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一)在线教学与学习共同体
随着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互联网+”逐步深化应用至教育领域,成为变革教育教学实施模式的重要力量。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后,在线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方式,开始为更多人所熟知。在线教学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中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信息呈现、教学资源分发归档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但是为教学管理、教学组织、课堂互动等方面带来新的挑战,无法照搬线下课堂的策略,需要以新的思路来应对。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在线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存在于一个虚拟的在线教学情境,构成了一个在线共同体。本文认为,在线教学中的共同体实质上是一个特殊的“班集体”。它在群体活动上既具备网络传播的特点与规律,又兼有线下班级的某些元素。组织在线教学时,挖掘其内在的组织特点与个体心理特征,开展针对性的设计,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具临场感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教学绩效的提升。
(二)学习共同体概述
学习共同体又称“学习社区”,由学习者(学生)、助学者(教师、指导人员等)以及所依赖的支撑环境共同组成,强调在合作互助、积极互动中实现共同愿景,并促进每位成员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在线学习共同体已经成为学习者进行网络学习的全新组织形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以共同体的视角来解构在线学习,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强调成员间以共享、协作为目的积极互动,即学习不再被视为单向、机械的知识接收,而主要是共同体成员基于自身基础,在与其他成员积极互动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达成了共同体的愿景及成员的个体发展。其次,在线学习共同体中也不拒斥个人学习,相反,它鼓励个体成员借助共同体中的任务情境框架与资源供给,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习得共同体的文化规范与技能要求,与共同体愿景达成的实践一致。
二、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在线学习模式
(一)搭建交互平台,创建学习共同体
网络学习平台是实施在线教学模式的前提。目前,高速互联网已经在学校、家庭等情境中普遍应用,可以支持在线教学资源分发和在线交流的专用教学系统及通用协作平台较为丰富,为在线教学的设计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此外,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互联网系统中的应用深入,技术系统除了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提供沟通互动、资源共享、在线协作的功能之外,为教学组织者提供智慧决策的功能也正在成为现实。
人是共同体的核心元素,在线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主要由学习者与助学者组成。在共同体构建时,需要将学习者作为主体,围绕其需求为其自主与合作学习创设情境、工具等。从这个意义来说,包括教师在内的助学者团体只是共同体的辅助与支持人员,主要承担共同体的组织、指导和激励工作。另外,共同体中的管理制度与行为规范是增强成员“共同体意识”、确保共同体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这也应当成为共同体构建时的重要工作。
(二)布置学习任务,实现团队协作
在共同体中组织学习,关键是创设将成员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学习相统一的任务情境。在共同体中,学习是知识意义共同协商与社会建构的过程,创设共同的、贯穿学习全程的协作任务能够以统一的目标促进团队协作,唤起共同体成员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调动每一个学习成员的积极性,从而参与到团队学习中。同时,学习共同体不同于职场中以任务解决作为主要目的的实践共同体,它关注的是协作任务达成的同时,促成每个成员的自主发展。因此,在任务设计时,还需要围绕协作任务进行成员个别任务的规划,将其在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分解为每一个成员的个性化学习任务。
(三)展示学习成果,进行总结评价
对成员绩效的及时反馈和评价是学习共同体得以维持的重要条件。在评价方式设计时,首先需要关注的是,评价内容不仅要包含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还要包含共同体成员的参与情况。
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关注的是对个体成员的学业评价,采用的方式通常包括作业、测评等。在共同体中,还需要纳入成员协作成果的绩效,以此来构建更为多元的评价体系。在此过程中,采用综合作品课堂展示的方式对学生协作学习的成效进行评价是一种适宜的方式,并且在评价实施时,不仅要关注成果本身,还应该关注成员的参与情况,以促成共同参与、共同交互、共同协作的共同体参与行为。
三、案例:《遨游汉字王国》(www.daowen.com)
以下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的实践任务为例,介绍笔者以学习共同体理念组织在线教学的实践。此任务的要求是组织小组合作开展一次“线上猜字谜活动”或“线上趣味汉字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发现汉字的趣味,感受汉字的魅力。教学在疫情期间,面向五年级两个不同的班级组成的合班开展实施。
(一)搭建学习平台,异质组建学习共同体
在学习平台的选择上,本案例选择了宁波市江北区教研室创办的“新语思”微信公众号以及“钉钉”即时通信软件。其中,“新语思”主要用于学习任务的发布、学习资源的推送等,“钉钉”则用于教师教学实施和成员互动。
为营造共同体学习氛围,教师首先通过“钉钉”群组织教学,将学生分为8组,每组10人,并确定组长。在分组方式上,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之后,教师组建组长群,指导组长组建“钉钉”群,组织成员进行自我介绍,以增进成员的相互了解,建立情感纽带,为后续分工协作奠定基础。
在教学实施前,教师首先开展学情调研,制作了包括微课、导学单、自主检测、拓展阅读等数字教学资源,发布于“新语思”的“预学助手”版块。同时,也利用直播授课的方式,对公众号平台的使用进行了专题培训。
(二)发布学习任务,协作完成任务安排
在正式学习时,教师首先为各小组学生发布总体学习任务——“搜集资料和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要求各组长在接收任务后,组织组内所有成员协同讨论,理解任务目标与要求,制定小组活动方案,确定任务分工与活动进度计划。
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教师主要做好教学指导与进度管理的工作。由于资料搜集是这一实践任务的重点,而学生也没有类似的实践经历,教师首先采用微课和直播教学的形式,结合具体实例,就“如何搜集资料”“如何进行资料的辨析与归纳”等,开展线上教学。学习完毕后,各成员开始进行资料搜集,并将搜集好的材料上传至“钉钉”群文件中,由组内成员共同阅读与遴选,协同完成分析和汇总。如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疑难,则可以在线请求教师给予支持。
(三)分组展评成果,深化吸收学习收获
教学展示是协作学习中常用的方式。在实践中,小组成果展示也是各组学习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展示前,教师首先要确定成果汇报的内容、格式要求与评价细则等。之后,各小组根据各自确定的主题和汇总的材料,在“钉钉”小组群协同制作展示材料、设计展示流程与形式,并在组内进行预演。
各小组成果汇报准备结束后,教师组织班级展示活动,由各小组面向全体学生,以“钉钉”直播的形式进行学习成果展示。而评价的工作则同步开展,在本实践中采用了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在每个小组内评选优秀个人,在全班评选优秀小组,并通过“钉钉”家校圈展示活动总结、优秀个人和小组风采。
四、小结
在本实践中,将学科教学任务融入共同体建设的实践,借助汉字文化为主题的专题知识汇报这一协作任务。学生深度参与在线学习不仅了解了中国丰富悠久的汉字文化,拓展了汉字知识,提高了文化认同,在协作过程中,也锻炼了共享协作、沟通交流等共同体互动技能,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其对共同体的认同与责任感,形成了成员间互相促进、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与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洪修,丁玉萍.基于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深度学习模型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8(07):97-103.
[2]陈如敏.终身教育视域下成人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8):40-42.
[3]阮高峰,林叶郁.同侪辅助学习模式及网络互助学习群体构建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34-37.
[4]吴白兰.高校外语教师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21(06):146-14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