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英语同步课堂有效互动策略研究成果

小学英语同步课堂有效互动策略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上述问题,江北区实验小学在英语学科同步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对课堂互动的设计策略进行了专项研究。基于小学英语同步课堂的实践,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将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对学生有意义的任务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小学英语同步课堂有效互动策略研究成果

宁波市江北区实验小学 吴慧娜

一、研究背景

2019年3月,浙江省教育厅在全省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开展跨市、跨区、跨校学校结对共建,同步课堂成为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在此背景下,宁波市江北区实验小学和江北区妙山小学、江北区甬城学校结对,开展了远距同步课堂的实践。

同步课堂的教学环境不同于传统线下课堂,因此不能照搬线下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开展实施。这之中最大的变化是,同步课堂中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以互联网技术作为中介。课堂互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传统教学中频繁发生,但在同步课堂中,无论是在实施效率还是学生覆盖面上,都面临新的挑战。对于英语学科而言,学生的听、说能力往往需要在语境中借助与他人的对话互动来提升,因此课堂互动的组织也成为英语学科同步课堂实施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这里所说的互动,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一切交互行为及其带来的影响与改变。它既包括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包括了他们的行为所带来的相互间的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改变。

针对上述问题,江北区实验小学在英语学科同步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对课堂互动的设计策略进行了专项研究。研究者的主要思路是:一方面,在技术中介的同步课堂中,像传统课堂一样实施互动是一种挑战,需要在教学组织与方式上做针对性的设计来弥补;另一方面,同步课堂环境中的教学系统也为互动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可以扬长避短。

二、小学英语同步课堂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结合作者实施或观摩的同步课堂实践,发现在小学英语学科的同步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互动方面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互动频次不高,学生覆盖面小

当前,从事同步课堂实践的教师在课堂互动的组织上普遍还是沿用传统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方式,最常见的是师生互动。由于同步课堂技术系统的原因,课堂互动,特别是在与远端教室学生互动时,由于延时以及师生心理适应程度的原因,往往不如面对面教学中快捷、流畅,也就影响了课堂互动的频次。同时,因为同步课堂往往涉及2个甚至更多线下班级同时授课,所以课堂互动的学生覆盖面也较低。例如,在某次同步课堂教学中,共有118个学生,但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仅有44人,其中有29个本地学生参与互动,其他两校共15人参与互动。这说明远端教室的学生,除了集体回答、朗读和对话外,很少有机会与老师互动,大都是静坐、聆听,课堂参与度和互动频次都较低。

(二)互动形式较为单一,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强

当前的同步课堂互动形式中,从互动主体的角度来看,主要还是以师生之间的互动为主。从上述课例来看,所开展的互动中,生生互动仅有1次,其余均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这说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还比较有限,即使在某些课例上教师强化了生生互动,但因为学生之间的熟悉程度以及技术环境的限制,主要也仅限于本地教室学生的互动,鲜有两端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三)互动内容停留于表面,深度不够

对同步课堂中的互动行为进行分析,往往会发现很多课堂互动停留在问题的表面,缺乏深入的探究和追问。互动深入不足,也导致了互动对学生深层思维的触动与启发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深度思维的习惯。

对上述现象加以分析,发现影响同步课堂互动效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师生之间不够熟悉,学生互动意识不强

有效的互动应该是教师依据学科知识体系,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方式介入,但在同步课堂环境中,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虽然共聚一“堂”,但实际上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还远未及可以因材施教的程度。学生(特别是远端教室的学生)由于没有合适的问题激发,加上陌生的环境和教师,往往很难自在地投入到课堂互动情境中,因此互动效果也较难得到保障。

2.师生比、技术环境影响了互动的覆盖面与有效性

同步课堂的师生比往往较低,在限定的教学时长内,这必然会限制互动的频次与学生覆盖面。同时,借助摄像头和屏幕进行互动毕竟不同于线下课堂中面对面的互动,这往往也会让师生感到不习惯,加上技术性能的原因,影响了互动的流畅性和即时性。

3.教师之间配合不足,对技术系统利用不足

在同步课堂中,也普遍存在教师之间的合作与配合不足、默契度不够的问题。这使得在课堂互动中,教师之间缺少有效的协同,常常会出现各自组织自己班上学生互动的情况。同时,教师对技术系统利用不足。一方面,其操作能力尚待提高,音视频互动往往受到技术能力的牵绊;另一方面,其缺少利用技术系统、设计实施新的互动方式的能力。

三、促进小学英语同步课堂有效互动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者在小学英语学科同步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针对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提升进行了探索,发现通过设计更具参与感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并注重互动问题对深层思维的启发,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多重价值。它是一种调节课堂教学节奏的活动形式,更重要的是,它营造了一种体验式学习的情境,是教师了解学生学情并借此与学生增进信息感和情感联系的方式。因此,有效互动的设计也需要建立在对其多重意义认识的基础上,并以引发学生深度参与课堂作为目标。

基于小学英语同步课堂的实践,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将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对学生有意义的任务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为了完成任务,学生需要深度投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思考。更重要的是,任务驱动教学将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融为一体,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并提升兴趣和综合能力。(www.daowen.com)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习任务设计为具体可操作的任务,在课堂开始之前就让学生了解、熟悉任务。这样一来,学生事实上就预先进入了教学情境,变被动为主动,为课堂互动的有效发生提供了基础。在任务驱动的同步课堂中,互动形式可以更加灵活,除了一对一的课堂提问,还可以是对话练习、角色扮演等。这不仅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说爱演的特点,也能拓展师生、生生间互动的深度和广度。

以《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Recycle 2”的“Read aloud”为例。同步课堂中,老师以picnic(野餐)为中心,预先布置了野餐准备的任务,包括选择野餐的时间、地点、食物,调查野餐时的天气及需穿戴的衣物等。在同步课堂实施时,老师设计了“听一听”“读一读”“选一选”“闯关游戏”和“角色扮演”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互动。由于有了前面任务的铺垫,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较清晰的理解,也预先做了准备。因为学习热情高涨,课堂互动频繁、积极,语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师还可以设计竞赛式教学活动来增加课堂互动频次,活跃课堂氛围。小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和荣誉感,课堂上引入这些机制,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使其积极主动参与互动。当前,小学英语同步课堂教学是多班之间进行的配合学习,适当地开展竞赛有利于培养一个班级内部的集体荣誉感。如教学中采用小组竞赛积分制时有效利用电子白板,可以直观地让学生看到自己所在班级的积分排名。为了让自己的班级和学校的排名领先,学生们往往会分外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比如在单词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三校竞赛机制,在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班级的互动情况实时给予积分,以此激发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与新单词认读、拼写、应用和对话等活动环节。

此外,游戏化教学对于提升小学英语同步课堂的互动也有积极的效果。玩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通过互动性的游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间的互动频次,尤其是三校学生之间的互动,打破空间的界限,把三校的课堂联结成为一个大课堂,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例如,《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Part B: Let’s learn”中的教学内容是有关“职业”的词汇,教师设计的由一所学校的学生做出某个职业的动作,其他两所学校学生猜测并说出相应职业的小游戏,激发了三校学生的热情,课堂瞬间活跃起来。三方互动你来我往,打破空间的界限,仿佛整个同步课堂就是一个大课堂。

(二)由个体到小组,以协作促进生生互动及全员参与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互动的设计上,除了师生互动,还应该关注生生互动。在同步课堂中,生生互动不仅是让学生发挥课堂学习主体作用,激发有效学习的方式,同时也可以在较低师生比的教学环境中,为更多的学生创设互动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由教师讲授式的教学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协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在小组协作学习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同时,学生之间互动频繁了,也促进了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帮助,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情感联系与团队责任感。

在本实践中,研究者尝试了多种形式的小组协作形式,例如:画思维导图、填调查表、写小短文、画海报等。在实施协作学习时,在各自的班级里,每四人或六人为一组,成员间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例如《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1 My School”这一单元,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绘画、视频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学校(见图1)。在教学过程中,各组学生轮流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学校,其他两校的学生聆听并评价。借助这一方式,互动紧密嵌入整个课堂教学的体系,使之发挥润滑剂与促进器的作用。

图1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的学校导游海报图

(三)关注互动问题设计,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关于课堂互动,需要认识到的是它绝不能只停留在调节课堂教学活动节奏、营造课堂氛围的表层上,而是要将其视为促进学生内化应用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情境,否则互动很可能仅限于表面的“热闹”。

要发挥互动对学生知识内化与思维发展的作用,教师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设计适宜的互动内容与形式,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提供恰到好处的触发;其次,教师也需要深度挖掘教材,在英语学科知识体系的框架之内来设计教学互动,要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也体会到知识的结构与脉络,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和掌握;再次,还需要考虑通过互动来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场景串联,并做好情感与主题的升华。

下面以《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Read and write”为例。这是一节阅读课,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主人公和家人的一天,主题是“这是美好的一天,也是糟糕的一天”。当教师在结束基础教学内容的互动后,又追问学生“这一天为何美好又糟糕”时,学生一时无法回答。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一天的经历,继续探讨主题。最后老师点明:虽然生活中有很多不好的事情,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要有乐观的态度,看向积极的一面。这样的教学设计将教学置于一个更宏大的背景,不仅为英语技能的综合应用提供了场景,同时也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四、小结

当前同步课堂已经在全国多地试点实践,其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应用的作用毋庸置疑,也应该会对我国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提供新的助力。但所有的课堂,并非教师的单向讲授,而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集体建构的过程,因此不仅要发挥同步课堂的作用与价值,也要关注课堂互动形式的创新

本实践借助整体教学设计以及互动内容、形式的创新,实现了较好的互动效果。本研究主要是基于同步课堂互动的特点与问题而设造,活用传统课堂互动形式。在后续的应用中,还应该积极探索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即时反馈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更有效的课堂互动。

参考文献

[1]彭美兰.小学英语教学远程同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校园英语,2020(12):159.

[2]符俊宇.“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同步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教育技术,2020(01):40-43.

[3]刘艺,李波.大学英语教学平台多元化互动功能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英语教师,2012,12(03):19-23+29.

[4]汪学均.视频互动同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04):122-128.

[5]吴秀圆.同步课堂背景下的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发展研究——以湖北省咸安区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