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互联网资源型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或互联网资源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互联网资源型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或互联网资源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国内外研究与实践,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型学习具有以下特点。本文以宁波市江北区在小学语文学科开展的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型学习项目为例,介绍了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探索。

互联网资源型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或互联网资源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宁波市江北区中心小学 庄静娟

一、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型学习概述

(一)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型学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网络为载体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也在迅速丰富。这些资源不仅为传统的教与学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推动了课堂教学创新,同时也催生了基于网络学习资源的资源型学习的产生与发展。

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型学习是指在以互联网为主要形态的网络环境下,以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基础,借助其在内容呈现上的交互性与表现力,结合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创设学习情境,学习者自主进行学习的一种模式。

综合国内外研究与实践,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型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相较于传统教学,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型学习中学习者的主体性得以更充分的体现。它提供了一个异步的交互学习方式,让学习者的时间弹性更大,让学习者可以主控自己的学习时间,由此可为其创造一个能自主安排学习的环境。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来掌控学习进度,调整学习方式。此外,借助多媒体技术在资源呈现上的表现力与交互性,精心开发的学习资源对学习者更有吸引力,更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其次,资源型学习通常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式的方式开展,教师可以借此创设学习情境,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引发学习者通过独立学习与主动参与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来建构知识,激发学习者的联想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其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等高阶认知的发展。

最后,根据教师介入程度的高低,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在教学应用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它既可以作为组块纳入课堂教学的活动序列,同时也可以作为独立的教学形态开展实施。特别是后者,可以将传统课堂中师生面对面的同步教学转变为以技术为中介的异步学习,从而可以成为传统教学无法正常实施时的一种有效替代,例如新肺炎疫情期间的网络学习阶段曾出现过大量此类教学组织案例。

(二)互联网环境中实施资源型学习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教育应用的普及与深入,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型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也在不断深入,但就实施现状而言,还存在以下不足。

1.学习资源与学生需求失配

由于网络学习的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网络学习资源层出不穷,质量良莠不齐。网络中的优质学习资源的发展无论在布局还是规模与层次上,都存在着不充分、不均衡的现象。容易获取的资源往往难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而优质的学习资源又比较缺乏。除此之外,网络学习资源难以实现精准化推荐以及推荐服务路径的狭窄性,以至于不能形成良好的服务效果,无法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使学习资源与学习者需求不匹配,也影响了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2.学习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互联网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但研究发现,这些学习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学习者缺乏自控力和信息采择能力;二是教师和平台的引导作用不够充分,多数学习平台能提供丰富的视频、文本等形态的学习资源,却没有相应的导学环节设计,教师也没有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而无所适从;三是学习资源缺乏统一的标准,相同类型的学习资源被不同的人或机构反复利用、多次建设,使学习者在选择上出现了困难。

3.学习过程的持续分析与监督机制缺乏

要开展有效的资源型学习,对于学习者的进度、学习行为的分析十分重要。但经调查发现,当前中小学校在组织实施资源型学习时,往往缺少相应的学情数据收集与分析设计。即使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做了相应的规划,往往也会在技术实现上存在重重困难。主要原因是当前教师用于分发资源和组织学习的技术平台通常采用公共平台,这些平台无法提供适用于学习情境的过程性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因这种过程性学习绩效管理机制的缺失,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在资源型学习情境中的学情,并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与矫正,这也是导致当前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型学习效果难以实现的原因之一。

综合上述原因,要在互联网环境中实施有效的资源型学习,教师必须系统开展教学设计,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开发数字教学资源,并依据学科知识脉络进行科学编排,同时还需要通过学习任务设计、在线班级氛围营造等举措,积极为学习者创建一个理想的学习情境。本文以宁波市江北区在小学语文学科开展的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型学习项目为例,介绍了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探索。

二、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型学习设计与实施案例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期间,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型学习成为中小学校采用的网络教学形式之一,江北区教研室以主办的“新语思”微信公众号为基础,在小学语文学科开展了探索与实践。(www.daowen.com)

(一)基于学情与教材,精心制作、科学编排数字学习资源

在资源型学习中,数字学习资源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的中介,也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但是每位学习者的基础和能力不同,因此在数字学习资源设计和学习路径编排时应充分考虑学习者之间的差异,包括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已有基础等,从而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促进资源的适切度与有效性。

依据上述思路,本研究规划“预学内容”“预学目标”“要点讲解”“旧知链接”四个板块。以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助学”为例,研究者将整个单元浓缩为四点“预学目标”,明确学生通过预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指导学生针对性地预学,使教师更好地把握学情,组织后续教学。在“要点讲解”中,教师通过文字、图表、微课等形式予以解析,同时将借助关键语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等方法融入资源,激发学习者建构和发展当前知识。另外,研究者设计了“旧知链接”板块,为学生梳理了新旧知识的结构脉络,对其中的重难点知识,均增加了拓展学习链接,最终目标是希望学生在把握知识的序列性和连续性的前提下充实和完善认知结构。

(二)任务驱动,结合教学目标规划学习路径

线上群体教学有别于面授课堂中的教学,有时过于细节化的语言表达和一味灌输式或问答式的教学难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会降低线上教学效率。为此,本研究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思路,通过设计具有吸引力的综合性任务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学习者乐于参与并有兴趣持续思考与实践。这些任务不同于通常的课堂提问,也非简单地在文中搜索答案,而是指向学习内容的有机整合与学习方法的有效习得。以《鲁滨逊漂流记》一课为例,结合课后问题及相关练习,在“预学助手”中提供了以下四个预学任务:

这些任务遵循学生的思维过程,呈现不同梯度,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既融合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同时也加入了注重学习者思维发展和核心素养提升的开放性任务。这样的任务序列设计也为个性化学习的组织提供了基础,即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起点设计不同的学习要求,让各种类型的学习者各赋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发展提高。

(三)激励引导,构建完善学习支持服务

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是实施有效在线学习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在本研究中,学生尚处自主管理能力欠缺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普遍缺乏有效网络学习的技能。因此,在设置任务的基础上,应在学习者自学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帮助,预估学习者易产生的学习问题,妥善设计支持系统。

在本研究中,可随同任务提供给学习者四种支持:一是步骤提示,通过引导来帮助学习者梳理完成任务的头绪,并从中获得实践的方法,从而提升能力;二是微课帮学,对于理解难度较大,完成过程相对复杂的任务可通过微课讲解与演示,帮助学习者获得直观认识与正确理解;三是学习小贴士,针对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困难进行提示,以帮助学习者攻克难关,推动任务进程;四是补充资料,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定期推送参考答案以帮助学习者了解知识背景,保证自学者学习和家长辅导的有效性。

另外,在网络学习中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度以及学习兴趣,实现课程中的过程性评价,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为此,研究者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首先是积分制,教师在课件或平台上设置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智力游戏问答,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并统计学习者的学习积分,积分高者给予相应的奖励。其次是作业竞赛。学习者借助“预学助手”自学,完成相应的任务后发送到“PK台”,教师视不同的展现情况给予学习者不同的奖励。

如前所述,本研究构建的学习支持服务、数字学习资源质量保障机制可为资源型学习平台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也是对现有信息化环境下资源型学习实现方式的一种有力补充。

三、小结

总的来说,本研究结合学习者的学情与认知模式,转变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探索信息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以网络学习支持服务为中介的资源型学习新途径,解决了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的需求适配问题,提高了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学习资源的质量。学习者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其信息素养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实现教与学质量和效率的双向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金英.基于云平台的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J].科技资讯,2019,17(17):158+160.

[2]邵山.网络学习支持系统对学习者特征的适应性策略[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7(11):56-58.

[3]温梅.基于网络的资源型学习及其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7(07):68-70.

[4]温梅,马国光.基于“资源型学习”的语文教学论课程研究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4):26-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