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中高段语文名师专递课堂中的双师协作研究-互联网

小学中高段语文名师专递课堂中的双师协作研究-互联网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结合“互联网+”小学中高段语文专递课堂项目的实践,从以上三个阶段分层说明专递课堂中如何进行双师协作,以提高教学效果。图1专递课堂双师协作程序图1.课前协同备课在课前,由两位教师共同协作完成教学设计。此外,前文中也提到,在专递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师生比低,个性化教学难以实现。

小学中高段语文名师专递课堂中的双师协作研究-互联网

宁波市江北区费市小学 何聪聪 应超婧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自国家实行义务教育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飞速发展,但因受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制约,当前仍有一部分农村或偏远地区存在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等现象。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惠及全体学生,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部署,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2年需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其中,专递课堂是专门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而设置的解决模式。专递课堂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帮助薄弱学校开齐、开好、开足国家规定课程,促进教育资源共享,让薄弱学校的学生也能获取高质量教育资源,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拓宽途径,实现双方教师的专业成长。

随着专递课堂的落地实施,许多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首先,专递课堂的实施需要依赖技术,所以也受到技术因素的限制。一方面,网络延迟、卡顿等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体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薄弱地区师生的技术素养往往比较低,没有得到专门训练,所以在技术操作、网络应用方面也存在不足。其次,专递课堂往往采用同步上课的形式,一个授课教师需要同时面对几个班的学生,师生比很低,授课教师也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导致个性化学习无法实现。所以,要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双师协作的模式,授课教师作为主讲教师,除此之外,同步上课的每个班级配备一个助讲教师,对课堂进行实时辅助和班级管理。但是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主讲教师和助讲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要求很高,不管是课前的沟通、课上的协作还是课后的研讨,都需要主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分别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相互配合完成专递课堂的实施。

二、专递课堂中双师协作模式建构

(一)双师协作存在的问题

经过前几轮专递课堂的实施,笔者发现专递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双师协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协作往往不深入、浮于表面,很多更像是为了完成任务,也有很多教师其实并不知道在专递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双师协作。总的来说,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沟通少,学情了解不足

在课前准备阶段,主讲教师与助讲教师之间缺乏固定且足够的沟通与协作时间,导致主讲教师对受援校学生的学情掌握不足,所以在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等内容的设计时也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这也就直接导致上课过程中,受援校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或学习效果不佳等情况。

2.职责不明确

课堂教学实施阶段,主讲教师负责课程内容讲解,而助讲教师往往只是进行技术支持以及课堂纪律管理,对于课程内容的辅助教学几乎没有。由于缺少可供参考的教学模式,很多助讲教师可能也不清楚自己在专递课堂里的定位以及需要完成哪些辅助工作。这也是造成受援端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导致很多助讲教师在专递课堂的实施过程中缺少存在感,阻碍这部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专递课堂双师协作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基于当前的专递课堂实践,对已有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笔者建构了如下图所示的专递课堂双师协作模式。该模式将完整的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从主讲教师和助讲教师两个角度出发,说明每个阶段双方分别需要完成的任务,操作性较强。本文结合“互联网+”小学中高段语文专递课堂项目的实践,从以上三个阶段分层说明专递课堂中如何进行双师协作,以提高教学效果。

图1 专递课堂双师协作程序图

1.课前协同备课

在课前,由两位教师共同协作完成教学设计。首先,助讲教师进行受援校学生的学习需求收集并反馈给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对学习需求进行记录与整理,在与助讲教师研讨后完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完成之后,除了要让助讲教师了解整体的教学设计之外,主讲教师还应该将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需要助讲教师参与的教学活动告知助讲教师,明确在每一个环节需要如何做好辅助工作。

例如在本项目实践中,主讲教师在助讲教师的辅助下,先通过线上看课、实地听课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受援方的课堂之中,以便较为全面地了解受援方学生的学情。同时,助讲教师将受援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的难点以及可能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告知主讲教师,主讲教师进行初次教学设计后再次与助讲教师进行研讨,敲定最终的教学设计。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我变成了一棵大树》一课的研讨时,助讲教师向主讲教师反馈原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故事”,对于受援方学生而言,没有提供支架相对较难,于是双师基于学情共同修改了教学目标,并调整了相关的教学环节。教学设计定稿后,主讲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告知助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提供哪些辅助,双方教师提前做好相应的课堂准备。

2.课中实时辅助,记录学情

在专递课堂实施过程中,主讲教师进行教学内容讲解,助讲教师除了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持和班级管理之外,更多的是需要对主讲教师进行实时的辅助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记录,以便后续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本项目实践过程中,助讲教师除了需要及时在“钉钉”等平台上传主讲教师需要的实时教学素材及反馈学情之外,还需要对课堂内容进行讲解或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例如前文中提到的“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故事”这一教学环节中,考虑到受援方学生的情况,在实际教学中主讲教师先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并逐步由扶到放,提供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尝试,最后由助讲教师进行现场评价,辅助教学,弥补主讲教师由于远端授课无法及时、有效评价的不足。(www.daowen.com)

此外,前文中也提到,在专递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师生比低,个性化教学难以实现。因此,当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差异较大时,会减少教学中小组讨论、大量书写的环节,而是将之安排在课前预习或课后补救中。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例文》教学中,由于受援方学生写作能力高低有差异,很难通过课内短时间的修改习作片段训练达到“写清事情经过”“写清童年事件”的教学目标。因此,在专递课堂中,主讲教师通过提供典型的作文修改范本,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再由助讲教师在课中留白与课后补救阶段指导学生完成本课实践训练的教学任务。双师通过在不同环节协同教学,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3.课后拓展,交流反思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助讲教师需要批阅作业和收集难点,也就是专递课堂实施过程中记录下来的,以及批阅作业过程中发现的难点或易错点。助讲教师将其进行收集并反馈给主讲教师,主讲教师经过整合之后决定是否需要再进行线上的难点解析。除此之外,助讲教师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课程内容的拓展教学,弥补专递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没有讲解的内容。

在本项目实践过程中,专递课堂实施结束后,助讲教师总结受援方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记录上传至AnyShare平台,并在一定时间内再次观看专递课堂的回放进行摘记,形成一份更为详尽的课堂实录提供给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可以查看记录与课堂实录,将其作为后续教学的参考资料,设计与改进教案。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一课时,由于教学进度限制,受援方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对学习内容的学习与摘记。因此在课后,助讲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根据课件等资料整理笔记。在学生整理结束后,助讲教师把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学习层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学生对于石猴和众猴的人物特点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学习难点主要集中于“掌握文章写法”与“把握关键字词”上。于是,双方教师在研讨之后共同设计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除了以上教学实施方面的协作之外,专递课堂的实施对于双方教师来说也是一次促进自我专业成长、进行自我反思的机会。通过线上交流平台,主讲教师、助教教师与本片区其他教师在课后会针对本次教学开展教学研讨。在线上交流中,主讲教师与助讲教师先后基于本次课堂教学分享课堂情况与相关反思,再由本区内其他教师针对双师反思提出一些建议,帮助双师改进。同时,本区教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举行线上或线下有关语文素养等资源的培训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打破单一交流的局限性。

三、反思与小结

本文通过“互联网+”小学中高段语文专递课堂项目的实践,分析当前专递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多次实践建构专递课堂实施模式与策略,从课前协同备课、课中配合、课后拓展与交流反思三个阶段明确双方教师各自的职责,促进专递课堂有效的双师协作,在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双方教师的专业发展。

当然,虽然经过多次实践,但当前专递课堂中也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支援校与受援校之间的沟通交流还不够多,不管是主讲教师与助讲教师之间,还是主讲教师与受援校学生之间,互相都不够熟悉。所以在后续的专递课堂实践过程中,需要创造更多交流的机会,例如,搭建在线交流平台或定期组织线下面对面的交流活动,进一步促进双方的了解。其次,专递课堂中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对受援校的学生。主讲教师与受援校的学生通过一块屏幕进行连接,上课时间也非常有限,所以对他们的评价也会比较不全面。希望在后续实践中可以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乜勇,万文静.双师教学三段循环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02):83-88+96.

[2]李菁菁,程亚品.“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教师角色定位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22):148-151.

[3]雷云鹤.基于预学习数据分析的精装教学决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6(06):27-35.

[4]李郁君.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政治生活》中的“法定程序”教学[J].文教资料,2016(36):195-196.

[5]刘琬.城乡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7(09):34-36.

[6]贺宇虹.共享发展理念下“双师课堂”模式的实施状况研究——以长沙市Y学校及其帮扶学校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EB/ OL].(2020-03-16)[2021-09-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003/t20200316_431659.html.

[8]钟伊娜,钟志勇.交互影响距离理论下的“双师课堂”互动效果及对策分析——基于迪庆D中学的个案研究[J].学术探索,2020(12):138-145.

[9]周玉霞,朱云东,刘洁.同步直播课堂解决教育均衡问题的研究 [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03):52-57.

[10]崔革.基于精准教学的交互式微课设计与开发[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19(04):67-70.

[11]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