诗歌和历史;在书法中,可以学习“茶”字的不同书体的演变;在德育中,又能了解茶的礼仪知识。当然,与美术结合,学生能够用色彩表现茶味,用造型表现茶具……该学习内容非常适合使用项目式学习来激发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理解“茶”,从而服务于个性化的创作。
(二)设计驱动性问题
在确定选题后,教师需要设计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项目的驱动问题,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在项目式学习中,提问题的能力很重要,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探究能力,使学习深入下去。首先,我们鼓励学生对核心问题进行发散性提问。在本课中,学生根据“茶香四溢”进行头脑风暴式的提问。他们的问题天马行空,甚至不着边际,但这都是被鼓励和允许的,因为美术学习本身就提倡个性化,如果一开始就限制在条条框框里,就背离了美术课程的要求。在项目式学习中,驱动性问题需要有一定的挑战性,鼓励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自己。
(三)制定项目评价标准
项目式学习的学习评价不是单纯为了分出胜负或者区分好坏,而是让学生在反思自己、观察他人的过程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学会表达与交流。但学生在评价时不一定能做出客观的判断,所以教师要确定好项目目标、相应的项目成果以及每一个成果的评价标准。同时,学生在学习时要按时进行自我反思并留下记录。这种过程性文件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思维习惯成长情况进行评估。这些评价标准需要描述一些清晰的、可观测的行为,具备易操作性。
(四)组织项目任务与活动
项目任务根据最后的项目成果进行规划设计,同时还需要配备相应的资料和材料。此外,在同步课堂中,双方教师需要根据已有的环境、资源条件等进行沟通,不断打磨活动设计,在确保每个学生参与的同时,提高趣味性和挑战性。准备好资源后,通过设计相应的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环节,逐步解决驱动问题,让学生通过各个阶段的学习探索,最终形成项目成果并展示汇报。
三、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美术同步课堂中应用的实践案例
接下来,笔者将以《茶香四溢》一课为例来具体阐述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美术同步课堂中的实施步骤与应用策略。本次课例是以笔者执教的五年级同步课堂作为实践对象,共有3个班级参与本次教学实践。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协同备课,集体准备,充分打磨
在同步课堂中,课前为学生预备学习资料,是让课堂具有可操控性的重要一步。
1.学习资料需具备丰富性、层次性与美术性三个特征
首先,为了使学生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有足够的资料可供查阅,教师可以提供图文结合的书面资料、技能性的视频微课、有辅助思考的填空题和选择题等。这些资料通俗易懂且重点突出,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支撑。
其次,学习资料也需要具有层次性,帮助学生从知识中迸发灵感,并根据灵感习得创作技能与方法。在《茶香四溢》这堂课中,我们准备了有关“茶”的知识性资料、提供讨论的探究性问题以及美术“创作技巧”微课等。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完成创作提供了步骤性的指导。
最后,学习资料要时刻体现着“美”。在本课中,我们提供精致有审美价值的图片,在文字和微课的引导中,也时刻落实“形与色”等美术的基本语言,这能为学生积累视觉素材,让他们在“美”的视觉图像的浸润下更多地理解“茶”。
2.主端教师与助教教师协同备课,分工进行
在课前准备过程中,笔者作为主讲教师与远端的两位助教教师进行了多次沟通,不断讨论和打磨教案。在共同备课中,教师们形成了同步备课小组,有助于统一教学过程。各教师根据分类认领任务,能帮助主端教师减少备课压力,同时提高助教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同步课堂的教学质量。
在本课中,我们将茶分为“茶性”“茶器”“茶字”与“茶史”四个类别,它们涵盖了学生有可能感兴趣的大部分领域。分类后每位教师认领一两个类别,各自进行资料收集、提炼与编辑,录制微课。最后,所有教师一起对资料进行审核与修改。
(二)精准分组,精细分工,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
1.深入了解学情,课前分组,明确分工(www.daowen.com)
在课前,教师们分别对本班学生和全体学生开展了深入的学情分析,分析得出: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次数不多,个人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无法满足活动要求。因此,笔者确定采用异质分组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在解决问题时互相帮助、扬长补短,还能激发出创作灵感和探究兴趣。相对而言,同质分组更适合由学生任选创作主题与创作内容的课堂。
在本次教学中,三个班约120个学生,我们将每个班分为8组,每组5人,具体角色分工参考表1。在课前进行科学分组,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既减少课堂上的时间消耗,又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心。
表1 小组分工角色
2.重视问题的提出、细化、分类,并根据问题制定学习方案
首先,我们鼓励学生对核心内容——“茶文化”进行发散性提问。其次,师生共同将这些问题归类。“茶的生长是怎样的?”应被归在“茶性”中;“茶的味道有哪些,给人怎样的感受?”也应被归类在“茶性”这一类别中;“茶壶是怎么样的?”属于“茶器”;而“茶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属于“茶史”……在一次次发散性提问与师生共同归类的练习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改进。而且,对问题探究得越深入,对这个项目才会有更深的理解,从而提高成效。
最后,根据每个组的兴趣,由各组组长认领一个学习类别与配套的学习资料,并制定学习方案。笔者认为,一个组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是无法对“茶”有全面而深入的掌握的。因此,笔者让每组分别针对一个细分的类别展开探究,并提供该类别全面的资料供他们学习分析,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一个小问题,形成深入、透彻、有意义的学习。
(三)小组学习,营造多维度沟通的学习氛围
1.读资料学知识,看微课习技能,生成学习成果
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修正完善项目计划并开展活动。首先,小组成员需要广泛阅读知识性资料,组内讨论探究性问题,并由记录员生成图文结合的学习成果。这些成果可以是一句感想、一段关键的摘录、较为系统的思维导图,或者是完成教师提供的题板。
在探究过程中,三端的教师用手机拍摄每组的学习成果,并上传至“钉钉”群,各端教师通过平板电脑将各组的成果图片投屏至白板。在初步学习告一段落时,主端教师邀请四个组的发言员上台汇报。通过汇报,学生们能粗略了解茶文化的四个方面。同时,汇报过程中,屏幕的图片和作品在三地由一体机屏幕展示,让三端学生能直观清晰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汇报之后,各组观看技能性微课,并进行美术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作为启发者和引导者深入各小组中,及时给予恰当的提示、讲解与示范,甚至可以跟他们共同学习。
2.借助“钉钉”营造多维度沟通环境
项目式学习非常注重师生、生生的沟通交流。在同步课堂中,除了本地的师生、生生需要积极进行讨论,更要充分借助多种互联网技术平台,使三端的师生在语音和图像上沟通无障碍,激发每一端学生的学习热情。经过多次同步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究,笔者认为“钉钉”具备的多设备文件分享、投屏,以及远程视频通话、实时讨论等功能非常适合在小学美术同步课堂中使用。当一个小组有惊喜的创意产生,或者小组学习得特别投入,教师可以即刻拿出手机,将这些值得分享、记录的画面传给主端教师,并投屏在白板。针对“有限的”直播环境,教师需要协同起来,借助“无线的”移动端设备辅助教学,营造沟通无障碍的学习氛围,最终使教育成效最大化。
(四)团体创作,“线上+线下”展评学习成果
1.团体创作,将个体的创意与团体的震撼相结合
在小学美术同步课堂中,还需要考虑如何将不同地域空间的学生们融于一体,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让每一组学生进行局部创作,最后由各个小作品组成全班的大作品。这样的形式既能展现集体协作的乐趣与震撼感,又能展现每一组学生的个人创意。
在《茶香四溢》一课中,“茶性”组所生成的色彩成为海报的背景;“茶字”组所生成的艺术字成为海报的标题;“茶器”组的作品是海报的主图;“茶史”组有趣的故事成为海报的配图。每组既解决了一个小问题,又能集结全班智慧完成一个团队项目作品。
2.引导与评估,线上线下展览学习成果
教师需要为学生的展评提供评估标准,并引导他们对本次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估。此外,教师要提供展示平台,设计展示方式,预留展评的时间。成果展示让学生懂得分享成果,并体验成就感,而自评、互评让他们能够获得能力和思维上的提升。
在成果汇报时,由于时间限制,主要由发言员对本次的项目进行演说,分享经验与心得,组内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并回答提问。教师还会把学生的作品发布在各班“钉钉”群的班级圈里,供大家欣赏。在班内汇报结束后,还可以举办“茶文化海报展”,面向班外的同学,在三端的校园中巡回展出。线上线下齐分享,使本次的项目式学习在成就感和愉悦感中结束。
班内汇报与班外汇报结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完成一个真实的项目的全过程,体会到知识技能带给生活的实际用处,并以此次经验为基础迁移拓展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其他问题,初步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主收集信息、合作完成创作的方法。
四、实践思考与展望
经过多个课题的实践,笔者认为项目式学习在同步课堂中具有较明显的优势。首先,它为同步课堂中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提供新的思路,多端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较之前的传统教学有明显的提升。其次,它提升和锻炼了多端教师的协同教学能力。这样的同步课堂不再是主端教师的一言堂,助讲教师必须要全面参与教学过程。最后,它能满足每个学习小组个性化的创作需求,激发他们联想,提高创造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沟通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将这种学习方法迁移到美术学习的其他内容中。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继续实践探究其他教学内容的活动设计并提出优化后的设计流程,为广大教师应用项目式学习进行小学美术同步课堂教学提供案例参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夏雪梅.2019基础教育风向标 项目化学习[EB/OL].(2019-01-02)[2021-09-15].http://www.rmzxb.com.cn/c/2019-01-02/2254451.shtml.
[3]叶明明.项目式学习法在美术教学中的价值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06):138+1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